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2020-12-23孙孟轲
孙孟轲
摘 要: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一定便利,使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一定的创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互联网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研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创新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6-003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模式带来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新农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一些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1.1 农业生产模式更加智能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使其生产模式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的特征。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为农业生产模式带来一定的革新。例如一些先进的农业地区已经开始运用科学实时监测平台技术对农产品的实时价格及供需变化等进行监测,以便更加精确地进行农作物的耕作和生产等;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分析农业生产的土壤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种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
1.2 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转向电商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促使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销售。例如我国已逐步建立了有关农产品的期货交易及一些网上售卖等多种模式的电商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现有强大电商平台的优势,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产品线上交易额占我国全部农村网络销售总额的30%左右,达到了3 000亿元。如果只利用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进行农产品的售卖,可能无法满足如今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近年来,电商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商品的销售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使得我国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渐转向电商化。
1.3 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农业生产模式变得更加信息化,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及种类的选择等更加依赖信息技术提供的市场信息。例如在追踪溯源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等追踪和观察产品从种植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以及获取有关产品的土壤和自然环境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存和监控,以保证产品的安全。
2 互联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促进农产品加快更新
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具有开放性和传播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和获取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術能力,进而促进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迅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生产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协同统一处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2]。
2.2 改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在此生产过程中,土壤、气候等环境具有不可控制的特性,对农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农业的生产方式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入了很多科技技术和元素,从而降低了不易控制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够优化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模式,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目前,市场竞争极其激烈,获取的信息资源越多,占有的优势越多。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经济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同时,也可以让农业生产者更快地掌握市场信息,进而能够适当调整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产品的交流平台,简化农产品的交易程序,使人们可以迅速在网上完成整个农产品的交易过程。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交易时间,也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进而给农户自身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2.4 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农户更加清楚和全面地了解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也能够了解生产方式的使用流程,最终促进农业模式和管理进行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此外,农民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意识,也可以结合生产实际提高农业生产技能,进而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3]。
3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生产模式较单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已初具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仍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农业设备较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例如我国中西部落后的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利用较多的劳动力和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工具来进行农业生产,导致生产效率非常低,不能充分合理使用资源。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农民仅依靠经验进行决策和判断,如果决策出现失误,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3.2 缺乏专业农村电商人才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已经开始实行电商化的销售模式。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上进行销售农产品,需要熟悉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进行操作。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农村的青年人才更愿意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落后的农村地区无法吸引他们回乡发展。近几年,我国实行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应政策,但却无法改善农业经济的落后局面,农村很难留住相应的电商人才,限制了农村经济和农村电商的发展[4]。
3.3 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模式等不同,使得我国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不一的现象,而高品质的农产品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除了价格低廉以外,更希望获得品质较高的农产品。
要想生产或获得品质更高的农产品,需要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例如对于病虫害的检测系统和恒温运输等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高质量,但目前并没有在广泛的农村地区开展。此外,我国各地对农产品检测标准存在的差异,导致一些产品无法销售,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4.1 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提高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决策的失误。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实施传统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形成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生产的模式,限制了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提高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4.2 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
针对目前缺少专业农村电商人才的问题,可以采用内部培养及吸引外部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对务农的中青年劳动力和一些老人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互联网线上交易的方法。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才向农村转移。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及有效的人才补贴机制,吸引专业的电商人才留在农村工作。
4.3 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监测力度
目前,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有机、绿色和健康的品质。因此,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追踪溯源,从生產的源头抓起,充分利用较好的自然生产环境,为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奠定有效的基础。一些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由于实际成本较高,需要政府、企业及个人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实现。此外,应大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并且进行有力推广,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使一些高品质的农产品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高庆美.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现代农机,2020(3):11-12.
[2]孔维征.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9(16):137-138.
[3]魏胜伟.基于信息化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36,38.
[4]刘宏.浅析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现代交际,2016(12):44-45.
[5]王改性.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08(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