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52个贫困县摘帽
2020-12-23张玉荣
张玉荣
今年年初,国务院对剩余52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挂牌督战。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9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11月21日,一群彝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欢聚一起,共同迎接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彝历新年的到来。今年的彝历新年与以往相比,有着特别的意义。通过脱贫攻坚,彝族人民摆脱了千百年来的贫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9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时间回到今年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当前我国还有52个国家级贫困县尚未脱贫,国务院将挂牌督战。《小康》记者发现,这52个挂牌督战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的7个省(自治区)。其中新疆10个、贵州9个、云南9个、甘肃8个、广西8个、四川7个、宁夏1个。
如今,这最后的52个县全部宣布摘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贫困县脱贫摘帽有关情况。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表示,贫困县全部宣布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还需要履行相关程序。
夏更生指出,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全国832个贫困县,经过8年的精准扶贫、5年的脱贫攻坚战,2016--2019年已有78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今年,国家对剩余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攻坚克难,近期通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退出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宣布退出。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真帮实扶的结果。脱贫摘帽是‘干出来的,是了不起的成绩。”
据国务院扶贫办介绍,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一大批干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锤炼,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积累了宝贵财富。
“两不愁三保障”存量问题全部解决。到2020年底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经过多年精准帮扶,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含脱贫户)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量问题全部解决。2019年,各地区共摸排出未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的贫困人口523.2万人,2020年6月底前已全部解决。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扶贫领导小组)指导“三区三州”所在6省区分别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扶贫办会同有关省区每年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共同解决问题,督促方案加快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2018-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截至2020年6月底,实施方案资金到位率达到118%,项目开工率达到102%,项目完工率达到96%。“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7年底的305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6%下降到2%。2020年以来,对全国剩余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各方面均加大了对挂牌县村的倾斜支持力度。
此外,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工作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基本建立。
“2020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全国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及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从2020年10月下旬以来,贵州等省区人民政府陆续7批对52个县宣布脱贫摘帽(公示),标志着今年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历史性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工作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左停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
挂牌督战是攻贫克困最后堡垒的必然之举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又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在灾情影响方面,今年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洪涝灾害增多,给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也帶来一些损失。
52个挂牌县总体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据统计,这52个县都没有出现暴发性的疫情情况,但是脱贫攻坚也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挑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介绍,中央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非常高、针对性很强的政策举措,随着疫情的缓和以及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举措的逐步到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已经逐步克服。疫情灾情对挂牌县、挂牌村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边陲,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院务委员、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波分析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多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区,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大规模农业耕作,且自然灾害频发;普遍都较为偏远,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十分不利;资源匮乏,缺少产业发展优势资源,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普遍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健康卫生条件较差。
“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贫困地区往往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当地老百姓教育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内生动力不足。脆弱的自然环境和薄弱的基础设施导致当地产业发展步履维艰。”贾波对《小康》记者说。
因而,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央决策剩余贫困县需要如期脱贫,这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也需要配套的进一步脱贫攻坚政策予以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檀学文对《小康》记者说,这些深度贫困县得以如期脱贫,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这些县前几年就陆续开展了大量的扶贫建设项目,后期还有加速的趋势,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项目从实施到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明显地具有前期减贫慢、后期减贫快的特点。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对这些县加大攻坚力度,对他们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村挂牌督战措施,各部门依据脱贫缺口,如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失学辍学等,采取超常规规模。现在看来,挂牌督战已经起到了预期效果。
左停也谈到,挂牌督战的52个县和1025个村都是位于于深度贫困地区,有些还位于“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南疆、凉山州、怒江州,这些地方的脱贫攻坚难度本来就很大,自然地理条件差、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社会发展基础差、社会经济情况复杂。还有的地方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比如云南的镇雄、广南等地,属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2020年上半年又遭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南疆一些地方还受到两波疫情的影响。中央采取挂牌督战,既是脱贫攻坚克难、攻贫克困最后堡垒的必然之举,也是应对新冠疫情的非常之举。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夏更生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国务院扶贫办指出,需要强化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加强产业扶贫,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要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贫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完善带贫减贫机制,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从‘等靠要向‘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转变。”
如何建立脱贫长效机制,防止新的贫困产生?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曹立向《小康》记者表达了她的观点。她认为要建立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产业稳定发展机制;建立“内源扶贫”机制;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比如在“内源扶贫”机制方面,曹立表示,“要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脱贫人口人力资本。规范发展和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落实各种减免、补贴、救助政策,减少因教育致贫、返贫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适用实用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特别是加强电商、信息化等新型产业形式的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就业。”
贾波认为,首先要铲除贫穷的土壤,扶贫扶智扶志一体推进,通过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让老百姓的教育文化水平有效提升,产生内生脱贫致富的动力。其次要提升致富的能力,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让老百姓有一技之长;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当地群众稳岗就业。最后要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扶贫攻坚阶段的行政外在推动为主,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市场内在推动为主,由被动“输血”变自主“造血”。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曹立认为,应从这“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中寻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突破口,实现在“五个转变”中探索衔接的具体路径。具体她建议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转变: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从“尖兵”扶贫到人才振兴转变:培育人才队伍;实现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转变:建设文明乡风;实现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转变:培育生态农业;实现从组织建设到组织振兴转变:完善乡村治理。
贾波建议,提前谋划将已退出村和脱贫人口纳入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为全域乡村振兴打好基础;要科学布局,依据乡村实际做好规划,将精准帮扶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支持,参照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与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工作机制,持续推动群众生活改善。
2020年后整个扶贫开发工作面临转型
除了建议针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相对薄弱环节做好接续帮扶工作,做好防止返贫的监测和预警、预防机制,结合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做好规划,在时空、政策、项目和管理方面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左停还建议,“要认识到这些地区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状况仍然存在;要坚持、完善和不断创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生态定位决定了其在市場经济中的不利地位,需要各级政府继续给予这些地区倾斜性的区域发展政策支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左停提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中国特色大扶贫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深度贫困地区具有格外重要的重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重新定位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推进和优化东西部之间的产业协作。
最后52个县脱贫之后是否面临挑战,该如何避免返贫?檀学文表示,目前他相信贫困县和贫困户脱贫达标和如期退出是可以信赖的。但是,挑战在于,由于这些县本身脱贫难度大,现有的脱贫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稳固的。其他脱贫县都在脱贫后享受了1-4年的巩固提升政策。因此,最后52个县脱贫后更需要一定时期的巩固提升期,以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避免返贫。
“建议主要针对2019年和2020年退出的396个贫困县,原则上执行一到三年的维持政策稳定的巩固提升期,维持队伍、常规脱贫资金、主要政策稳定,继续大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及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户后期扶持和社区治理工作。”檀学文说,发达地区对52个最后脱贫的县的对口帮扶,对他们的如期脱贫做出重要贡献,因为提供了规模可观的额外帮扶队伍、资源以及市场支持,尤其体现在提供就业岗位以及消费扶贫方面。从在发达地区的调研看,他们对扶贫协作的重视程度更甚于本地的扶贫任务。2020年后,整个扶贫开发工作面临转型,东西扶贫协作也是如此,尽管它在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总体上是需要坚持的。
考虑到最后脱贫的深度贫困县的巩固脱贫成果需要,檀学文认为,扶贫协作的转型也许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整体上考虑向结对关系优化、市场化方向调整,但是对于脱贫结果仍比较脆弱的县,建议仍然维持结对扶贫协作关系的稳定,继续提供一段时期的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帮扶,但是逐步减少直接帮扶,增加市场化的合作。(实习记者柯深镕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