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探究
2020-12-23陈泽华
陈泽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政府一再强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提问的艺术,改进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反复式提问,加深学生印象
在语文课堂上,提问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实际体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反复式提问能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或测验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否正确。教师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反复式提问的方式。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如果发现学生短时间内理解不了,就要反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祝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提问:“祥林嫂改嫁后人们称她什么呢?”“改嫁后人们对她的称呼为什么还是不变?”如果学生没有认真通读文章肯定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对课文主题理解不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多次强调“祥林嫂”称呼的来源,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如此学生就能尝试自己从来源深入分析为何祥林嫂的称呼没有改变,而后,教师在下课前,通过再次重复开课前的问题,就可以测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趣味性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趣味性提问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减少紧张感,让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事实上,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对整个语文学习过程都充满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快乐学习,才能提升学习效果。如教学《荆轲刺秦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荆轲是英雄吗?”“你觉得荆轲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接着通过以下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去判定荆轲是否是一位英雄,如:“通过文章我们了解了荆轲这个人的个性特征,这个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文章的描写我们能不能看出来荆轲是一位爱国英雄呢?”“荆轲的做法有没有违背当时的时代潮流呢?”“荆轲做了刺秦王这样的事,我们能够称他什么呢?”这样一系列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提问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拓展全新的知识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寻找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路,发展思维。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当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进行回答时,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不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这也能让学生更容易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拿来主义》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思路,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拿来主义”的内涵,让学生能够联想到当代,身处新时代的青少年该如何批判性地继承某些传统文化遗产?我们青少年要如何面对当今中外文化的交流?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启发式提问,教师能够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由课文联想到生活——如何成为一名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优秀青年?让学生能够有全面性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创造性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一般来看,创造性提问有三个优点:第一,能够让学生探寻事物的本质;第二,能够让学生思考未来;第三,能够让学生突破条框约束。创造性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作用极大,能拓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大部分教师都会在这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读文言的能力。但除了解读文言,教师更大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特点,能够分析出主人公的光辉形象。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中描写烛之武说服的句子是哪些?”“从这些说服技巧,你能了解到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今后的生活中,你能学到烛之武的优点——根据实际情况衡量事情的后果,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权衡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吗?”这一系列创造性的提问需要教师采用创新式的提问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互动式提问,提高学生积极性
互动式提问意味着必须进行教学互动。教师在课堂上提供讨论条件和具体的讨论主题,同时,在讨论中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大大提高参与度。如《故都的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朗读该文章的重要句子,如“文章中有哪些部分是景物描写?作者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再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析运用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与效果。在分析出结果后,教师可以让他们选一个代表陈述小组意见。由于学生往往很在意教师对其的评价,因此,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回答,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反应,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回应,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六、假设式提问,提升学生体验性
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假如”进行发问,让学生能够在“假如”的状态下把自己置身于教师问题创设的情景之中,通过“假如”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对这样的“假如”做出回答,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如《荷塘月色》,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把学生带入文章所写情景中,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假设式提问”。首先,教师要提问学生:“你能看出《荷塘月色》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吗?”让学生能够理解到其意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意境中的景象做出描述,讓学生能够了解写景的基本方式。在前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提问:“假如你是作者,你见此景怎么写这篇散文?”“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使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使用什么样的修辞来写这篇散文?”“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去挑选词语进行创作呢?”教师采用假设式的提问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提问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体验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其目的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而在探究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总结出较为合理与正确的答案。
作者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