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

2020-12-23陈慧婷

课外语文·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路向启示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教导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加强其读写能力,做好这两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础的阶段,必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重点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下,教师对语文教学也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不够明确。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以及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4-0131-02

【本文著录格式】陈慧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课外语文,2020,19(34):131-132.

随着国家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小学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阅读能力,并且拓展小学学生阅读知识面,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要达成以上目标,教师就应该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给以后语文阅读教学有了一定的启示。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向进行探索,希望给以后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一定启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和难点,在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单一。在部分学校,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还是通过教师自己讲解,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还是给学生讲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生词和文章大致内容,学生在还没有对阅读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的情况下就被动地收获到了来自教师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并且无法通过阅读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就会让学生失去了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懒惰,就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小学学生语文阅读量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被各种补习所充满,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阅读,并且学校也没有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条件。自然而然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减少,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视野无法扩展,另一方面学生的词汇量也没法增加,从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习惯。另外,小学学生对于阅读失去兴趣。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的文化因素,小学学生由于其认知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对文章中的文化因素产生自己的理解,看不到文章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导致学生不喜欢阅读,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是将自己的一些见解灌输给学生,学生无法主动地参与进阅读教学当中,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路向分析

(一)互动式教学路向

与以往传统式教学不同,互动式教学在最近几年被广泛推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之中。互动式教学,從其字面强调的就是互动二字,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教导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阅读思考,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例如当学习到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曹冲称象》时,教师就可先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深入思考曹冲称象中的原理,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学生之间也可进行探讨交流,将自己的见解进行探讨,教师也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引导,对于学生思考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简单的讲解。最后,教师汇总学生的观点,同学生展开互动,同学生一起探讨曹冲称象背后的原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阅读思考中获得了成就感,也学习到了相关的语文知识,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导入式教学路向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学习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应当将“学”作为核心,“教”作为辅助,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应在阅读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自身要将文章内容吃透,并且要充分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可以先对文章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并且应给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从而勾起学生阅读学习的欲望。在导入式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当中,例如,在讲到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大禹治水》时,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将自身融入大禹这个角色,讲解时应该声情并茂,并且对文章当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进行深度讲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被老师所吸引,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并且也会同老师一起探索文章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路向

探究式教学就是先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文章给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对于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再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将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同全部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对于一些学生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得出确切的答案,重点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例如,在讲到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草船借箭》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先自行进行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理以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学生之间也可先进行简单的意见交流,教师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简单的引导,当学生阅读完毕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总结下来的问题主要是:草船借箭的真正原理,草船借箭的历史影响。教师对两个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最后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这篇文章。探究式教学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并且引发学生对于文章更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学路向带来的启示

(一)提高学生阅读主动性

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才会让学生深入文章之中,研究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要对学生的阅读程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自行主动地对阅读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例如在学习到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纳米技术进行简单的了解,学生就会对纳米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就会自行主动地探究生活中的纳米技术,并且会主动地对纳米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的重点词汇,让学生不仅了解了纳米技术,更让学生对生词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将语文阅读学习和生活进行联系,通过文章内容发掘自己身边的一些纳米技术,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二)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学生和教师以及家长应共同努力。教师应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为学生适当选取一些经典的书籍,供给学生阅读,并且教师自身也需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根据学生阅读程度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的阅读量逐步提高。教师也可在教室设置一个读书角,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书籍放在读书角,这样学生之间通过书籍的互换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在课余时间,家长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积极配合教师的阅读教学,给学生语文阅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到二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快乐读书吧》时,教师便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学习,告诉学生应该有哪些阅读习惯,应該怎样给同学老师分享阅读,并且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可以阅读的文章,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一些学生可以阅读的文章,并且及时获取学生阅读感悟,教师和同学一起阅读分享,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关注学生差异,让学生共同进步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文章阅读理解上也会有不同之处,教师在对所有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关注这些差异性。在小学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宜过难或过简单。如果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没有挑战力,学生就无法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才会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路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慧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向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

[2]张文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中国高新区,2018(9).

[3]林玉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4).

猜你喜欢

路向启示阅读教学
“三个务必”的逻辑结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向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甘肃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历史回望与未来路向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