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鸿:家有自闭症儿子
2020-12-23慕容素衣
慕容素衣
入行十几年,香港艺人陈锦鸿逐渐成了TVB(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经典面孔之一。后来,他忽然在电视荧幕上消失了。
推掉片约陪孩子
2007年5月,陈锦鸿的儿子出生,取名小桦。他希望孩子能够像小白桦那样茁壮成长,每片葉子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儿子2岁之前,陈锦鸿除了拍戏之外,还经营着一家食肆,偶尔回到家里,对儿子也特别严苛。小桦1岁多时,陈锦鸿和太太发现儿子和其他小孩完全不一样:同龄小孩都会叫“爸爸”“妈妈”了,他连爸爸妈妈是谁都不清楚;同龄小孩都会说话了,他还是整天咿咿呀呀的,旁人一句话也听不懂;同龄小孩喜欢玩乐高之类的玩具,他连看也不看,最爱做的就是一个人在家里跑来跑去。亲戚朋友安慰他们说,不要紧,等孩子大点就好了。他们也只好如此安慰自己。
一直拖到2岁多,还是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家庭医生诊断后正式告知陈锦鸿:你儿子得了轻度自闭症。
对自闭症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陈锦鸿的第一反应是后悔,之前小桦种种古怪的行为,都能从这儿找到原因,“原来小桦不是不听话,而是做不到,真不该对他那么严厉”。从那一刻开始,他在内心暗自发誓,不会再对儿子有那么多要求,不做让儿子反感的事情,不给儿子压力,给他时间和空间。
那时香港地区的影视业衰落,不少艺人“北上”淘金。作为资深艺人,陈锦鸿也接到不少内地剧组高酬金的邀约,但他推掉所有片约,暂时息影,连经营红火的食肆也转让出去,全天候陪伴儿子。太太也暂停一切工作,全身心地照顾儿子。
帮他推开那扇门
快3岁的小桦,连“爸爸”也不会叫,除了轻度自闭外,还伴随有中度智障,做什么事情都很慢,想吃雪糕都不知道怎么表达。陈锦鸿指着自己的头说:“我不相信他这里有问题,他只是暂时关起了那扇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推开那扇门。”
如何才能推开那扇门呢?陈锦鸿和太太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从闹市区公寓搬迁到西贡区一座郊野公园内的村落,居住在一间寻常的平房内,目的是让儿子更加亲近自然。从小在乡下长大的陈锦鸿称这种生活为“回归”。
为了获得儿子的信任,陈锦鸿每天下午都会带他出去散步,拉着儿子的小手,一起慢慢往前走。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陈锦鸿都会停下来向儿子耐心讲:“这是垃圾桶,用来装垃圾的。喝掉的水瓶啦,不用的塑料袋啦,都要扔在垃圾桶里。”“这是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一定要变成绿灯才可以过马路哦,这样就不用担心车子会撞到你。”
每天走一遍这条路,这样的话他就重复一遍。不管他说什么,儿子都低着头,一声不吭,他也不知道儿子听不听得懂,只是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这些话说上一千遍一万遍,儿子总会听懂的。
儿子得了年级第一
4岁时,小桦终于开口叫“爸爸”了。为了这一声“爸爸”,陈锦鸿起码教了上千遍。
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后,陈锦鸿再次尝试教小桦念生字。医生曾经认定小桦有严重的认知障碍,一个星期最多能学会一两个生字。
陈锦鸿不服气,因为他比医生更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知道小桦记忆力一流。他从“人口手”开始,一个字一个字教小桦认,一个星期下来,儿子认了二三十个字,接受能力丝毫不比同龄孩子差。以前在艺校学习时,诵唱《三字经》《千字文》是必修课,他教儿子时,自然而然就从《三字经》入手。用吟唱的方式,每天教儿子念一小段。结果,儿子5岁时已经会背诵《三字经》全文。
小桦7岁时,入读了主流小学。陈锦鸿请了一个“影子老师”全天陪读,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桦一年级期末考试拿到了年级第一。
只要开心就好
现在,为了让儿子更好地融入社会,陈锦鸿不再请“影子老师”陪读,小桦的成绩有所下降。
“这有什么关系,儿子已经拿过第一了,就算不能拿第一,只要他开开心心就好了。”陈锦鸿说,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成绩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学会“中意人”,感到和人在一起是好玩的,而不是害怕人。
对于小桦未来的规划,陈锦鸿说,做什么都不要紧,哪怕是做一名清洁工人、一个收破烂的,只要他能够独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就可以了。
陈锦鸿渐渐远离了演艺事业,慢慢将重心转移到写书、公益等活动上,还带着儿子拍了一个宣传自闭症相关知识的公益短片。
(摘自《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