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翔:唱响全域旅游奏鸣曲

2020-12-23杜林杰碧龙永刚

新西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凤翔泥塑全域

杜林杰 碧龙 永刚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雍,唐代因“凤鸣于岐,翔于雍”的传说,更名为凤翔。在1179平方公里的版图中,有着诸多的历史遗迹和鲜活的民俗文化。

凤翔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泥塑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多年建设开发,如今凤翔有国家重点文护物保单位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国家3A级景区2个,特色旅游商品30余种,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产业人数近5万人。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87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1亿元。随着《凤翔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凤翔县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的步伐全面加速。

秦雍城遗址保护与利用

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350年的三百二十七年间,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定都于雍,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二十位秦国国君曾在此执政。

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古雍城地上风貌荡然无存,但留下了城址区、雍城秦公陵园、国人墓葬区、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等十分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

197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鳳翔县城南5公里处发现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的墓葬,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对我国考古学界意义非凡。其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青铜器,颠覆了“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观点,为学术界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关键的依据。

根据数十年的考古调查与部分试掘,考古人员发现秦国的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城址区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的建筑基址有20多处,其中宗庙、朝廷等建筑遗址非常重要,宗庙建筑遗址已经发掘,布局结构清楚。

1988年,秦雍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制定《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将雍城遗址纳入大遗址保护项目。

2007年,宝鸡市文物局和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委托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3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由陕西省政府公布实施。

按照规划,秦国雍城遗址保护主要包括考古与保护项目、展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整治和绿化项目等。目的是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其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对促进文化遗产旅游和提升市民人文素养等都产生重要的意义。

凤翔县则实施了“保护+利用”双轮驱动战略,将城市发展规划由南扩调整为西进,规避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出台了《凤翔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秦雍城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雍城遗址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大遗址保护提供依据和支撑。

同时,凤翔县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城关旅游名街区,豆腐村仿古一条街,灵山先秦古镇,博物馆碑廊、先秦浮雕、秦穆公墓整修等项目,并对大遗址范围内建筑风格和色彩进行控制,极力营造秦文化氛围;投资1.1亿元建设大东湖景区,形成了“东湖、引凤苑、六营村、雍城湖、雍城遗址”五大板块相结合的旅游框架;支持秦果(雍州苹果)、秦椒、秦酒(西凤酒)、秦宫雅乐(西府曲子)、秦宫豆腐宴等产业发展,同时引导雍城遗址区群众种植草莓、樱桃、水果萝卜等,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以图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凤翔县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远景目标,经过三年努力,秦雍城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将基本完成,“文物+生态+旅游”模式成效显著,重要遗址原貌展示、出土文物集中陈列、生态观光密切融合、休闲农业初具规模、民俗民宿振兴发展、文创产业生机蓬勃、旅游线路自然成形,游秦都、探秦史、寻秦根、穿秦衣、乘秦车、耕秦田、玩秦弩、品秦宴、喝秦酒、听秦曲、赏秦舞、诵秦诗、写秦字的体验型文化产业强势崛起,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独具特色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泥塑催热乡村游

相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部下的第六营士兵曾屯扎于凤翔县六营村,这些士兵有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制陶能手。战争结束后,这些士兵在凤翔重操旧业,用产自当地的一种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兑水和泥、制模、捏泥人、泥动物、泥器物,并施以彩绘,当作玩具出售。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产生,并代代相传。

当地人称这种彩绘泥偶为“耍货”——意味着它原只是一个玩一玩就扔掉的小摆设,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玩具。

“耍货”整体色调明快亮丽,造型具有稚趣美感和乡土装饰意味,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的审美印迹同时体现。

于是,当人们发现“耍货”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生活结合起来,使古老的、能够讲述故事的文化符号“活起来”的时候,“耍货”便成了民间瑰宝——凤翔泥塑。

2002年、2003年,凤翔泥塑马、泥塑羊先后荣登国家邮政总局生肖邮票;2006年5月20日,凤翔泥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凤翔泥塑凤尾鸡作为吉祥物登上了央视春晚。此外,我国每年都要组织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推介活动,凤翔泥塑已在国外30多个国家进行过展出。

伴随着凤翔泥塑的弛名中外,它的发祥地凤翔县六营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凤翔县也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六营村有“中国泥塑第一村”的美称。全村361户从事泥塑生产,年产值735万元。2005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10月国家农业部在六营村召开了“一村一品”现场会。同时,六营村还是陕西省旅游局确定的“乡村一日游”景点,是凤翔县第一个“民俗村”,先后荣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100多项,是全县一流、全市典型、全省重点、全国有影响的“明星村”。

近年来,六营村打造了“中国泥塑一条街”,每年吸引3万多中外客人前来六营村参观,选购、学做六营泥塑,六营村成为“乡村游”的热点之一。

下一步,凤翔县将借助陕西省住建厅的帮助,进一步做大做强泥塑产业,聘请专家团队编制建设规划,使六营民俗村成为中国泥塑园和民间工艺特色体验游目的地。

发展全域旅游前景

凤翔的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有古雍城遗址和泥塑民俗,这里还是苏东坡宦游生涯的第一站。苏东坡在任时间虽然不长,但留下了不少政绩和诗文。位于凤翔县城东关的东湖便是苏东坡在周文王“饮凤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除此之外,还有灵山佛教、西凤酒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资源,为凤翔的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组合要素。

2017年12月,凤翔县东湖雍城湖湿地治理项目正式列入法国开发署2017年贷款项目备选清单,贷款额度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68亿元)。这一项目包括凤翔县遗址保护和提升、沿河生态系统修复和公共空间发展、能力建设与技术支持三大板块15个子项目。

东湖景区开发主题紧紧围绕“大秦二十帝都,华夏龙兴之地”,按照以水为脉、以文铸魂、以產融景、以旅创镇、以镇兴县的思路,规划形成“一带”(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带)、“两心”(秦文化服务中心、苏轼文化服务中心)、“两廊”(滨河生态景观绿廊、文化休闲健康廊道)、“三区”(东湖苏韵、大秦雍州、六营田园)的空间布局,建设东湖公园、南溪、六营民俗村、雍州博物馆等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十二大魅力项目和东湖南广场、秦王道、龙兴台等独具匠心的十大核心景观,进而将东湖景区逐步打造成当地新的城市功能区、首个5A级景区以及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养生型旅游目的地。

今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增加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对凤翔县来说,以文旅融合为特色,加快推进旅游发展全域化、供给品质化、治理规范化、参与全民化、效益最大化,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适合路径。

近年来,凤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东湖、大灵山、大雍城遗址“三大景区”建设强力推进,雍城遗址入选全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血池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民俗体验游、生态休闲游等乡村旅游亮点纷呈,大景区带动、特色游支撑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9月,《凤翔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指出,要将凤翔县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地和创新性发展地、中国雍秦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陕西三大秦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根据方案,凤翔县将通过强抓精品建设、拓展城乡旅游、提升要素品质、壮大市场主体、促进产业融合等措施,全面提升旅游供给质量。将加大资源保护,制定生态、人文资源保护方案,加强对绿水青山以及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人文资源保护。将创新旅游扶贫,落实“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鼓励和引导贫困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和农村集体资产入股乡村旅游项目和企业,把景区变扶贫基地、旅游项目变扶贫开发区、乡村旅游点变精准扶贫点、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贫困人口变旅游从业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富民新模式。

立足于“先秦古都、佛教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凤翔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底气,踏上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凤翔泥塑全域
民间美术——泥塑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救人一命(短篇)
十年之赌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旅游商品设计与创新开发研究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