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越世界之巅的斑头雁

2020-12-23鱼童

学与玩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飞行高度峰顶珠穆朗玛峰

鱼童

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第一高峰,我们在前几期的《学与玩》杂志中已经聊过了。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要登上这座高峰,依然困难重重。可是,有一种鸟,它们每年都会成群结队地从这里飞过,这就是斑头雁。

“傲视群雄”的鸟

斑头雁是雁的一种,它们头顶的羽毛有两条黑色的条纹,跟斑马身上的条纹相似,因此而得名。除了黑色的翅膀边和头颈部分,它们浑身灰色。和鸿雁、灰雁比起来,斑头雁是个小个子,体重只有2~3千克。作为高原鸟类,人们在高原的湿地和湖泊附近,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鸟类的飞行高度受大气含氧量的限制,一般不高于海拔5000米,而绝大多数鸟类的飞行高度在400~1000米。比如,燕子的飞行高度大约是海拔400米,乌鸦能超过1000米,草原雕、白鹳等双翼宽大的鸟类可以乘着气流在2000米左右的空中迁徙或觅食......而斑头雁则可以在9000米左右的高空“傲视群雄”。

超凡的本领

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氧气非常稀薄,当你登上峰顶,体力会快速下降,不及时补充氧气并保暖,很快就会窒息并被冻僵。斑头雁迁徙的时候可没有背着氧气瓶,但它们只要8小时,就能从世界之巅上飞过。那么,它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与同体型的鸟类相比,斑头雁的翅膀展开后要大一些,具有更强的推举力。此外,斑头雁的内层羽毛是一层“保暖衣”,会把体内的热量保存住,并确保其不会流失;而它们外层坚硬的羽毛则是“防水服”,防止身体外部因为寒冷而结冰。

最重要的是,斑头雁有着效率极高的呼吸系統。每一次呼吸,它们都会比其他鸟类吸入更多的空气。而且,斑头雁体内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比其他鸟类要快很多。这是因为,在斑头雁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所以,它们只需要地面氧气浓度的30%,就能够很好地保存体力飞行。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斑头雁一般在晚上飞行,白天则用来休息或觅食。小读者可能要问了,晚上不是更冷吗?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斑头雁有很好的“保暖装备”,再加上晚上的空气相对比较稠密,所以,斑头雁在飞越珠峰时,就成了“夜行侠”。

艰难的迁徙之路

年复一年,春天,斑头雁从它们冬季的觅食地——印度、尼泊尔的低地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夏天的繁育地——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秋天,它们则原路返回。那么,它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充满艰难的迁徙路线呢?难道因为它们喜欢挑战?

一种解释认为,斑头雁的迁徙路线可能是在喜马拉雅山所在的板块碰撞之前形成的。我们在前几期的《学与玩》杂志中介绍过,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它“长高”的速度非常缓慢。这种增长速度,对每年从喜马拉雅山脉飞过的斑头雁来说,有足够的适应时间——每年飞高一点点,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容易察觉。可是,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个积累起来的高度就非常惊人了。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斑头雁之所以选择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是为了节省时间和能量。高空的气流能够让鸟类节省体力,相比绕过群山的漫漫长路,直接飞越更省时省力。不过,这些都只是一些推断,真正的原因,对我们来说还是

个谜。

随着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为的干扰,斑头雁的生存环境曾面临严重威胁。2000年8月1日,当时的中国国家林业局将斑头雁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现在,斑头雁的栖息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斑头雁的数量也开始增长。而且,斑头雁的人工养殖和驯化工作也在不断推进。相信,我们以后可以在更多地方看到这种飞得最高的动物!

猜你喜欢

飞行高度峰顶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守护者
飞行参数对六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荔枝树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
巅峰时刻
喜爱这世界
简析二次雷达高度信息与飞机实际高度的关系
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
数字话迁徙——高度篇
珠穆朗玛峰翻越进行时
雄伟的珠穆朗玛峰
FAA颁新政使小型无人机飞行高度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