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 20 年绿满京津风沙源

2020-12-23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京津治沙造林

耿国彪

近几年,在北京生活超过20年的人都会感觉到一个显著的变化,北京的沙尘越来越少了。谈起20年前的沙尘,家住什刹海的孙达颇有感触:“20年前北京至少一年春天要刮10场沙尘暴,遮天蔽日,白天就像夜晚,根本看不到太阳,漫天漫地都是黄土的味道。一到沙尘暴,我们家就封门闭户,把窗户塞得严严实实,第二天桌子上还是一层黄土。近几年好了,天也蓝了,沙尘也少多了。”

与孙达有同感的北京人大有人在,他们都告诉记者北京的沙尘少多了,他们可以安心生活了。

从春天漫天飞舞的黄沙到微风细雨中享受垂柳的曼妙舞姿,北京城这一切的变化源于20年前开始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启动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范围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6个省(区、市)的138个县。

记者从全国防沙治沙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了解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工程固沙5.1万公顷,草地治理979.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区域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432平方公里。京津周边地区生态状况极大改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工程实施初期的年均13次减少到近年来年均2-3次。

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

“现在一有空我就到林子里走一走,坐一坐,看着这些树越长越高,感觉心情特别舒畅。”与风沙抗争了大半辈子的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笑容满面地说。她曾卖掉家里全部财产,换回600多棵树苗种在沙地里,只为拦住不断侵袭家园的黄沙。30多年过去,殷玉珍在毛乌素沙地里种植了杨柳树、松柏树等几百万株植物,将6万多亩荒沙变成了生命绿洲。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横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等地,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经过多年治理,如今的毛乌素沙地植被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实现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的转变。

陕西省榆林市地處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带,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草工程建设重点地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榆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前40年投工投劳大治沙,后30年多方融资大绿化。榆林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治沙绿化资金超过25亿元,县(区)财政投资30亿元,全市资源开采企业累计筹集绿化资金近10亿元。

70年来,榆林造林绿化由集体造林走向个人承包、群众造林,涌现出“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牛玉琴和“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张应龙、杜芳秀等治沙楷模。近10年来,榆林通过创新机制,步入社会化造林时代,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签订造林合同,按4:3:3的比例分3年兑现投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提高。

榆林把科技应用贯穿于防沙治沙全过程,确立全封、远飞、近造林业绿化工作思路。榆林飞播治沙在全国首次试验成功,将治沙历程缩短了至少20年。成功引进生长稳定、防风固沙性能好、适宜大面积发展的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保存面积达到150多万亩。

目前,榆林累计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248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4.8%,年入黄泥沙量由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年扬尘天气由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2019年,榆林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右玉风沙肆虐、贫瘠多灾,面临着沙进人退、举县搬迁的生存危机,全县仅有残林8000亩,沙化面积达2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4%。为了求生存、谋发展,70多年来,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治沙植绿,坚忍不拔改善生态,林木绿化率从0.26%提高到56%,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右玉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机遇,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突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坚持营造管护并重,林业建设速度和规模大幅提高,带动了生态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十二五”期间,实施大片造林33万亩,通道绿化345公里,绿化美化村庄185 个。“十三五”以来,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荒山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69.9万亩,加快实现了全县域宜林荒山绿化目标, 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7%,全县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减少60%,年平均降水量由不足400毫米增加到500毫米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人居环境优化,增强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右玉由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漠化极度严重地区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养生福地,成为了山西唯一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右玉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志坚说。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腹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是首都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草原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

多年来,赤峰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聚焦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和西辽河流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国家投资56.5亿元、治理任务5983万亩。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965.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5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6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7%,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过去的15%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治理万亩以上流域204条,5000—10000亩的流域387条,形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示范区20处,建成3000亩以上的人工草地57块。”赤峰市政府负责人表示。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赤峰市、旗县区两级紧密结合治理工程目标任务,分别编制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规划”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科学布局、挂图作战,统筹指导生态建设。坚持以山系和流域为单元,打破乡、村界限,对各项治理措施进行整合,实行规模治理、综合治理。针对赤峰沙地面积大、沙化退化严重的实际,在管理模式上,赤峰采取先造后补、招投标、合同制等方式,让林场专业队、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群众多方参与。在资金投入上,改变过去仅靠项目资金和财政投入的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方式,推动金融性资金、公司、大户、合作社等一体投入。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京市上风上水地带,是京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近年来,全市围绕“一核、两沿、三环、四带”整体布局,统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建设京津绿色生态屏障。

张家口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度、高规格、不间断地推进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造林绿化工作推进指挥部,落实常态化领导包联制度,并将林草生态建设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不断强化督导考核。创新机制模式,探索出租地造林、合作造林、社会造林、承包造林等10种造林模式,形成了贷款融资、社会捐资、碳汇融资、政府购绿和PPP项目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造林与扶贫联结机制,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雇用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参与造林、从事护林。

2000-2019年,张家口市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202.43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40.5万亩,自主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程237万亩,共建成万亩以下工程片区128处、1万-10万亩工程片区29处、10万亩以上新旧对接集中连片工程片区4处,形成百万亩塞北林场沿坝工程区1处。

目前,张家口市以沿河北内蒙古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网、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以及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等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市林木绿化面积达275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0%,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列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坐落于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山区面积占72.8%,有北京夏都”之称。 20年来,延庆高标准完成了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造林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由46.84%提高到61.34%,林木绿化率由55.4%提高到72.9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8.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近50平方米,各项指标均位于北京市前列。全区坚持生态涵养功能定位,通过城乡抢绿、平原植绿、山区护绿,形成以“一核、一环、三带、五廊、十园、多点”为骨架的城乡一体化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在重点绿化项目的带动下,延庆区近万亩的森林基地达到10处。依托延庆丰富的长城文化、红色文化和冰雪文化,深层次挖掘森林文化、湿地生态文化和生态园艺文化,森林康养产业迅速发展。

延庆近年紧抓“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机遇,围绕做好冬奥会服务保障,持续完善造林绿化“大块造”向“精细管”延伸,推动“绿景”向“美景”提升,拓展涉林产业发展空间,为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举办和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生态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深耕我区的森林城市体系,进一步扩展产业、生态休闲服务,文化和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和乡村四级宜居宜业人居环境,将延庆区城乡公园绿地、森林基底、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城区街头绿地等其他绿地连接构建功能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努力形成‘青山环绕、森林拥抱、林城相依、林水相融、林园相映、林路相连、林居相嵌'的森林生态格局。”北京市延庆区园林绿化局负责人表示。

蓟州区位于燕山山脉南麓,是天津市唯一山区区县,也是京津的天然屏障、北京的东大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蓟州区重点在北部山区和于桥水库周边乡镇实施封山育林。在重点封育边界区设置机械围栏和界桩、安装语音警示系统,在封育区域内设置割打防火隔离带,采取禁垦、禁牧、禁樵“三禁”措施。对封育区植被稀疏的林间空地实施补植补造,增加林草植被盖度,对林地质量较差的地块实施修枝、割灌等抚育措施,促进林、灌、草更新。

为管护好森林资源,蓟州区充分发挥、调动管辖区内专职护林员巡护职能,加强对专职护林员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台账式管理。目前,全区已有专职护林员300人,均配备GPS定位系统。区林业局牵头成立了森林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日常督查、检查力度。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蓟州区林业史上建设周期最长、收效最显著的生态工程,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7万亩、飞播造林13万亩、人工造林13万亩、退耕还林 14 万亩。

通过工程建设,蓟州区林草资源大幅增加,林地质量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蓟州区林木绿化率达53.5%,比工程实施前净增16个百分点,北部山区林木绿化率达81%。据蓟州区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风沙天气由2002年的15次减少到4次;2010年后二期工程实施,基本告别了风沙天气。

2000 年以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多措并举,通过对沙区植被依法实施“三禁”等保护措施,对沙化土地采取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固沙等工程措施,以及优化生产方式、实行生态移民等预防措施,不断保护和增加植被,修复生态,在首都周围建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20年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森林覆盖率增加10.3个百分点,达23.35%,草原植被综合盖度提高8个百分点,达41% ;北京山区森林覆盖率增加12.2个百分点,达52%,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162微克下降到每立方米68微克,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由177天提高到240天;天津蓟州全区林木绿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达53.5%。山西右玉县70年来累计治理沙化面积200万亩,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6%,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减少 60%,近 10 年年均降水量增加到 500 毫米以上。

治沙也治穷

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37 岁的蒙古族妇女春梅一家两年前脱贫了。

“沙地绿了,草场好了,收入也多了,日子眼看着越过越好。”看着房前屋后渐渐成林的樟子松、五角枫、杨树,春梅爽朗地笑起来。

15年前她刚结婚的时候,早上一睁眼看到的、出门踩着的,到处都是沙,别说动物,草都很少见。2007年,春梅的婆婆得了脑血栓。为了治病,她把家里的牛卖光了,还欠下 10 万多元的债,成了贫困户。

“后来我们把自家130多亩沙地种上了树。”梅说,“从2016年起,每年春天政府组织治沙造林时,我和丈夫就一起去干活,我种树、浇水每天挣100元,他开拖拉机每天挣400元。”

如今,坐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她掰着手指头算账,眼里亮晶晶的。“我丈夫现在当上护林员,每年工资近3万元。去年,家里栽树获得禁牧和公益林补贴1万多元,还卖了 4头牛,收入6万多元……”春梅说,今年新产下5头牛犊,到年底就能出售,仅这一项收入就能有7万元左右。他们还打算再买3头母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像春梅这样的家庭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内还有很多。

20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实施中始终把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现路径,通过指导各地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优先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或林草管护,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贫困地区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对工程区25个样本县连续监测,林业总产值从 2000年的6.49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40.19亿元,工程区内的28个国家级贫困县于2019年全部摘帽脱贫。其中,山西工程区成立造林扶贫合作社,2018年参与工程治理的贫困社员人均收入3600多元,带动1万余人脱贫;陕西榆林市榆阳区18.43万农民从京津工程中受益;河北张家口市林果产业总产值达到139.7亿元,覆盖200多万人,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占20%以上。

山西作为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持续不懈防沙治沙、攻坚克难修复生态的20年。全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 ,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5亿余元,累计完成治沙任务2158万亩。在风沙区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培植起一处处富民增收的林果基地,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2019年全省森林资源年度清查显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18.48%、林地面积2550多万亩,比2012年增加78%。全国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全省沙化土地870.3万亩,比1999年的1175.4万亩减少305.1万亩,减少约26%。工程区建成了阳高、浑源、广灵县等仁用杏基地,右玉、岢岚县等沙棘基地和云州区枸杞、保德海红果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起了仁用杏、沙棘等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沙棘、仁用杏系列产品为主的产业链。建成了以古长城沿线、雁门关一带、右玉县全域等为主的生态旅游新基地。

右玉县坚持将林业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全面加快由“绿”变“富”步伐。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步推进,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全县育苗面积5.67万亩,形成了晋北地区最大的樟子松苗木产出基地。大力发展经济林,栽植适宜本地生长的苹果、山楂、杏树等经济树种5000亩。实施“小灌木大产业”战略,打造产供销一体的经济林产业链,全县沙棘林总面积达到28万亩,引进沙棘加工企业12家,年产各类产品3万多吨,产值2亿多元。大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游产业,获批建设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西口古道国家森林公园,设立了山西省首家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兴起,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30%以上的年增长。

“我们大力发展以草牧业和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业为重点的生态农业,以新业态、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工业,初步构建起了一二三产互促共融的绿色产业体系,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在一个战场'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2018年8月8日,右玉县成为山西首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6元,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王志坚表示。

在全力治沙绿化的同时,榆林大力发展红枣、海红果、核桃等经济林,推广沙棘、长柄扁桃、大扁杏等经济林,建设林果产业体系,建成各类经济林400多万亩,其中红枣170万亩,拉动农业人口年均增收1900元。全市林业产业向精深加工迈进,杏仁蛋白粉、杏仁露、红枣咖啡、长柄扁桃油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同时发展设施林业、生态旅游、森林体验等休闲观光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延庆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特色,打造森林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兴绿惠民水平。全区加快果树产业转型升级,果园面积达到17万亩,从业果农达到近2万户,人均年收入1.3万元。利用世园会、冬奥会大事带动效应,实施花卉产业行动计划,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达到1.5亿元。全区以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科院、北京农学院等大专院校为技术支持,利用平原生态林林下空间实施农林复合体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筛选适合本地栽植的中药材、花卉、观赏草等品种推广种植。

赤峰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气候特点、土地类型和水资源条件,科学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大力发展耐干旱、耐贫瘠、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灌木树种和针叶树良种,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极大提高了治理水平。实行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实施林、果、草、药和杂粮立体开发,重点打造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示范、高效丰产经济林、文冠果元宝枫木本油料林、樟子松防护林、山杏沙棘低产低效林改造五大基地。

内蒙古林西县七合堂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通过实施工程建设,种植果树7300多亩,农民年人均销售果品收入达2万多元,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庄园经济雏形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蓟州区还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与退耕还林、产业调整、旅游开发、能源建设等结合,有效解决了封育区农民吃粮和垦荒种粮问题,培育了一批优质大枣、梨等林果产业基地,扩大了农村就业,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20 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沙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为了发展的沃土。通过造林绿化、林业产业精深加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沙区产业项目的实施,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治沙与治穷双赢。

猜你喜欢

京津治沙造林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数字
慈善工作者文艺作品展示:韩京津绘画作品选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