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中长安、洛阳建筑名物命名的文化义涵选释*
2020-12-23田胜利
田胜利
内容提要班固和扬雄的京都赋位列《文选》卷首,赋中涉猎的建筑名物琳琅满目,以文学的样式承载着汉代的都城文化。西都长安系列建筑名物如长年、神仙、骀荡、枍诣、馺娑,命名富有仙道文化和生命意识;东都洛阳系列建筑名物如德阳、南端门、含章、濯龙、永安,命名则富有德礼文化和方位意识。汉赋中摄取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建筑名物命名的差异,是两种帝都气象的彰显。
关键词汉代都城文化建筑名物命名文化阐释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20)12-0056-09
汉代京都赋中记载的诸多建筑名物,是对汉代都城文化的一种历史承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里的建筑林林总总,名物殊夥,整体的空间渗透着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具体营都理念又有所差异,建筑名物所彰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西都赋》《西京赋》系列建筑名物命名蕴藉着仙道文化和生命意识,《东都赋》《东京赋》系列建筑名物命名则蕴藉着浓厚的德礼文化和富有哲学色彩的方位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都城建筑名物命名取向带有从生命意识向空间方位意识迁移的趋势。
一、仙道文化与生命意识的具现:汉赋中长安建筑名物命名选析
西都长安以秦咸阳城为根基,两百余年的建都规划一直沿着东西两端延展,坐西朝东,宫殿林立。《西都赋》称:“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絙长乐。”几大典型的主体建筑命名如未央宫、①明光宫、长乐宫等,寄寓美好,富含朝气和生命意识。未央指未尽,有希冀子子孙孙永远昌盛之意,明光有明亮光照之意,长乐有长生欢乐之意。汉代长安都城里,几大主要宫殿内的建筑命名同样充满生命意识和长寿情怀,既是对个体的长寿渴求,也是对国家的“长安”期待。《西都赋》有如下文字: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②
李善注:“《三辅黄图》曰:未央宫有清凉殿、宣室殿、中温室殿、金华殿、太玉堂殿、中白虎殿、麒麟殿,长乐宫有神仙殿。”③这些宫殿位于长安的未央宫和长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A2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长安都城文化与汉代文学”(2019NTSS22)
① 未央,谭前学先生认为“含有没有灾难、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见谭前学:《西汉未央宫宫名含义小考》,《文博》2010年第1期。
② 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66页。
③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第25页。
乐宫内。清凉殿、宣温殿是着眼于人的舒适感来命名,金华殿、玉堂殿、白虎殿、麒麟殿是以珍奇类名物来命名,神仙殿、长年殿,则是直接从仙道和企求长生的角度来命名。未央宫、长乐宫之外,班固《东都赋》称:“建章、甘泉,馆御列仙。”甘泉宫,《史记·孝武本纪》记载:
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⑤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31、318页。
甘泉宫充满仙道气息和企盼长寿情怀,《三辅黄图》在甘泉宫条目下有这样的记载:“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望仙台、望仙观,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⑩B11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第201、131、177页。西汉甘泉宫的仙道气息浓厚,彰显着延寿的企盼。甘泉宫是如此,建章宫也不例外。建章宫是汉武帝时期营造,事见《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内的建筑名物,《西都赋》有如下文字:
前唐中而后太液,揽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崔崒,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壒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⑥⑧⑨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67~468、631~632、467、631页。
瀛洲、方壶、蓬莱,是建章宫内的求仙建筑,指东海神山,称谓源自神话传说。灵草、神木,李善注:“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第27页。仙露有延年益寿的功用,针对承接仙露的仙掌,司马贞《史记索隐》云:“《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故《张衡赋》曰:‘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是也。”⑤司马贞提及的张衡赋,指的是《西京赋》,相关文字如下:
顾临太液,沧池漭沆。……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海若游于玄渚,鲸鱼失流而蹉跎。于是采少君之端信,庶栾大之贞固。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飧,必性命之可度。⑥
太液池,又作泰液池,池中有三仙山。石菌、靈芝,李善注:“石菌,灵芝,皆海中神仙所有,神草名,仙之所食者。”清露、琼蕊,李周翰注:“琼羹,玉英也,言承取云表之露和玉英之末服之,则性命可度世而不死。”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第51页。由此可见,建章宫内的灵草、神木、石菌、灵芝、清露、琼蕊等名物,都是使人生命力旺盛的物体,命名多源自神仙传说。
如果将上揭建章宫内的各种名物置于仙道文化视野下,生命意识鲜明,那么,这种生命意识在建章宫内其他的建筑名物称谓中是否也有所呈现呢?回答是肯定的。班固《西都赋》记载:
尔乃正殿崔巍,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荡而出馺娑,洞枍诣与天梁。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⑧
张衡《西京赋》有类似文字:
馺娑、骀荡,焘奡桔桀。枍诣、承光,睽罛庨。橧桴重棼,锷锷列列。反宇业业,飞檐。流景内照,引曜日月。天梁之宫,寔开高闱。旗不脱扃,结驷方蕲。轹辐轻骛,容于一扉。长廊广庑,途阁云蔓。⑨
这两篇赋中都提及骀荡、馺娑、枍诣。《三辅黄图》记载:“建章有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宫。”⑩关于骀荡宫的命名,《三辅黄图》曰:“骀荡宫,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B11这是将骀荡释为春天景物竞相生长满布宫中之象,《三辅黄图》的解读是有道理的,骀,《说文解字·马部》:“马衔脱也,从马台声。”段玉裁注:“衔者,马勒口中者也。脱当作挩,解也。马衔不在马口中,则无以控制其马。……又引申为宽大之意。汉有台名骀荡及春色骀荡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68页。骀指马衔脱,马不受控制,可自由奔走,故引申有宽大之意。骀从台得声,扬雄《方言》称:“台、既,失也。”章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中华书局,2006年,第451页。台也有遗失之意。荡,《礼记·月令》:“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郑玄注:“荡,谓物动萌牙也。”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383页。骀荡连言,指的是一种舒缓而自由的抬升、上行态势。
马融《长笛赋》有如下文字:
众音猥积,以送厥终。然后少息蹔怠,杂弄间奏。易听骇耳,有所摇演,安翔骀荡,从容阐缓;惆怅怨怼,窳圔窴赧。B13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00、254页。
李善注:“惠施之材,骀荡而不得。骀荡,安翔貌。”⑩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第252、243页。李善称引的文字见于《庄子·天下》篇,陆德明《经典释文》曰:“骀,李音殆,放也。”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年,第299页。今人高亨先生辨析道:“《说文》:‘骀,马衔脱也。马衔脱则奔放,故骀引申有放义。”高亨:《〈庄子·天下〉篇笺证》,张丰乾主编:《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华夏出版社,2009年,第231页。以骀荡形容惠施之才,是着眼于其才学的疏阔奔放而令人难以捉摸之意。《长笛赋》中骀荡用来形容低婉的笛声,对此,吕延济注:“安翔骀荡,从容阐缓,皆声初发,或起或伏,宽容闲缓貌。”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第329页。骀荡指慢吹笛子时所发出的舒缓、悠长之笛声。这是一曲奏完后,中间过渡性的一段小曲,用以引起接下来激荡的乐声。骀荡,具有舒缓、安翔而上行的态势。骀荡形容景物时也是如此,谢朓《直中书省诗》称:“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这是取春天万物正舒缓生长之义。由此不难推测,骀荡作为宫名,既指宫殿宽大,也指春色广大,寄托有希冀宫殿里的花草树木等植物能释放生机和活力,竞相自由生长之意。
馺娑宫。馺,《说文解字·马部》:“马行相及也,从马及,及亦声。”段玉裁注:
《西京賦》薛解曰:馺娑、骀荡、枍诣、承光皆台名。按馺娑、骀荡皆以马行貌,貌台之高也。B1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66、621页。
段氏言馺娑、骀荡皆以马行貌,貌台之高,是从字的本义入手,位于建章宫内的建筑确实有壮丽、高大的取向,《史记·封禅书》记载:“(帝)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145页。建章宫是在柏梁台遭受火灾后而营造的,柏梁台的修建使长安宫室“由此日丽”,贺从容:《古都西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8页。规模宏大,建章宫承继了这种巨丽的美学风格。
馺表示一种马行快速之象,扬雄《甘泉赋》:“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馺遗风指的是车行快过疾风之义。馺有众马迅疾奔走追逐之象,和馺组合的词则可引申出品物盛壮繁多之貌。陆机《文赋》有这样的文字:“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馺遝,李善注:“多貌。”⑩娑,《说文解字·女部》:“舞也。”B11馺娑连言,也可引申指盛多之貌,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称:“至刘梦得,而后宏放出于天然,于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诚小诗之圣证矣。”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薑斋诗话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33页。馺娑形容的是景物殷盛繁多之貌。扬雄《羽猎赋》写道:“营建章、凤阙、神明、馺娑、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B13馺娑作为宫殿名,与神明、渐台、泰液等仙道建筑并举,除了取义高大外,同时也有希冀宫殿里的花草树木等植物盛壮繁多之意。
枍诣宫。《三辅黄图》记载:“枍诣宫。枍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B15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第178页。针对枍诣宫,何清谷先生写道:
《文选》卷二《西京赋》云:“枍诣、承光,睽罛庨谷害。”罛,大鱼网。庨,深空之貌。谷害即豁,开阔。结合《西都赋》“洞枍诣”看,枍诣宫是一座像大鱼网似的深空开阔的过洞,经过这个过洞可以到天梁宫。洞也许指宫中树木蔽天的林荫道。B15
何先生的推断是根据文意而得的。睽罛庨谷害,张铣注:“馺娑、骀荡、枍诣、承光并台名,余皆高峻深邃貌。”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第50页。高峻深邃是对美木茂盛的摹状,枍,《说文》未予收录,这种可以形成深空开阔之洞的美木枍,当指古树“檍”,《尔雅·释木》:“杻,檍。”关于杻,《诗经·唐风·山有枢》有诗句曰:“山有栲,隰有杻。”孔颖达疏:
杻,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为木多曲少直,枝叶茂好。二月中,叶华如练而细蕊正白蓋树。今官园种之,正名曰万岁。既取名于亿万,其叶又好,故种之。……或谓之檍,材可为弓弩干也。孔颖达:《诗经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62页。
檍树多曲少直,质地坚硬,生命力旺盛,确实可以形成深空开阔的洞,该树又被称为万岁树,寓意美好,是生命力强盛的标示。诣,《说文解字·言部》:“候至也。从言旨声。”段玉裁注:“节候所至也。致下云送诣也。凡谨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诣。《关中记》:建章宫有馺娑、骀荡、枍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赋皆作枍诣。俗作栺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95页。段氏注是可信的,枍诣连言,是希冀宫中众美木有如檍树般生命力旺盛,而至永生。官园中种植这种树木,取其长久美好之寓意。以枍诣这类美木为宫殿命名,在未央宫中也有相似案例,《西都赋》记载:
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成、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惠草、鸳鸾、飞翔之列。昭阳特盛,隆乎孝成。⑥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66~467、480页。
椒房、茝若、兰林、蕙草等取名于香草芳林类植被,生命力旺盛,如椒房,《三辅黄图》称:“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第163页。今人费振刚先生的注释更加详细:“汉代后妃所住的宫殿,用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有香气,兼有多子之意,故名。”⑥椒房作为后宫宫殿之名,取花椒树具有芬香气味,生命力旺盛而多子之义。
总的来看,建章宫内有着浓厚的仙道文化气息,仙道建筑密集,骀荡、枍诣、馺娑的命名和仙道文化对于长寿的追求是一致的。骀荡和枍诣,着眼于植物的生命力旺盛之象,馺娑形容马行迅疾,可引申指品物盛壮繁多,运用为宫殿之名,秉持的是将宫殿名和生命意识相贯通的做法。此外,宫殿崇尚高大壮丽,自汉初营建未央宫时即已有所彰显,《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悦。⑨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65、336~337页。
萧何所言的“非壮丽无以重威”,“不仅是宫殿的建筑原则,其实更是迎合了封建治理天下之术,因此成为后世宫殿营造共同遵守的一大法则。”贺从容:《古都西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9页。汉武帝修建的建筑物延续了这种取向,如司马贞《史记索隐》称:“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俯观嬴政,几欲齐衡。”⑨骀荡、枍诣、馺娑的命名也指向着高大、宽广之意,这和长安宫殿壮丽的整体取向是相同的。建章宫是武帝时期兴建的建筑,内有骀荡宫、馺娑宫、天梁宫、枍诣宫、太液池、瀛洲、方壶、蓬莱、仙掌、神明台,等等,承载着汉武帝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少宫殿命名既富含壮丽的色彩,也具有鲜明的长久情怀,彰显了较强的生命意识和仙道文化。西汉都城长安的建筑是渐进性的,既有对秦都咸阳的承继,也有对秦都咸阳的超越,正如张衡《西京赋》称“乃览秦制,跨周法”,薛综注:“跨,越也,因秦制,故曰览,比周胜,故曰跨之也。”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第38页。建筑名物命名的仙道文化气息和生命意识、壮丽风格相互贯通,是西汉长安都城文化的标识之一。
二、德礼文化与方位意识的具现:汉赋中洛阳建筑名物命名选析
东都洛阳的营建以西周洛邑为源,富含德礼文化,《东京赋》称:“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因承了秦都,并没有按照礼制来营造京洛。相比京洛,西都长安的礼制规划也是偏少的,对此,班固《东都赋》写道:
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子徒習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③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98、678页。
在这里,班固指出长安的建章、甘泉所彰显的仙道文化,比不上洛阳灵台、明堂的礼教文化更裨益于国政;长安的太液、昆明池豢养的珍奇鸟兽,比不上洛阳新办太学而弘扬道德仁义。徒习秦阿房之造天,是对西都宫殿因袭秦咸阳建筑壮丽之风的批判,京洛之有制,则是对东都洛阳城的建造遵循道德仁义礼制的肯定。由此可见,洛阳城的营造依循仁德礼制,与西都长安的都城文化是有差异的,这在宫殿命名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印证,洛阳城的主体是南宫和北宫,在《后汉书·郡国志·雒阳》条目下,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写道:
南宫有玉堂前后殿、却非殿、宣室殿、嘉德殿、崇德殿、云台殿、九龙殿、广德殿、安福殿、和欢殿、铜马殿、敬法殿、清凉殿、凤凰殿、翔平殿、竹殿……北宫有德阳殿、章德殿、章德前殿、宣明殿、温明殿、含德殿、天禄殿、寿安殿、迎春殿、永宁殿、温饬殿、章台殿。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3年,第1194页。
由此不难看出,南宫、北宫中不少殿名寓意美好,有的是直接在名称中嵌入德字,名物的命名彰显出浑厚的德礼文化。
东都洛阳的德礼文化往往和方位意识紧密相连,《东京赋》曰:“区宇乂宁,思和求中。睿哲玄览,都兹洛宫。”③李善注:“思求阴阳之和,天地之中而居之。”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第54页。洛阳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荀子》称:“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东汉选择洛阳建都渗透着崇尚中和的德礼观念,针对河洛,林之奇写道:
夫天下之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故宅中土则可以祀天地而神歆之矣。盖欲配皇天,则于上下之祀不可不慎,慎于祀天地神袛,然后可以治民也。故周公谓作大邑于此,以举祭祀之典而后能配皇天,又当于此土中致其治也。林之奇撰,陈良中点校:《尚书全解》,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516~517页。
林氏提及的“天地之所合”等句出自《周礼·大司徒》。洛阳居于天下的中央,阴阳和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故周公在此祭祀典礼。《礼记·中庸》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洛阳居于中和之地,是东汉营都于此的文化选择。
对于国都的建造,《周礼·考工记》有这样的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第3423~3475页。
依据《周礼》,国都建筑的营造往往以九为单位来设置。东汉时期的洛阳是否有参照《周礼·考工记》的相关记载来营造呢?对此,《东京赋》有如下文字:
经途九轨,城隅九雉。度堂以筵,度室以几。
九龙之内,寔曰嘉德。
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
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云罕九斿,闟戟轇輵。
从这些语句不难看出,九往往是洛阳诸多建筑名物或物件的尺度标准。洛阳城的整体规划也往往遵循一定的数理原则,《河南志》记载:“今故洛阳城即成周之城,旧址尚存。俗称东西六里,南北九里,亦曰 ‘九六城”。徐松辑:《河南志》,中华书局,1994年,第38页。洛阳以九六作为营都的数理原则,是对王都的整体规划,也是对《周礼》营都观念的赓续和迁延。《汉书·律历志》称:“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961页。洛阳的营造以九六之数为轨制,各类建筑名物紧凑地排布于这一布局内,命名多有方位意识的渗透。九六源自易学,东漢营都洛阳,远绍西周,不少地方和《周易》揭示的相关原则存在着客观的关联。可参看姚草鲜、杨效雷:《〈周易〉文化视野下的秦汉都城遗址》,《周易文化研究》第7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董睿:《易学空间定位原则对传统建筑布局之影响》,《东岳论丛》2014年第8期。
南宫在东汉营都洛阳之前已存在,《后汉书·光武帝》记载:“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⑤⑥B11B13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第6、17、27、966、1023页。又“十四年春正月,起南宫前殿。”⑤北宫立于孝明帝时期,永平三年,“是岁,起北宫及诸官府”,⑥南宫和北宫是东都洛阳的主体,一南一北,都城的方位界域清晰。
南端门。《东京赋》:“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⑧⑩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78~679、693、681页。特闱,是“与众不同的宫门”。⑧端者,正也。南端门,《东汉会要》记载:“南端门,闱门也,南方正门。”徐天麟:《东汉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56页。南端门在东汉洛阳城中确实意义不一般,《东京赋》曰:“尊赤氏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⑩按阴阳五行和五德终始学说的推衍,东汉尊崇火德,推尊南方的赤帝,故南方往往居于独尊的地位,南端门以及平城门、朱雀门等南面之门备受尊崇。《后汉书·五行志一》记载:“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B11平城门是向南开的城门,和正阳之门并提,“主要供皇帝出南门外郊祀之用,所以是‘门之最尊者。”B14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5、137页。关于南阙门,《后汉书·百官志》写道:“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B13杨宽先生论述道:
这个礼制的改变,就使得整个都城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从此宫室的南门成为主要门户,南面的平城门也成为主要城门。
杨先生的论断是可信的,南端门、平城门、朱雀门都是南门之属,是门中之尊者。洛阳和长安都城布局的整体朝向不同。秦系东夷文化,“东夷族重视的基本方位不是南北,而是东西。”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54页。西汉承秦,崇尚东向,以东门为尊。长安都城宫殿大都坐西朝东,长乐宫是如此,未央宫也不例外,如未央宫仅立东阙和北阙,对此,司马贞《史记索隐》称:“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无西南二阙者,盖萧何以厌胜之法故不立也。”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66页。相比之下,东汉时期的洛阳城以南门为正门,崇尚南面,和西都长安的宫殿迥异。东都洛阳以南门为尊,某种意义上讲,是向明而治观念的践行,《说卦》称: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孔颖达正义:“离为象日之卦,故为明也。日出而万物皆相见也,又位在南方,故圣人法南面而听天下。”孔颖达:《周易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1980年,第94页。由此不难推测,向明而治的观念和洛阳以南门为尊的营都理念正相契合。
含章殿。《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李善注:“龙兴、含章,皆殿名也。”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第39页。对此,何清谷先生称:“此四殿都像众星环北斗一样环绕着未央宫前殿。”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第338页。含章殿的位置处于未央宫前殿周边,居于长安城的西部。含章殿,也见于洛阳都城建筑群中,《艺文类聚》摘录《洛阳宫殿簿》曰:“明光、徽音、式乾、晖章、含章、建始、仁寿、宣光、嘉福、百福、芙蓉、九华、流圃、华光、崇光(并殿名)。”⑩欧阳询编:《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22页。据《永乐大典》卷九五六一引《元河南志》所载“后汉京城图”,转引自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4页。可知含章殿设置于南宫西南部,上临扬安殿,下有显亲殿。含章之名当出自《坤》卦六三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章指“蕴含美好之物”。李炳海:《周易古经注解考辨》,华夏出版社,2017年,第53页。《坤》卦,《说卦》称:“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李道平疏:“坤西南之卦,位在七月,故‘立秋,则坤气王而万物致养。”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第695页。依后天八卦方位原理,《坤》正对应西南,故东都洛阳含章殿位于西南方位。含章殿,取其对美好之物的蕴含纳藏之意。
如果说九六城洛阳的南端门、含章宫命名蕴藉的方位意识较为明晰的话,那么,部分建筑名物的命名和方位意识的关联则需要加以辨析。
濯龙园是东汉洛阳的重要园林建筑之一,张衡《东京赋》写道:
逮至显宗,六合殷昌。乃新崇德,遂作德阳。……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飞阁神行,莫我能形。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游龟蠵。⑨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78~679、576页。
濯龙即濯龙园,《后汉书·百官志》记载: “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四百石。”⑦B11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第1027、119、1027页。濯龙监是管辖濯龙园的官吏。濯龙园,作为皇家园林,《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记载:“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辄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侧,请呼皇后。”⑦关于濯龙园的方位,《东观汉记》卷三称:“七月,祀黄老于北宫濯龙中,以文罽为壇,饰金银釦器,采色眩耀,祠用三牲,太官设珍馔,作倡乐,以求福祥。”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第126页。这是将濯龙和北宫视为一体。李尤《德阳殿赋》记载:
达兰林以西通,中方池而特立。果竹郁茂以蓁蓁,鸿雁沛裔而来集。德阳之北,斯曰濯龙。蒲萄安石,蔓延蒙笼,橘柚含桃,甘果成丛。文曜水,光映煌煌。
德阳之北,指的是位于德阳殿的北部,《艺文类聚》卷六十二转摘该赋时亦称:“德阳之北,斯曰濯龙。”⑩德阳殿是北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明帝时建造,濯龙位于德阳之北,当居于洛阳城的北部位置。濯龙园的具体方位,《后漢书·百官志》记载:“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龙亦园名,近北宫。直里亦园名也,在雒阳城西南角。”B11濯龙近北宫,标示濯龙园并非北宫,而是临近北宫。濯龙和西南角的直里并提,是否居于对称位置的西北呢?对此,《初学记·园圃》在濯龙条目下引司马彪《续汉书》称:“濯龙园在洛阳西北角。”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2004年,第587页。关于濯龙园是否真在西北方位,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关于濯龙园的方位,费振刚等先生在《文白对照全汉赋》中称:“濯龙,汉苑名,在洛阳西南角”。关于濯龙园位置的其他的说法,可参看李伟:《汉濯龙园位置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园林》2017年第7期;吴方浪:《东汉城市园林水景观建设探析——以濯龙园为例》,《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有汉北宫后偏西北说、广阳门外西南说、洛阳西南角说,等等。如果将濯龙园的方位和其命名相联系,或许能找到一条破译该谜题的线索。
濯,《说文解字·水部》:“(澣)也。从水翟声。”濯从水,有以水洗涤之义。《楚辞·渔父》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濯吾缨指在水中洗涤自己的衣物。濯龙园以濯字命名应当拥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事实也确实如此,《东京赋》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游龟蠵。”薛综注:
《洛阳图经》曰:濯龙,池名;故歌曰:“濯龙望如海,河桥渡似雷。”芳林,苑名,九谷八溪,养鱼池。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第67页。
濯龙园望如瀚海,水面上“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水中“渚戏跃鱼,渊游龟蠵”,景色十分秀丽。濯从翟得声,东汉洛阳有翟泉,又写作狄泉,《春秋·定公元年》记载:“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1522页。又《帝王世纪》称:“翟泉在洛阳东北,周之墓地。”③皇甫谧:《帝王世纪》,齐鲁书社,2010年,第46、49页。“是后晋又率诸侯之徒修缮其城,以其周城小,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焉。翟泉地在成周东北,今洛阳城中有周王冢是也。”③翟泉位于成周东北,汉代的洛阳城相比于成周,都城整体有所东移,以东汉时期的洛阳都城来考量,成周东北大致位于东汉洛阳城的西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在《汉魏洛阳故城金墉城址发掘简报》中绘制的“汉魏洛阳城金墉城位置示意图”,杨作龙、毛阳光主编:《洛阳考古集成·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144页。翟泉也标示为位于洛阳西北方。濯从翟得声,濯龙园和流淌在那个方位的翟泉具有音同关系。
濯龙园认定在洛阳城的西北方位,还可和濯龙园另一构词语素联系起来考察。《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其将所谓‘听于神乎!”B11B13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第94、107、1027页。老子确实有称为龙的记载,《庄子·天运》称: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年,第128~129页。
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濯龙园立祠老子,是对老子的尊崇。龙,可指称杰出的人士,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君王天子的象征。《乾》为君,为阳,荀爽《九家易逸象》称“乾为龙”,温少峰先生写道:“乾为君,引申出乾为龙之象。”B14温少峰:《周易八卦释象》,巴蜀书社,2005年,第16、129页。《乾》为龙是《周易》卦爻辞常见之象,如《周易·乾》卦爻辞曰:“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说卦》称:“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李道平疏:“乾刚正卦。乾居西北亥位。”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第697页。如果据此来考量,《乾》正应西北,将西北方位的园林命名为濯龙园,二者正相契合。
濯龙园的命名契合后天八卦方位,遵循《周易》的八卦排布之序,这在其他的建筑名物命名中也能找到相关案例。永安宫,《东京赋》曰:
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玄泉洌清。鹎鶋秋捿,鹘鸼春鸣。鴡鸠丽黄,关关嘤嘤。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79页。
薛综称:“永安,宫名也。”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第67页。永安宫是与濯龙园遥相对应的建筑。永安宫,《后汉书·献帝纪》记载:“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献帝)迁皇太后于永安宫。”B11李贤引《洛阳宫殿名》称:“永安宫,周迴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阳故城中。”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3年,第142页。针对永安宫的具体位置,《后汉书·百官志三》记载:“永安,北宫东北别小宫名,有园观。”B13永安宫位于东北,濯龙园位于西北,两者分列北宫的两侧,故傅毅《洛都赋》称:“顾濯龙之台观,望永安之园薮。”顾濯龙和望永安并举,顾指向后回顾,望指向前远望。关于永安宫的命名由来,从方位层面可以做这样的推断,《说卦》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艮》为山,可以引申为高,为远,为永。B14《艮》为止,可引申为安,如西汉末年的林辞《蛊》之《需》曰:“执义秉德,不危不殆。延颈盘桓,安其室垣。屯耗未得,终无大恤。”尚秉和先生注:“坎为危殆,艮为安,故不危殆。艮为颈,艮止,故盘桓。艮为室垣,为安。”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整理:《焦氏易林注》(《尚氏易学存稿校理》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第316页。在同一则林辞下,尚先生两次提及《艮》为安。又林辞《临》之《随》曰:“安乐几筵,未出王门。”尚秉和先生注:“艮安震乐,艮几震筵。震为王,艮为门;艮止,故未出。”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整理:《焦氏易林注》(《尚氏易学存稿校理》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第337页。类似的案例记载甚夥,尚先生往往将林辞中的“安”系于《艮》卦之下。永是长久之义,《艮》为安,后天八卦图中《艮》对应东北,故位于洛阳东北的建筑名之为永安宫。
将《周易》的空间方位原则纳入营都理念,西汉长安已现端倪,含章殿即此例,相比之下,东汉洛阳于此端则愈趋明显,宫殿的命名和实际的地理方位、易学方位排布相结合,蔚为壮观。这种流风在隋唐长安城的营都理念中亦是如此,相关记载见于《元和郡县图志》《长安志》等。东汉洛阳都城规整,曹胜高先生称:“洛阳城以南宫正宫门-平城门-城外寰丘为主轴线,北延伸到南、北宫,至于谷门之西。”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1页。如果说南宫、北宫位于中主轴线上的话,那么濯龙园、永安宫则分列主轴线的西北和东北,形成相对之势。南端门、含章殿、濯龙园、永安宫的布局,分列九六之城各个位置,构成一个富含礼制的统一整体。
三、余论
稽考汉赋中摄取的诸多建筑名物,究其命名义涵,折射的是汉代长安和洛阳都城文化的一个剪影。西都长安的建筑名物命名不少富含生命意识,希冀个体、国政于时间上能历久长存,投射到建筑,往往以壮丽为依托,和浓厚的仙道文化捆绑在一起,彰显了西汉外向而尊崇盛张的帝都气象。东都洛阳的建筑物命名多富含空间方位意识,在九六王都这一整体布局上,南端门、含章殿、濯龙园、永安宫等与诸多富含德字的建筑相得益彰,都城制度规划蕴藉着礼乐、仁政、王道观念,开创的是另一番京都都城景象。相比于西汉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多了一份浑厚,彰显了一种内向而尊崇仁德礼制的帝都气象。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气象的生成,和《两都赋》《两京赋》的风格是相映成趣的,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称:“前篇极其眩曜,主于讽刺,所谓抒下情而通讽喻也。后篇折以法度,主于揄扬,所谓宣上德而尽忠孝也。二赋犹《雅》之正变,五诗则兼乎《颂》体矣。”何氏所言的前篇指《西都赋》,后篇指《东都赋》,张衡模拟《两都赋》而作《两京赋》,情形也可作如是观。讽、颂是京都赋创作之二轨,《西都赋》《西京赋》对物的极尽称扬,是讽,是为对东汉的颂所张本,《东都赋》《东都赋》对“洛邑制度之美”的盛称,是颂,是对全盛时期东汉的讴歌。《两都赋》《两京赋》结构是一开一合,一宾一主,彰显的是劝诫之体。客观上考察,西汉都城长安文化并不缺少德礼文化的因素,而东汉洛阳都城文化也不乏仙道文化的踪影,但二者反映到汉赋中摄取的系列都城建筑名物命名上的差异卻是明显的。都城建筑名物命名和皇帝个人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宏观上考量,西都长安对于秦的承继和东都洛阳对于周的赓续,无疑也是汉赋中长安、洛阳建筑名物命名的重要文脉渊薮。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魏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