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12-23杨小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重难点教学法探究

杨小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强调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现今的历史课堂上,依然是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因此,为达成历史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历史素养的提升,顺应教育事业发展潮流,优化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组织答案,使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思考并进行有效探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收获自我效能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设计针对性问题,突破学科重难点

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三者相结合,将其作为备课依据。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时,也应以课程重难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整体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分清轻重主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使学生深化对重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出使西域的时代背景和目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与西域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物品。课程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设计本课程的相关教学问题时应着重围绕“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对外交流的意义进行策划,也可联系当今实际,将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与西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上友好往来的宏图壮志進行对比,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感受“一带一路”战略对古“丝绸之路”文化意义、经济意义的传承,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突破,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领悟到何为“以古鉴今”。

二、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在备课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应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如果问题设计得太难,就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如果学生经常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就容易打击课堂积极性,导致之后的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如果问题设计得太简单,则会让学生忽略深层次的问题,达不到问题教学的根本诉求。因此,教师要分析学情,在明确大部分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匹配相应难度的问题,达成问题与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学会应用自己的所知所学解答问题、充实答案,同时,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为使学生深入分析戊戌变法运动的进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向学生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如: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光绪皇帝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起到的作用;维新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比较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异同;等等。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一方面提倡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率先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又主张保留皇帝,尤其在后期预备立宪时,与革命派进行论战,所颁布的种种制度实质上均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又具有局限性。关于这部分内容,初中生较难深入掌握和剖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三、层次循序渐进,涉及教材整体内容

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呈上升态势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历史知识的积淀不断增加问题深度,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逻辑思维。另外,在专业层次逐步提升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拓展知识面。教师的提问应包含对教材整体内容的把握,使学生学会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全书的历史知识架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局限于对单独的每一章节展开深入研讨。

例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学与旧文学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确文学革命的内容和作用,在课堂上可采取设问的方式辅助知识讲授,在教学时依据教学进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知识。首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段白话文和一段文言文的对比,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并根据两段材料说明新文学和旧文学分别指的是什么。在学生做出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对于这两段文字,哪个更好理解?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学生思考并做出回答后教师继续层层递进设问:文学革命是否仅限于文体形式的改变?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一起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白话文只是文学革命的承载形式,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新思想,以此来反抗封建专制制度。三个问题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清晰地展现了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涵的彻底变革。

四、课后反馈强化,及时总结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特点和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时捕捉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归纳心得和经验,从而改进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教学策略,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由于单元内的知识较为冗杂,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进行知识巩固和强化。教师向学生提问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采取的措施、三大改造的阶段等,加强课后练习,使学生明确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实施的不同改造措施。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和疑问,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查漏补缺,强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既能引起学生对历史课本中重难点知识的关注,以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课堂形成浓郁的历史教学氛围,又能拓展学生思维和认识水平的广度和深度,归纳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在一问一答中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应重视问题教学法的作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重难点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