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2-23刘婧

山西农经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审计精准扶贫对策

刘婧

摘 要: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扶贫项目审计尤为重要。要发现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准确分析,为我国精准扶贫项目审计提供参考,为精准扶贫工作保驾护航。研究了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完善扶贫审计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审计;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6-011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39.4;F323.8        文献标志码:A

2013年,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我国处于精准扶贫初期阶段,精准扶贫审计也处于探索阶段。对精准扶贫项目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才能使精准扶贫取得成功。

1  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精準扶贫审计多为事后审计

精准扶贫审计大多数都是事后审计,忽略了事前与事中监督。目前,大多数精准扶贫审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审计工作是在项目完成后开展的,缺乏事前和事中监督。精准扶贫项目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部分是事前规划或者事中监督不到位导致的[1]。

1.2  审计过程缺乏专业人才以及独立性

大多数扶贫审计采用“就地审计”的方法,即由本省或者本市的审计机构对扶贫项目实施审计。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地政府或者相关部门会直接或者间接介入审计工作,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审计人员很难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忽视了不合理的地方。

精准扶贫项目审计属于一个新领域,很多审计人员从未参与过相关工作,项目审计的指标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精准扶贫项目立项到验收要耗费很长时间,涉及的知识很广,例如工程建设等知识。精准扶贫项目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其审计范围没有局限于财务方面。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审计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2]。

1.3  审计对象模糊

对于精准扶贫审计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将扶贫审计的资金为审计对象,另一些学者将精准扶贫项目作为审计对象,还有一些学者将扶贫项目的管理及监督部门作为审计对象。在实践中,审计对象的确定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精准扶贫审计对象模糊,容易导致审计没有重点、忽略重要问题,进而影响审计结果。

1.4  没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

目前,精准扶贫审计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但是其整改过程及结果缺少跟踪与评价,出现了很多扶贫项目存在问题但难以完全整改成功的现象。相关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缺少考核机制。很多部门在整改中避重就轻,对于一些难处理的问题抓大放小,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出现相同问题重复出现的情况[3]。

1.5  参与审计的项目过少

大多数精准扶贫项目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导致很多项目的审计工作比较困难,耗时久、范围广、实施难度也比较大。同时,精准扶贫项目的审计范围存在问题。应审计所有存在扶贫风险的项目,避免扶贫项目失败。

1.6  审计过程未充分利用新技术

目前,大部分精准扶贫审计仍然使用传统方法,主要审查财务、文件以及项目等。传统的审计方法需要准确且详细记录数据,但是由于精准扶贫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导致很多项目的财务信息记录不完整,给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精准扶贫信息,提高信息收集效率,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帮助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

2  精准扶贫审计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审计事前和事中监督

以往的审计工作大部分为事后审计,忽视了事中和事前监督。要想让项目最终成功,筹备与执行工作必不可少。要想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的准确性,应该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事前审计,二是事中审计。要根据预算对比事中项目执行情况,确定项目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是否有超额预算和随意更改预算等情况。

2.2  提高审计过程的独立性

为了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的独立性,可以将“就地审计”改为“外派独立审计”或者“交叉审计”。“交叉审计”是指由其他地方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而不是由本省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这样可以避免政府部门干预,提高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外派独立审计”可以避免被审计对象的干涉,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

2.3  明确审计对象

针对审计对象模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升审计精度。一是细化精准扶贫的种类和方式。根据不同的扶贫种类和方式,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二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明确审计对象。对于精准扶贫项目来说,建立自上而下的多层审计对象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全面监督精准扶贫项目。

2.4  充分利用审计结果

为了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应该对精准扶贫项目的结果进行量化评估。如果精准扶贫的结果好,可以作为当地政府部门年终考核的一个指标。只有考核机制健全,政府部门和人员才会重视精准扶贫审计的全过程监督。及时公开审计结果,让媒体和当地群众了解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其进行监督,提高结果的利用效果。

2.5  扩大审计范围

扩大审计范围的一个主要条件是明确审计主体,从而提升审计效率。在审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审计效率以及质量,才能对更多项目进行审计。可以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方法,使审计结果更科学。例如对精准扶贫项目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丰富其知识,使其能够更充分地了解项目建设方面的知识。通过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扩大审计范围。

2.6  充分利用新技术

由于审计项目涉及的种类繁多,给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带来很多挑战。除了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部门还应该利用现代化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和科学性。大数据以及计算机等新兴技术能够推动精准扶贫审计高效开展。大数据可以实现审计数据与信息共享。将各地区和各项目的数据集中在某一个信息库中,方便审计人员寻找所需的信息和对比数据。同时,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有助于精准扶贫项目的取证。过去的取证方法主要是查阅纸质材料和现场调研,但开始审计时很多项目已经结束了,很难开展现场调研工作,因此大部分资料都是纸质材料。利用大数据和计算机可以通过对比相似项目或要求相关部门定时在系统里录入相关信息,丰富项目资料,保证精准扶贫项目审计质量。

3  结束语

针对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审计事前和事中监督、明确审计对象、充分利用审计结果、扩大审计范围、充分利用新技术等建议,以此解决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玉成.生态扶贫: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的结合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8(6):169-176.

[2]徐莉萍,凌彬,谭天瑜.我国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2):58-64.

[3]田景鹃.民族地区整村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审计精准扶贫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