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口译过程中的谚语翻译策略

2020-12-23徐梓清

校园英语·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口译谚语英语

【摘要】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话语,它内容短小但是寓意深长,因此在社交活动中经常被广泛使用。如何在外事活动中处理好谚语翻译,经常被很多译员视为难题,本文旨在对于口译过程中出现的谚语如何进行有效的翻译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英语;口译;谚语;策略

【作者简介】徐梓清(1989-),男,汉族,浙江江山人,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随着世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口译活动成了各国交流的重要桥梁,“自古外交无小事”,口译之于对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外事活动的实施质量。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大国,在生活中产生出了很多口口相传、寓意深长的谚语。在口译过程中,对于讲话者脱口而出的谚语如何翻译,使之达到严复先生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提出几点在口译过程中的谚语翻译策略。

一、“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信”“达”“雅”是由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中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在“信”“达”“雅”三个标准中,作为口译人员,我们首先要做到“信”,“信”指的是不悖原文,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其次是“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最后是“雅”,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二、翻译策略

重在积累。语言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多变性等特点,但是谚语大部分都是前人的经验积累或者文化沉淀。因此,对于一些常见的谚语,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翻译。例如:英语中的“No pians, no gains.”,汉语则译为“不劳不获”。这种非常常见的谚语,在初中程度以上的大部分英语学习材料里都可以找到。而获得这种学习资料的手段有很多,我们可以购买专门的谚语翻译书籍,也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里寻找到常见谚语的翻译,然后记住它们。通过长期不断的积累,在口译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直接“拿来”,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中进行提取,学以致用。

三、虚实结合的翻译技巧

谚语口译是一门跨语言、跨文化的语言实践活动,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很多的差异,因此需要译者在口译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虚实结合翻译技巧。

1.虚实结合的翻译方法。

(1)由“实”到“实”。虽然中外文化上有很多的差异,但是有些伦理道德、人之常情等人类共通的文化背景是不会改变的,那么这些谚语便可以用直译法进行“实打实”的翻译,例如:汉语“破釜沉舟”,英語则译为“burn one' s boats”。在任何文化背景下,“boat(船)”都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所代表的意向就是可以达到某个地方,“破釜沉舟”的意思就是把渡船凿沉,比喻做事不留退路。英语里的“burn one' s boats”,字面意思就是烧掉船只,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要将船只进行破坏的字面意思背后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是相通的,都是指哪里都不打算去,下决心将某事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的意思。

再比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该谚语被翻译为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古代西方谚语。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向全国四面八方的大道。这些大道当时为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其扩张发挥了巨大作用。道路系统是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去的,所以任何一条大路都能到达古罗马城。而我们在翻译这句西方谚语时,使用“实打实”的翻译方法,将“Rome”直接翻译为地名罗马,根据说话双方现有的常识,罗马作为一个强大、文明的古都,不难将其理解为“成功”的意思。而将“roads”翻译为大路,代表路径、途径的意思。在一定语境之下,便很清晰地表达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背后的真正含义:通往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不必太过拘泥于一种途径。

因此这种具有共同意义的事物或意向相同的谚语,就可以对其进行由“实”到“实”的翻译。

(2)由“实”到“虚”。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它的每句话都不能只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而要探究其背后蕴含的道理和意义。它的字面中有很多事物难以翻译,因此我们可以忽略这些事物字面中的意思,直接翻译它所蕴含的真正道理和含义。例如:汉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语则译为“A loss, no bad thing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在这个翻译中,我们并没有翻译出原句中的“塞翁”和“马”,我们只是翻译出来这句话背后的意思,能在目标语中解释出来这句话的道理即可,这是一个“实”到“虚”的翻译过程。

(3)由“虚”到“实”。在翻译一些谚语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汉语中比较抽象的表达方式。这时候我们就要尽量使用“转形解意”的翻译方法,使得原文和译文“形相远意相近”,在翻译过程中完全不出现被译内容的原文形象,只是表达其中意义,并找到目标语中的实际事物与原文意义匹配。例如我们经常会劝说某人做事“切勿眼高手低”,如果我们“实打实”翻译成“High eye,low hand”,那么对方肯定不知道说话者的原意。并且“眼高手低”这种表达方法,在汉语里也并不是字面意思,因此我们只要将“不要追求不现实的目标”这一背后含义表达出来,并且在目标语里找到一个类似的实物,便可以得到“Never think yourself above your business”这样的翻译。这句话的英文意思是“不要认为你自己高于你的工作(或事业)”,和说话者原意“不要追求不现实的目标”相吻合。“business”在英语里是表达工作或事业的实词,可以更好地将听话对象带入语境,使其获得认同感。在译文中没有出现“eye”或者“hand”,仅保留原文含义,并出现了目标语中的实词。这便是由“虚”到“实”的翻译过程。

(4)“虚实结合”。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很多的差异,我们对于很多的事物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如果使用直译法进行“实打实”的翻译,翻译效果会不好,甚至有可能会产生歧义,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进行翻译。例如:

汉语“忠言逆耳”,在英语中则译为“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在这个翻译里,汉语“忠言”指的是忠实的言语,“逆耳”指的是不顺耳、不中听。它的意思是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但是它确实是有益处的。“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其字面意思是“好的药吃起来是苦的”,即“苦药”虽然难吃,但是仍是对病人有好处的。中英不同的翻译中,一个说的是“良言”,一个用的是“苦药”,两个东西完全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均为“那些表面不好的东西,实际上是对人有益处的”。在这两个句子里,我们是先懂得其背后的意义,再经过转化,最后在目标语中找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表达出其中的含义。这是一个“实(忠言)”到“虚(真正意思)”再到“实(苦药)”的翻译过程。

2.跨文化的对比意识。谚语的口译也是一个连接两种语言的过程,不同语言承载着的是不同的文化,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口译人员,必须要有跨文化的对比意识。例如:汉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被英译为“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在这个翻译中,两种语言所指代的意思都是“当某个集体里的重要人物不在的时候,一些不入流的人物便威风起来了”。在中国的文化机制中,我们将老虎比拟为重要的人物,将猴子视为不入流的对象。“老虎和猴子”的这一对组合仅在汉文化中出现,原因如下:

(1)老虎头上的花纹和中国汉字中的“王”很相似,非中文学习者是不了解这一点的。

(2)老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食肉动物,非常具有震慑性。

(3)老虎多出没于森林,狮子多出没于草原。而我们的汉语文化圈的起源地森林多、草原少,因此同是非常危险的大型食肉动物,我们更认可老虎作为“百兽之王”。

(4)猴子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经常被理解为“滑稽”的代名词,在中国有些地区仍有“耍猴”“猴戏”类节目,就是通过人给猴子下指令,让猴子模仿人的行为,引起观众大笑。

(5)猴子多出现于森林之中,和老虎一同生活在山中。

(6)猴子在中国文化里从未有过“忠诚”的形象,在我们常用的“树倒猢狲散”这一谚语中,猴子代表着“不忠诚”,而且即使在以猴子为主角的《西游记》这一故事中,齊天大圣孙悟空也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并没有对给他官做的天庭表达过自己的忠诚。

综上所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一表述方法,在中国文化里是非常浅显易懂,但是在欧美文化里却不一定被理解和认可。因此我们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便不能“实打实”进行直译,但如果仅仅使用由“实”到“虚”的翻译方法,仅仅翻译出它背后的含义,则无法表达出原意的精髓,因此我们可以在目标语文化圈中找到相对应的意象,那就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在自然界是一对天敌而且非常常见的“猫和老鼠”组合。因此在英语的翻译中,我们可将这句话译为 “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当猫不在的时候,老鼠就玩耍起来了)”。这句话的译文不但充分表达了原句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形象地还原了原句所使用比喻的精髓之处。这是一种“实(老虎)”到“虚”(重要人物)再到“实(猫)”,由“实(猴子)”到“虚(不入流的人)”再到“实(老鼠)”的多重虚实结合的翻译过程。因此,在使用虚实结合的翻译方法时,一定要具有跨文化的对比意识,才能更好地还原说话者的意图和语言本身的魅力。

四、退而求其次的忠实性原则

谚语的口译活动是一个具有时间限制的过程,有时候可能由于口译人员自身水平达不到将说话者的谚语“脱口而译”,会导致“得意忘言”这种情况出现。如果译员在短时间内实在没办法将谚语进行“信、达、雅”的翻译,并且一时又想不起来能够替代的话语,那么就应该退而求其次,对谚语仅进行其背后含义的翻译,在目标语中翻译出讲话者的真正意思即可,最大程度保持原意的忠实性,切不能“胡翻乱译”,让听话者不知所谓。

五、结语

谚语口译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处理口译活动中出现的谚语,是一个值得所有口译人员思考的问题。若要很好地完成谚语翻译任务,需要口译人员平时注重积累,掌握翻译技巧,还要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和文化积累等专业素质,才能最大程度保留说话者的原意,使交流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蒋嘉妮,谌莉文.外交场合古语口译英译过程的语境重构研究[J].语言应用研究,2015(11):151-153.

[2]姜勇.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实”与“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1):108.

[3]李晓兰,李延林.浅析口译中的汉英文化沉积及翻译策略[J].语言应用研究,2017(2):149-150.

[4]龙在波.略谈谚语的口译[J].海外英语,2012(12):186-188.

[5]任心慧.外事翻译的特点与实践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23-124.

[6]王琳.讲究口译技巧顺利口译称谓和谚语[J].青海师专学报, 2006,3-4:23.

[7]王宇飞.外交场合中国古诗文的口译原则与策略[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7:40-42.

[8]张兰.浅谈口译教学中汉语引语及谚语英译的处理技巧[J].高等教育,2015(10):22-23.

猜你喜欢

口译谚语英语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
读英语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酷酷英语林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