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

2020-12-23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语熟能生巧竹简

古有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唯有不断地求知探索,日复一日地不断积累,坚持不懈方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特约嘉宾 乐羊子

乐羊子妻断织劝学: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

古代有个人叫乐羊子,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妻子,她总是帮助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乐羊子出门求学,结果没有多久就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出门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言,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

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古语今说

乐羊子妻断织劝学出自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原指东汉时乐羊子之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天使留言簿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呀,我们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会成功,半途而废的人将一事无成哦。

特约嘉宾 李 贺

呕心沥血: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唐代诗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名的诗人都在这一时期诞生,李贺便是其中一位。

李贺,字长吉,福昌人。他天资聪颖,7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李贺做诗注重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脑海里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然后放进书童背的袋子里,等回到家后再重新整理。每次看到他这样,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的人生中,留下了两百余首诗,这些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后世称他为“诗鬼”。

古语今说

呕心沥血出自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呕:吐;沥:一滴一滴。消耗了太多的心思,以至于好像要把心呕出来,还滴着血一样。比喻用尽心思。

天使留言簿

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亲,如果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也不妨学学李贺,随身带一个本子,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吧,一定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成果哦。

特约嘉宾 孔 子

韦编三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子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

古语今说

韦编三绝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天使留言簿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没有强健的筋骨,却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饮到地下深处的水,就是因为用心专一。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需要专注。

特约嘉宾 陈尧咨

熟能生巧:重复是学习之母

北宋时期,有个人叫陈康肃,号尧咨,他从小就喜欢射箭,整日都在练习,所以他的箭术十分精湛。他因此开始骄傲起来,常常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本领有多厉害多厉害。

有一天清晨,陈尧咨正在练习射箭,只见他举起了弓,熟练地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支,而且每支箭都正中红心。旁观人见他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领,无不拍手叫好。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他环顾四周,发现一个卖油的老头只是略微地点了点头,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

陈尧咨看着,心里很不舒服,于是走上前去不客气地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怎样?”老人很干脆地回答道:“小伙子,我不会射箭。你射得还可以,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只是手法熟练而已。”陈尧咨听了有些恼火地说:“老头儿,你敢小看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你有什么更加高超的本事吗?”老人笑着摇摇头说:“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我可以倒油给你看看。根据我卖油的经验,从而知道你的射箭本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说着,老人拿了一个盛油的葫芦放在地上,弯下腰在葫芦口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他舀了一勺油,眼睛看准了铜钱孔,油勺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地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居然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人谦虚地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他从此更加努力地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高超了。

古语今说

熟能生巧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意思是做什么事情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地钻研、重复、联想,将所学到的、所看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所有物,只有熟能生巧,不骄不躁,才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呀。

猜你喜欢

古语熟能生巧竹简
熟能生巧
韦编三绝
寒号鸟
韦编三绝
漫话成语
熟能生巧
古人说现代流行语
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