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体系构建及培养

2020-12-23邱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

邱杨

摘  要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支持必不可少。以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需求为依据,从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出发,探讨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体系的构成和培养。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体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3-0004-04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此,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质量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为教育信息化服务。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其中指出,专业人员的支持力是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的重要维度之一,应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支持与服务。

事实上,目前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多进入中小学校从事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工作。他们一方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作为技术支持人员,为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在一项对笔者所在城市30所中小学进行的相关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占据了他们1/3~2/3的工作量。这一方面说明了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在中小学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事实上的目标依据。

因此,结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中小学实际岗位需求,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就是教育技术服务,即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

2 中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内容

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应体现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即专业培养的人才都应能够适应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否则,这个专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在上述提及的调查中,为确定中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岗位需求,笔者进一步了解了中小学校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调查的对象包括学校从事教育技术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有关的管理人员。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校园网软硬件维护、学校信息的网络发布与管理、多媒体设备使用与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校园活动的影像记录与加工制作,如图1所示。

3 教育技术服务技能构成及分析

要做好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工作内容可以反映相应的技能需求。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内容映射出包括计算机与网络技能、多媒体服务技能和影像服务技能这三个方面(图2),而它们还包含若干子技能(图3)。

计算机与网络服务技能  计算机与网络现在已成为中小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它们是学校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因此,维护计算机与网络正常高效地运行,成为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计算机与网络服务技能包括三方面技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如能够正确组装计算机并安装操作系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正确安装并使用教学、管理软件并指导他人使用;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如能够正确安装并调试网络硬件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排除常见的网络故障,使之运行通畅,正确进行安全设置以维护网络运行安全等;校园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如能够配合设计人员做好网站的功能设置、调试和安全维护,及时发布与更新学校的各类信息等。

多媒体服务技能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普遍方式,几乎所有的教室里都有多媒体设备。做好与多媒体相关的服务工作,是维持日常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与多媒体相关的工作成为教育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服务技能包括两方面技能:多媒体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够正确操作多媒体设备如投影、音响、电子白板、智慧黑板等并排除常见故障;多媒体作品创作,能够熟练使用软件工具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课件、汇报材料),兼顾技术性和艺术性。

影像服务技能  随着数码影像设备的普及以及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需要,校園内各项活动(如多媒体作品制作、视频课程制作、教学观摩、重要会议、学生活动等)的影像拍摄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工作。因此,熟练掌握影像拍摄的设备使用和表现手法,成为教育技术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技能。

影像服务技能包括两方面技能:影像拍摄,能够正确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拍摄,操作得当、造型合理,并能够进行日常维护;影像处理与制作,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对图片与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与制作。

4 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培养

在心理学中,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1]。它的形成和培养是建立在相关知识和练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从课程、实践和反思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课程支撑  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并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难易、快慢、灵活性和熟练程度[1]。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课程是教育技术服务技能培养的重要支撑,是相关技能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如图4所示,对应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体系的构成,涉及的相关课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艺术基础等;

第二个层次是技能类课程,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网站设计、动画制作、摄影技艺、摄像技艺、视频编辑等;

第三个层次是综合类课程,包括多媒体作品创作、视频课程设计与制作等。

基础类课程是技能类课程学习的前提,而技能类课程又为综合类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保障。

无论是在多媒体服务中,还是在影像服务中,既需要一定的信息素养与技术,也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与表现手段。因此,在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培养中,技术和艺术这两方面需要兼顾。基础类课程是教育技术服务技能学习的知识基础与前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为教育技术服务中相关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艺术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认识平面造型艺术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色彩等并能初步运用,促进教育技术服务中多媒体和影像作品艺术效果的增强。技能类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体系构成的需要而开设的一系列技术类课程,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网站设计、摄影技艺、摄像技艺、动画制作、视频编辑等,它们培养学生在影像制作、多媒体、网络等相关方面的技能。

在解决一个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时,通常不可能使用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实际问题是需要运用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所组成的整块知识来加以解决的。整块知识可能是同一课程中多个知识点的整合,也可能是跨课程的不同知识点的整合。要进行这样的整合工作,学生必须获得一系列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支撑资源就是课程。因此,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作为具有整体性的技能体系,其支撑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即一方面要注重单个课程内知识的结构性与关联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间知识与技能的衔接性与融通性,进行有效整合,使知识与技能具有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指向性。

综合类课程的开设十分必要。它通过设定综合性任务或问题解决的需求,融合各技能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类课程知识和技能框架,结合校内外各种活动或实践项目,设置不同的作品创作任务,在创作实践中把知识与技能进行关联和组合,如课件制作、微电影制作、网站开发等。视频课程设计与制作课程可结合当前学校微课制作的需求,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合理设置,这一过程可有效地整合一系列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诸如影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站开发等。综合类课程的真实性、整合性和复杂性对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形成  学习者学习的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练习这个中介环节,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1]。因此,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培养不仅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更需要实践活动的体验和运用。实践活动是教育技术服务技能形成的关键。

实践不是简单的设备操作或软件操作,而是在目标导向下符合实际需求的知识与技能运用的活动。培养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实践活动项目或任务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实际,目标水平也应该参照实际工作要求,从而使技能结构与水平符合实际岗位需求。在这里,实践活动包括课程内实践和课程间实践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实践。课程内实践就是与具体课程相关的实验、實训活动。一方面将课程内学习的某一概念或原理等通过操作活动加以检验以促进理解(如摄影摄像课程中对景深这一概念进行的实验操作),或是通过课程内各种操作训练活动培养某一方面的技能(如某一软件的使用、网页的制作、相机的操作等);另一方面针对某一任务开展实训活动,其中涉及课程内不同技能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技能的意义所在,厘清课程内不同技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课程内的技能整体结构形成清晰的认知。如在电视摄像课程中安排拍摄访谈活动的任务,这就综合了摄像布光、取景、构图等课程内的技能。总之,课程内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对课程内的概念理解和技能掌握。

2)课程间实践。课程间实践是指整合运用各课程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学者认为,促进学习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使学生在一种反映现实世界任务本质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并解决问题[2]。现实世界中的任务与问题带来真实的学习需求与动机,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知识和技能,即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条件。懂得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知识和技能与掌握知识和技能本身同样重要。因此,进行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整合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的任务实践是形成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关键。如开发一个学习网站,这个实践任务不仅要求运用网络技术、网站设计、摄影、摄像、多媒体作品创作和视频课程设计与制作等多门课程的相关技能,还需要根据学习网站的具体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各项技能。总之,课程间的实践活动要求以特定的方式运用相关技能,不仅促进技能的掌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对技能运用条件和方式的理解。

反思提升  反思是提升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中很少运用。正如有学者指出,反思是学习和教学中最重要但又被忽视的方面之一[3]。反思是指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与专家、学生同伴的问题解决过程相比较,进而最终和专长的某种内部认知模型相比较[3]。它让学生回顾并分析个人或所在小组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突出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促进理解,鼓励学生去思考专家过程或优秀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可以如何改进以提高绩效。

反思可以采取三种形式[2]:反思过程;与其他人比较行为表现;以一套绩效评测标准来比较自己的行为表现。在教育技术服务技能培养中可以利用技术实现并促进反思。

1)利用技术促进反思过程。利用技术可以把实践作品完成的步骤记录下来,学生可以借此回顾完成作品的过程,包括思考过程和操作过程,特别是可以把一些关键环节复演出来,从而促进理解和经验总结。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技术把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记录下来,进行反思时重新审看作品制作的关键操作步骤,梳理与该作品制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身及其运用的方式,从而促进理解。

2)利用技术促进相互比较。在利用技术记录个人作品完成过程的基础上,个人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及创作过程与他人进行比较,尤其是和专家过程或优秀作品进行比较,以此发现要素和步骤的差异,从而确定导致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例如,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网页作品与他人的优秀作品进行比较,并在技术的支撑下就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发现差异,从而确定优秀网页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促进认知与技能的提升。

3)利用技术促进评价指导。在现实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创建一套技术操作过程与作品的评测标准。标准并不是为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终结评价而提供参照,而是使得学生可以把实践活动过程与制作的作品与该标准适时地进行比较,还可以利用技术及时寻求建议,获得相关评价与指导。技术可以保证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如创建一套微课的评价标准,学生把自己制作微课的过程与作品与该标准进行比较,并利用技术与指导教师进行及时交流,获得反馈指导。

教育技术服务技能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反思的运用。无论是在课程教学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反思都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5 结语

教育技术服务工作是中小学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保证,而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又为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只有明确中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内容,构建相应的教育技术服务技能体系,培养符合中小学岗位技能需求的人才,才能真正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0):279-280.

[2]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4-65,70.

[3]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7.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