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23林春官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目标也随之更新,至此,教育的目的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高中物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学科通过抽象的教学内容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分析高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及实现途径,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思维逻辑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22-02
引 言
“核心素养”在2014年首次由教育部提出,并将其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全国各地先后出台多项规章制度,以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倡导。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培养内容、培养层次、培養要点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解释,明确了物理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形成并树立的各种观念都将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一、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和物理教学现状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断推广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要求,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索和交流中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要求教师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新课程改革首次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的,并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也表明了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虽然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但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较低的问题。从教师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传递到位,科学技能培养有效,但没有落实对学科内在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的培养;(2)教学内容贴近高考大纲,但和社会需求、科学应用等方面联系不大;(3)课堂纪律好,但气氛较为沉闷,不够活跃,师生之间互动较少。上述问题导致高中生仍然沿用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教师应进一步调整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获取和核心素养培养上均衡发展。
二、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1.核心素养
“素养”是一种能力,即能够利用相关资源,结合自身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在特殊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素养”的核心是创新和责任,指可以执行复杂的抽象任务,具有逆向思考能力。“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心理性格,可以通过相关训练和学习培养良好的、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
“培养素养”的目的在于适应并改变环境,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素养”的具体含义和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素养”具有不同的定义,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根据前文描述,“素养”用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素养”还具备多重适应性,能够在不同领域和学科发挥作用,从而营造满足需要的环境。
“素养”和知识类似,但和知识有所差异,两者相辅相成,学习既是培养“素养”的过程,又是提升“素养”的过程,而“素养”反过来可以总结获取知识的最优模式,弥补学习知识方式的不足。
2.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下文简称“内涵”)定义,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1],其基本内涵如表1所示。
3.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建立一种具有鲜明逻辑性质的,能够较好适应个人条件和社会需要的能力。这一能力不会随着脱离物理课堂而消失,而是可以伴随学生一生,且在学生后期不断学习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以下几点组成。(1)物理理念。通过学习物理学科,接受并了解物质、力学定律、运动观点、动能和动量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真正掌握理解并解释相关物理现象[2]。(2)科学思维。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使自身逻辑思考和认知方面具有较好的连贯性,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准切入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设计和实际操作,得出最终结论。(3)科学态度和严谨责任。在学习物理学科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能够充分认识世界,从而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传授型方式讲解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课堂上,物理知识相比于其他学科较为抽象,学生被动学习将难以理解并运用物理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想提升核心素养,学生必须采取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加入课堂,主动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讲解物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整个课堂可以说是在两者的不断循环中完成物理学科知识的传递[3]。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学内容,清楚相关知识问题,能够清楚地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由于课堂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物理习题课上,教师可以从多个层面实现上述教学。第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试题中了解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情况,通过试题判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师的习题集案例。习题集案例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师生提问互动。提问互动是学生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或者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该环节能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汲取物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4]。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大途径。相较于问题互动环节,合作讨论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氛围较为轻松和愉悦,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的课堂地位,不会出现畏惧心理等不利于课堂知识传播的因素。平等、轻松的合作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及结论
以高中物理的恒定電流为例,该章节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路的欧姆定律,掌握导体、电阻、电流、电压等物理概念,掌握上述概念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换算关系。该章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相关实验的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及组内外交流,最后运用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并解决相关问题。该项课堂教学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步完成。(1)学生自主预习,带着问题自学本章节内容,尽可能掌握相关定律和概念。(2)进行问题互动和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电路,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检或请教师协助检查。(3)合作分析实验结果。通过组内外讨论,学生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实现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培养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通过抽象的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认知观念、科学的观察思考方式、实验探究能力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倾注更多精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选取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张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学史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8(24):35.
杨培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包维颖.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面临哪些困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1):55-56.
王剑,钟武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学习力结构模型的建构[A].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0:3.
作者简介:林春官(1964.4—),男,福建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