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个优良晚熟桃品种的引种表现

2020-12-23明广增

果农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晚熟果枝金秋

明广增

近年来,郓城县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为进一步优化桃品种结构,郓城县林业局在国有何庄林场西沙河森林果园建立了晚熟桃新品种引种试验基地,开展晚熟桃引种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1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在郓城县国有林场西沙河森林果园,总面积10公顷,该地年平均气温13.5℃,极端低温-18.1℃。平均年降雨量694.7毫米,其中6—8月平均降雨量441.6毫米,年平均湿度69 %,年日照时数为2 567.4小时,无霜期202天。园地为潮土类,土壤土质沙壤土,土层厚,有机质含量0.6%,速效氮含量7.4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4.9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49毫克/千克,pH值7.2,土壤肥力较差,排灌条件较好。

2015年春,引进金秋红蜜、映霜红(图1)、秋彤(图1)3个优良晚熟桃品种,总面积10公顷,分别为3、4、3公顷,株行距2米×3米,共栽植桃16 650株。

进行了高畦栽培与传统栽培的比较试验。高畦栽培(起垄栽培)(图2)畦面比地面高出30厘米,畦宽 80~100厘米,根颈与畦面持平;传统栽培(平作栽培)根颈与地面持平,栽后均覆地膜。2015年春定植,采用主干形栽培,其中3个优质晚熟桃高畦栽培面积为9.8公顷,映霜红传统栽培面积为0.2公顷。2016—2018年对不同栽培模式的映霜红随机选取20株调查生长发育及结果情况。

2引种试验结果

2015年引种的3个晚熟桃品种于2016年开始结果,2016—2019年连续4年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病虫害发生等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成熟的桃果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进行测定,同时对各品种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2.1物候期

通过观察发现,3个晚熟桃在西沙河森林果园3月下旬花芽萌动,4月上旬开花,11月中下旬落叶;果实成熟期因品种不同有明显差异:秋彤9月8日,金秋红蜜10月4日,映霜红10月25日。

2.2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3个晚熟桃品种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详见表1。

2.3表现及适应性

2.3.1生长结果情况3个晚熟桃品种幼树生长旺盛,一年生枝具有多次生长习性,并抽生副梢,年生长量大,树冠较开张。枝条成花容易,中、长、短果枝均可结果,自花授粉能力均较强,金秋蜜桃自然授粉坐果率24.5%,映霜红23.8%,秋彤36.4%。均具有早果丰产特性。

2.3.2产量及果实品质3个晚熟桃品种栽后2年均可结果,结果株率可达100%,平均株产3千克,第3年进入丰产期,亩产2 000千克,第4年产量超过3 000千克。3个晚熟桃品种果实均为硬肉型,风味甜,有香味,货架期长,品质上等。金秋红蜜和映霜红果实可分次采收。生产中映霜红裂果较重,栽培中应加强管理。

2.3.3適应性3个晚熟桃品种在当地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抗寒性较强,未出现冻害;抗病虫害,无明显病虫害,树体生长良好,扩冠成形快,早果丰产。

2.4高畦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

试验结果(表2)表明,高畦栽培2、3、4年映霜红树高、干径生长明显优于传统栽培;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率、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栽培。

高畦栽培可以增加表土层,改善土层通透性,增大受光面积,促进桃的生长发育与结果。晚熟桃定植第2年即进入结果期,亩产340千克,建园第3、4、5年亩产量分别为2 068、3 027、3 586千克,纯收益为14 634、20 298、17 391元。试验园5年年均纯收益为10 193.4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033,明显高于同等立地条件下农作物经济效益。

3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3.1高标准建园

园址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沙壤土,定植前按行距挖宽1.0米、深0.8米的定植沟,定植沟内覆20厘米厚的麦秸,每亩施优质腐熟厩肥4 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70千克及适量微肥,肥土混匀,保持土层不乱。高畦栽培在定植行起畦,畦高30厘米,宽100厘米,苗木根颈与畦面持平。栽植根系完整、无病虫、无损伤、地径1厘米以上,苗高80厘米以上的优质嫁接苗,栽前将苗木根系浸水24小时,栽后灌水,整好树盘,覆盖1米2地膜。

3.2土肥水管理

每年10月25日左右,每亩施入有机肥2 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0千克,并加适量微肥;早春覆15厘米厚麦秸;栽植当年5月初株施尿素0.2千克,6月下旬株施磷酸二铵0.2千克。自第二年开始,追肥三次,第一次在花芽前,第二次在谢花后两周,第三次在桃果膨大期,每次株施2~3千克生物有机肥;花前一周喷碧护10 000倍液,花后一周及桃果膨大期喷碧护15 000倍液;视桃园土壤情况浇水,注意排水防涝。

3.3整形修剪

树形采用主干形,成形后树高2.0~2.5米,干高50~60厘米,冠径1~1.5米,着生30~40个大小不等的结果枝,分枝角度为80°~90°。定植当年50厘米以下萌发的枝条及时抹去,对中心梢用支架进行绑缚,使其直立生长,其余副梢予以保留,培养结果枝,当副梢长到50厘米左右时进行扭枝,与主枝角度保持80°~90°进行缓放;第二年继续培养中心干,增加侧枝量,合理疏花蔬果,一般每株保留20个果。同时通过摘心或拉大角度,控制侧枝生长过旺,使侧枝粗度为中心干的1/3以下,如超过1/3则及时疏除或留两个芽进行短截。第三年注意树冠上下部、中心干与侧枝的平衡,尽量选择部位好的枝条培养结果枝,其余新梢及时疏除。当各分枝长到40~50厘米时扭梢,进入8月份,对选留的枝条拉枝开角到80°~90°,然后缓放。经2~3年培养可初步完成整形。第四年生长季节继续扭梢、拉枝,做到树冠上下匀称,外围不旺,树势均衡。

3.4花果管理

花蕾露红至花期可疏除发育差、畸形花蕾,疏除花蕾的量为全树花蕾的30%。花后15天视树势进行疏果,一般长果枝留2~4个果,中果枝留1~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套袋在6月初进行,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及杀虫剂,选择双层深色纸袋进行套袋,采前10天摘除外层袋,7天再摘除内层袋。

3.5病虫害防治

当地主要病虫害有流胶病、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蚜虫类、螨类、潜夜蛾类、介壳虫类、食心虫类等。对于病害,主要采用健身栽培(如冬季清园,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以夏剪为主,少造伤口等),其次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利用害虫趋性用糖醋液、杀虫灯、色板等诱杀害虫;用迷向丝防控梨小食心虫;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害虫天敌控制害虫);如病虫害发生严重可进行化学防治。

4小结

从试验结果来看,金秋红蜜、映霜红、秋彤适应性较强,早果丰产,综合性状表现极佳,耐贮,商品性好,生产中可作为鲜食桃优良品种加以推广。桃适宜的栽培方式为高畦栽培。

猜你喜欢

晚熟果枝金秋
傅祖民
晚熟
晚熟
金秋稻飘香
晚熟
金秋夕阳
Analysis of Character Etymology of the textbook A Key to Chinese Speech and Writing
晚熟脐橙映峡江
杏树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桃树冬剪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