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现状与保护体系研究

2020-12-23陈祎梦吴建华

档案与建设 2020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健康全过程新时代

陈祎梦 吴建华

摘要:档案从业者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档案管理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其职业健康状况理应引起广泛关注。新时代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现状和成因有所改变,档案职业健康研究有学术意义和时代意义。文章在分析和探讨新时代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从基于管理维度、法规维度、技术维度的全维度和基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绩效评估的全过程角度出发,构建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体系,为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驾护航,为新时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蓄力。

关键词:新时代;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全维度;全过程

分类号:G271.6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Health Status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Archivists in the New Era

Chen Yimeng, Wu Jian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as the main body of archives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active factor in archives management, archivists should be widely concerned. In the new era, the status and caus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of archives practitioners have changed, and the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health of archives has more profound academic and epoch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of Archivis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protection system for Archivist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top- level desig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o as to protect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of archivists and Accumulate streng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rchives caus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New Era; Archivists; Occupational Health; Full Dimension; Whole Process

檔案从业者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推动档案事业向前发展。[1]提起档案工作,人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档案学理论研究情况、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档案事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往往忽视对档案事业主体——档案从业者的关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到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指出:档案从业者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求在新时代不断完善人才体系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然而,在关注档案安全、档案人才素质的同时尚未注意到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问题。新时代对档案从业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与长期忽视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的矛盾日益突出。档案从业者尤其是从事库房管理、档案保护、档案修复工作的一线档案从业者,由于其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正长期遭受并忍受着职业危害。文中的档案从业者仅指具体从事档案作业的工作人员,既不包括档案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包括专门从事档案科研与教育工作的人员。[2]

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档案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社会迅猛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3]而“档案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备受关注,档案事业要想在新时代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需大力发挥“档案人”的价值,档案职业健康是档案人才资源得以发挥的根本保障,因此对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的研究迫在眉睫。

1新时代新形势: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逐渐引起关注

从表1、表2中可看出,自1995年文化部、人事部联合下发19号文件《关于印发图书、文物、博物、档案、群众文化等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后又停止执行以来,[4]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一度缺失。而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持续推进,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实践工作开始活跃,仅近5年颁布的保障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就占索得所有包含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内容的法律条文的73%。尽管尚未出台专门的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的法规制度,但从法律法规到标准规范的相关文本内容中,已然可以寻到档案职业健康的踪迹,这体现出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问题已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此外,相关领导在政协等会议上的提案也愈发体现着国家对档案从业者健康问题的重视。可以说,“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以及档案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为新时代我国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问题的解决开创了有利局面。

2新时代新气象:开展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研究的意义

2.1作为档案工作得以开展的保证,将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档案从业者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档案从业者是档案工作中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生产力的宝贵财富,离开了档案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工作,档案价值便难以发挥,档案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能力将会随之降低。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开展在给予其精神关怀和鼓励的同时,也强化了档案从业者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良好的身体条件也会使得工作更加轻松,工作效率随之提高,档案工作也可得以顺利开展。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问题的改善,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夯实了人力基础,因而势必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开展。

同时,将保护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落实在档案部门社会责任中,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新时代企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愈发注重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落实、社会效益的产生及社会形象的树立。开展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体现了档案部门对档案从业者生命和劳动的尊重,有利于改善档案员工与档案部门间的公共关系。加强档案从业者职业保护,不断提升关爱档案从业者身心健康的广度和深度,将对档案从业者的关爱具体化、实用化,是档案部门履行责任和义务具体体现,增加了档案从业者的归属感,更增强了内部凝聚力,有利于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2.2符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必要的物质需求以外,精神需求如满足感、成就感等也必不可少。近年來,档案行业通过立法、工作报告、专题会议的形式,呼吁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加强对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问题的关注,改善了长期以来侧重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而忽视档案从业者身心健康的局面。开展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充分尊重、理解、肯定档案从业者,让档案从业者享有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身心受到应有的关怀和保护,这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新时代新挑战: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的现状

3.1档案从业者生理健康问题仍然严重

档案从业者由于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其身体健康状况长期以来受到威胁,这主要源于档案库房管理、档案保护、档案修复、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潜在有害因素。早在1997年,李浩波在《档案工作者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预防》一文中就指出:档案及档案工作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缓慢、逐渐积累形成的,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应引起重视。[5]在全国档案行业一次调查中,有54.63%的人认为,档案从业者已普遍患有职业病,39.35%的人认为,部分特定岗位人员患有职业病,仅有3.24%的人没感觉到职业病。可见,职业健康问题已确实存在并被深刻感知,档案从业者生理健康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3.2档案从业者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档案这一职业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健康威胁不仅表现在身体上,还表现在心理上。档案界对于档案人员的关注逐渐从以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职业素养为中心,向以职业情感、职业幸福和心理健康为中心转变。在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正面临重大挑战,档案管理机制体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档案从业者成为专业素养、技术素养、语言素养、道德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较早开始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不能正确面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档案技术更新、岗位重组的巨大压力,现有的档案从业者结构和基本素质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致使档案从业者长期被紧张、焦虑、危机感所困扰,甚至由此罹患失眠等心理疾病。[6]

此外,档案从业者还要面对档案工作被“边缘化”的社会现状,档案产生效益的模糊性和滞后性导致档案从业者的成就和业绩不能被第一时间感知。档案从业者缺乏工作成就感,并长期得不到改善,这极易引起职业倦怠等症状。

3.3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开展进程不平衡不充分

随着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档案工作环境整体上得到改善。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已引进了较为智能、绿色和安全的库房硬件设备,档案工作环境已然减少了对档案从业者的生理健康威胁。然而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并不平衡,中西部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工作环境仍十分恶劣,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问题十分突出。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问题的重要表现,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加大,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开展进程将更加不平衡、不充分。

4新时代新情况: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问题的成因

4.1档案工作环境是造成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

档案职业不同于单纯的生产工作,也不同于其他的职能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管理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档案职业危害贯穿档案工作的始终。在纸质档案整理环节中,纸质成分中的滑石粉会在档案翻阅过程中扬起,被吸入人体,对呼吸道造成危害;在库房管理环节中,目前大多数档案馆尚未引入智能环保设备,因而各类霉菌、细菌使档案库房环境依旧恶劣,这使长期从事库房管理的档案从业者易引起恶心、皮肤病等各类疾病;在档案修复和保护环节中所使用的化学用剂大多含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的成分;在档案数字化环节易让人产生电脑综合征,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且长期的机器辐射也会导致人体细胞癌变;在档案服务环节中,由于不能满足利用者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往往会造成从业者心律紊乱。因而可以说,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问题是由档案工作的职业特性决定的。

4.2档案职业健康保护法律制度缺失,职业健康监管机制不完善

一是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有关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的规定屈指可数,档案职业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国家法律法规的缺失,使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得不到必要的法律保障,档案职业健康保护无法可依、无法可施。加之我国“局馆合一”的档案管理体制,造成国家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因参公管理而不能发放特殊岗位津贴,这种按单位性质而非工作性质确定的政策已然不符合新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二是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不完善,监管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对于职业病的监管工作主要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卫生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执行,其中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权责不明确、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而在档案领域,尚未颁布专门的档案职业健康监管的行业规范,档案职业病监管处于空白,加之监管人员素质低下,监管队伍不完善,因而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整体看仍较为滞后。

4.3社会各界对档案职业存在偏见,档案从业者工作压力大

首先,社会各界对档案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综合档案馆、城建档案馆等单位档案从业者大多为公务员岗位,工作压力较小,而基层档案机构作为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活动的辅助部门,相较于生产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轻松、工作节奏较慢。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加快,档案数量激增,档案从业者的工作量不断加重,现有档案队伍在长期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时,难免会出现生物钟紊乱、身体疲惫等症状。其次,随着新时代档案机构不断改革精简,档案从业者面临着比以前更为激烈的岗位竞争、职称评比压力。而与内在压力相伴的是,随着全社会知识水平的提升,用户对档案工作的需求层次、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若用户的利用需求未被满足,所产生的失望情绪也会为档案从业者增添压力。第三,相比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档案从业者受社会、领导关心程度,经济收入,其他待遇都处于劣势,档案从业者很难在档案工作中获得职业荣誉感。

4.4档案从业者缺乏职业健康意识,受其害而不自知

首先,档案从业人员对危害职业健康的粉尘霉菌等缺乏足够科学的认识,档案专职人员中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其本身不熟悉档案管理,职业健康意识不强。库房中的粉尘细菌、档案修复过程中所需的化学用品、扫描复印等数字化工作中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长期不间断的,由于不会在当时产生剧烈反应,所以当档案工作人员出现过敏、头晕、呕吐甚至更为严重的症状时,大多数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可能跟自己从事的工作及工作环境有关,而往往认为这是个人体质因素造成的。

其次,部分人员意识到自己的疾病可能是由于职业特性造成的,迫于某些原因无法证实或不敢申诉。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档案一线人员话语权小,其言语无足轻重难以引起领导重视。我国档案管理人员性别比例明显,女性档案工作者占总人数一半以上,女性在行政管理话语权上更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已认识到档案工作的职业危害,仍可能不得其法。二是目前我国对于职业病以预防为主,申诉极少,在申诉过程中,申诉周期较长。其间若申诉存在异议,便极易产生法律纠纷,权益维护过程较为周折,时间和金钱成本较大。

5新时代新理念:构建全维度全过程的档案从业者職业健康保护体系

5.1构建基于管理、法规、技术维度的档案职业健康保护体系

(1)管理维度:成立档案职业健康领导小组,增加对档案从业者的人文关怀

成立档案职业健康领导小组。为预防、控制档案从业者遭受档案职业危害,保护档案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改善档案职业环境,搞好档案职业健康,可成立档案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规范档案部门行为,确保档案职业健康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档案职业健康领导小组在宏观上负责档案职业健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档案职业健康工作的规划,档案职业健康工作开展状况的监督与监察。在微观上主要负责机构、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从业者的健康体检工作,并做好档案职业健康管理的电子台账和相关记录,开展档案职业健康的教育工作,提高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和对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等。可见,档案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是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对档案从业者的人文关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人放在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同样,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应不断调整观念,将档案人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发展同等看待,将档案人放在档案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并充分发挥档案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档案行业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宣传档案资源、档案内容、档案工作,也要宣传档案从业者,让社会大众对档案从业者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其次,通过建立档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来改变社会对档案职业的传统观念,促使公众认识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了解、认可并关注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问题。最后,在设置工作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时,站在工作一线的档案从业者一边,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和爱护,用真情实感让档案从业者感到暖心,创造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档案从业者放心。只有确保档案从业者的健康与安全,才符合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让档案从业者定心,为档案工作留住人才,推动档案事业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

(2)法规维度:完善档案立法体系,制定档案职业健康保护规章制度

完善档案立法体系,保障档案从业者的合法权利。从立法角度而言,要制定和完善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用法律法规将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的内容规定下来,确保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内容规范化、制度化。首先,我国应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职业健康保护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职业健康法律体系。其次,应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法律体系,将职业健康的内容写入档案基本法、部门规章制度中;并与医学部门协商研究确定档案职业病及健康保护标准,建立专门的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标准,加强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的立法力度。最后,推动实施档案从业者职业津贴政策,对津贴的标准做出详细规划,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津贴的标准做出动态改变。

制定档案职业健康保护规章制度,确保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大多数档案管理机构尚未出台相关的保护制度及规范,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因此,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本部门工作状况、职业健康开展情况,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制定并逐步实施档案从业者健康保护制度。一是完善档案职业健康津贴制度,并逐步提升津贴标准,让档案从业者感受到切实可见的岗位补贴;二是完善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对疾病的防范;三是实施定期换岗制度,档案一线工作人员不宜多年从事单一的工作,行业内应适时调换工种,科学制定档案工作方针计划,减少长期性或大规模突击性接触档案的机会。

(3)技术维度:不断研发新技术,推进智慧档案馆建设

档案职业健康问题的解决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技术手段在“防”“治”环节均有巨大作用。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逐渐宽松,档案管理机构在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应树立“智能+”档案管理理念,遵循绿色库房、智慧库房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求与档案服务商合作,将业已成熟的技术引入档案领域,加速对绿色健康档案设施设备的研发,改善库房条件,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环境。

5.2构建基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绩效考核的档案职业健康保护体系

(1)顶层设计:引入顶层设计理念,建立档案职业健康保护体系

“顶层设计”概念源于系统工程学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原理,[7]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8]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开展应树立“健康中国”的大格局意识和全过程管控意识,将管理机制、标准规范、人员组织、风险防范等各个要素及档案行业、档案主管部门、档案服务商、档案从业者等各个主体纳入,以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从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的现存问题出发,将总问题逐步分解,划分成若干子问题,逐项研究解决,逐步建立起覆盖本机构人员的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2)平台建设:开展档案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建立档案职业健康大数据平台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威胁因素的监管、检测可通过互联网实现。首先,通过建立“档案职业健康大数据平台”,做好“健康前后一公里”,即实时检测上传数据以提供风险评估和预警,在确诊档案职业病后做好治疗工作,为檔案从业者提供科学用药、心理疏导的康复服务,并定期向档案职业人员发送健康状况报告。其次,通过“档案职业健康大数据平台”,即实时检测档案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针对不达标的场所组织专项管理,追踪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控整个整改过程,从而增强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监管力度。此外,通过建立“档案职业健康大数据平台”,对档案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细化管理颗粒度,明确不同档案岗位的职业危害程度,对危害档案职业健康的因素进行分级管理,做到高危因素治理在先,以避免资源浪费。

(3)绩效评估:建立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考评机制

绩效评估是档案职业健康制度发挥效能的动力保障,完善评估体系是推进职业健康制度的有力举措。首先,应制定正确的绩效目标,对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进行层层分解,以达到既能获得从业者的支持和理解,又能施加一定压力以激发从业者潜能的目标。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职业健康指标评价体系,科学地制定考评标准和权重,明确考评方法、考评策略和考评手段,切实保障档案从业者的职业健康。同时,应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形成报告,明确哪些工作尚未完善或仍需改进,推动档案职业健康保护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李明华.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深化“三个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档案馆工作[N].中国档案报,2016-11-21(002).

[2]张帆,吴建华.档案职业健康管理概念内涵与管理模型探析[J].档案与建设,2020(1):14-19.

[3]吴建华,高胜楠.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J].档案学通讯,2018(5):4-8.

[4]梅业新,张照军.档案工作者保健津贴研究[J].兰台世界, 2012(2):35-36.

[5]李浩波.谈档案工作者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J].档案学研究,1997(3):72-74.

[6]邓凌月.关于档案工作者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山东档案,2005(3):21-22.

[7]薛四新.数字档案馆的顶层设计探究[J].档案学研究, 2008(5):42-44+38.

[8]于施洋,王璟璇,杨道玲,等.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基本概念阐释[J].电子政务,2011(8):2-7.

猜你喜欢

职业健康全过程新时代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装睡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首届“微商大会”全过程追踪播报coco薇启动微商嘉年华!
某粘合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