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因素研究

2020-12-23刘泽华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参品质产量

刘泽华

摘要:为有效提高党参的内在品质和产量,总结种植方式、施肥、种子诱变方式、育苗、栽培密度、采收期和生长年限等因素,对党参生长、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關键词:党参;种植方式;品质;产量;采收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6-0055-02

党参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在党参种植生产过程中,受种植方式、施肥处理、种子诱变方式、育苗模式、采收期和生长年限等因素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常参差不齐。为提高党参的品质和产量,根据党参相关栽培试验和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党参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覆膜种植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覆膜能显著提高耕层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促进党参根苗生长,提高党参的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

胡生隆等对比全覆膜种植与部分覆膜种植对党参产量的影响,发现全覆膜的党参产量为3 787.1 kg/hm2,较不覆膜增产641.1 kg/hm2,增产率达20.38%。白周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党参育苗试验,发现不同覆盖方式条件下的党参种苗个体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单位面积种苗产量和产苗数具有极显著影响;与麦草覆盖相比,采用遮阳网覆盖处理的党参种苗根最粗、单根最重、种苗总质量也最高,而锯末覆盖处理的产苗数最多。胡佳栋研究覆膜对党参生长、炔苷含量、多糖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确定平地覆白膜栽培有利于增加党参的根直径、根干重和产量;以外观、产量及内在质量为指标,党参较适宜的栽培方式为平地覆白膜。

2 诱变方式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EMS、γ辐射、离子束等常见的诱变技术,能明显提高党参的根长、根粗、根鲜重和产量。王君杰等通过EMS、氮离子束和γ辐射3种诱变方式处理党参种子,发现用0.3%的EMS浸泡3 h处理的党参根部综合性状(根长、根粗和根鲜重)最好,可为提高党参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

3 施肥处理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党参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可以调节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党参的产量。尹荣秀等研究田间条件下配方肥对党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生物炭、硫酸锌等肥料,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肥能使党参增产33.89%,增收12 845元/hm2;另外,党参中的炔苷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0.02%和1.34%。漆琚涛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史丹利三安肥料在党参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值得示范推广。胡佳栋等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党参产量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量的影响,发现适量氮肥能够提高党参根直径和根生物量,磷肥能够提高党参多糖含量的增加,有机肥能够促进党参炔苷含量的提高。试验区的党参合理采收期为10月下旬,施用有机肥对党参生物量和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有利。

4 育苗模式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等级的党参种苗移栽会影响党参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蔡子平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交互条件下育苗,党参种苗的个体质量性状、种苗产量和药材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覆膜穴播方式育种苗时,播种量120 kg/hm2的综合指标优异,移栽成后药材产量最高(2 192 kg/hm2)。

5 栽培密度与搭架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诸多的试验研究表明,种苗等级对党参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可显著增加种苗的返青率,提高植株的高度和主茎的粗度,进而提高党参产量。肖淑贤等研究不同等级种苗和栽培密度对党参根产量和商品质量的影响,确定采用四级苗投入最少而产量最高,产投比最大为18.3∶1;所产根中二等品根质量占比最高(58.1%)而一等品占比最低(17.6%);最佳的种苗等级和栽培密度为四级种苗(直径≤4 mm)栽植潞党参,株行距8 cm×22 cm。靳鹏博等的试验研究也表明,栽培密度能够显著地影响党参的生长、产量和次生代谢物含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次生代谢物和浸出物的含量。

黄长志等研究不同密度、栽培方式和支架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时,发现吊蔓能增加党参种子繁殖单位面积的密度容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使用2 m竹竿作支架,种子的产量最高。蔡子平等对2 a生党参进行搭架吊蔓处理,与不搭架相比,搭架吊蔓能显著提高党参单株果实数、单株成熟果实数、单株种子量、种子产量和种子千粒重等指标,两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均有所提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搭架后不仅能使党参种子产量提高41.20%,而且能使种子饱满。

胡佳栋的对比试验数据表明,低密度栽培(行距20 cm×株距20 cm,25株/m2)能够提高党参的根长、根直径、个体质量,以及炔苷和多糖的含量;高密度栽培(行距20 cm×株距10 cm,50株/m2)能够提高党参群体产量,但对党参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这说明栽培密度和搭架高度对党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最佳密度为行距20 cm×株距10 cm,搭架90 cm。

6 采收期和生长年限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的采收期和生长年限对党参根、有效成分含量和党参产值存在一定的影响。周茂嫦等以素花党参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确定威宁县党参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底,其根性状最好,品质符合国家药典要求,且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69.13%)。吴发明等以1~5 a生党参为试材,以划取样方观察生育周期,发现1~3 a生党参种子的生育周期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缩短;种子产量和质量与生长年限整体呈正相关;3 a生党参种子R 各指标均达到峰值,种子以棕黑色为主,发芽率达90%以上,60 d存苗率在80%以上。

7 割茎与剪蔓长度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割茎技术可以促进植株生长点更新,减少育苗时间,降低种子成本和增加产量。肖淑贤等在生长期对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 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与对照相比,党参的产量、根长、根粗、根重均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采挖的党参产量增幅最高(5.71%),10月20日采挖的根长增幅最多(19.68%),10月30日采挖的根径增加4.79%、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剪蔓技术可以抑制党参地上部分生长过于茂盛,维持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对平衡,保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党参产量。安莹娟等的研究表明,剪蔓对党参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形态、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剪蔓长度为30 cm时,党参品质较好、抗病性较强,且折合产量最高,为4 400 kg/hm2,较常规不剪蔓增产18.9%。

参考文献

[1] 胡生隆,蔡有华,贺连珍,等.不同种植方式对党参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84+87.

[2] 白周鹏.不同覆盖方式对党参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1):65-66.

[3] 胡佳栋. 栽培措施对党参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 肖淑贤,王旭峰,李军,等.割茎对党参产量和成分含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52+57.

猜你喜欢

党参品质产量
挑选党参有妙招
煲汤好料 补气养血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党参质松不甜该怎么办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党参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