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2020-12-23魏巍
魏巍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是走出疫情阴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经济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优化经济效率与结构,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走出疫情阴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好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持续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优质度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背景下A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
A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优势,资源型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A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发展效益差、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和瓶颈。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比,资源型产业一枝独大,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稳健的能源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走势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一旦出现煤炭市场的波动和煤炭价格的下行,必然会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018年上半年,涉煤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分别提升1.6个、2.2个和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高成长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比重分别下降1个、2个和1.6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说明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道路上的基础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旧艰巨。作为资源型城市,A市公有制经济比重大、非公经济比重比较低,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经济的增长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依赖性较强,本地区的管理机构也有很多就是围绕这个企业去设置和运行的,这种大企业小政府的格局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和矛盾。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远期的利益和目标,而企业往往更关注短期利益的实现,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行业管理也是薄弱环节,资源型企业的运行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而言,由于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政企不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比较机械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成熟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增值和运行效率的提升。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实现A市提出的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经济背景下A市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偏低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不足,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整体偏低。一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运营中还未能深入应用,产品的供求、研发、生产、管理、售后等一系列环节的数字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本地区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偏低,软件服务能力偏弱,不能充分滿足A市传统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三是没有建立起与数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偏低。在宏观经济的运行、招商引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支撑手段。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管理投入不足。从整体看,A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向信息化转型的需要。此外,一些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的观念,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及投入成本较高的原因,不愿意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不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二)产业链不够成熟完善
从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来看,传统服务业比如餐饮、零售、酒店、运输等领域所占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领域比如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所占比重较低。一些传统服务业领域经营理念较为陈旧、管理运作模式比较落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A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由于认识不深入、产业融合不到位、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业优势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没有成为拉动A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制造业方面,对制造业企业进行清洁低碳、高效循环的绿色改造,抓住智能工厂与智能车间建设,搭建工业云服务平台,加快装备、工艺、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业方面,A市在农业的循环、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观光休闲农业、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高端人才匮乏,核心竞争力不强
人才是干事创业成功的关键,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在A市实体经济的三大领域,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资源比较集中于资源类行业,高端人才相对比较匮乏。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能力和职业化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明显不足。人才问题制约了A市服务业的提质升级,制造业的智能化、精密化和集成化,以及农业绿色、循环、优质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交流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人才使用效率相对低下,不少企业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引进和使用脱节等问题,难以适应A市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核心竞争力是给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关键,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就无法真正做大做强。一些企业缺乏创新驱动力,对打造品牌特色、扩展品牌影响力,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引进与开发不够重视,其产品和服务缺乏特色无法脱颖而出,竞争优势与行业影响力偏弱。另一方面,A市缺乏对行业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产业集聚与规模效应不够明显。
数字经济背景下A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推进产业绿色高端智能化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解决好转型问题,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多极化的现代产业格局。在制造业领域,一方面打造以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为支柱的多元化发展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对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技术升级和绿色改造。智能化改造主要着重于网络虚拟协同、智能制造、产品定制和在线增值服务等方面,打造智能车间与智能工厂,发展工业云服务平台。技术升级主要着重于企业的流程工艺、产品品质、技术设备、产品服务和装备的升级改造。绿色改造着重于推动企业进行清洁低碳、循环高效的生产制造过程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改造,提升制造业的产业效率、产品品质、创新和营销能力,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提升产业的整体影响力。在服务业领域,立足A市资源和区域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重点产业,提升服务水平,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精细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延伸。在农业领域,以生态、高效、绿色为主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循环、绿色发展。
(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一是在制造业产业领域,以新材料为重点,定位完善的全新產业链,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推动电力储能、天然气储能、高端储能等方向的发展,建设多元一体的储能基地。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提升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骨干企业与配套产业的优势互补格局。二是在服务业产业领域,抓好旅游业、物流业、电子商务和金融四大平台。在旅游业方面,A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走智慧高效、绿色优质的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植根山水景观、地热温泉、民俗文化,引进专业化团队,打造特色旅游、民俗旅游、体验度假旅游,实现旅游业向全域化、体验化的转变。在物流业方面,与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集聚中心。在电子商务方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鼓励企业线上交易,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金融业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与智慧金融建设,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建设多元化现代化的金融商务中心。三是在农业方面,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抓好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农业服务平台、互联网+等方面的融合创新,推动农业产业联合体、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通过进一步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平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深入挖掘互联网价值,借力移动终端和全渠道,将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互联网平台减少了中间商与中间环节,增强了交易的公开透明度、减少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通过公共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手机APP等方式和途径,提升了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水平与供给传播效率,人民群众获取公共信息资源更加便捷高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共享经济带来了消费模式的革新,大大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实体经济越来越重视终端的资金投入,伴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线上线下的渠道逐渐融合,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企业联手共同研发打造移动终端,互联网企业也主动开始发掘抢占线下的资源与市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为A市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消费生活环境,进而打造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
转变思维观念,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加快管理方式转变,形成与网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方式。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治理功能,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管理方式的改变。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整合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办公等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研发攻关、标准制定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联动,创新机制体制,打造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机制和治理体系。例如,对于中小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困境,要对症下药,通过加强政府、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由政府牵头,力争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充分发挥地方性银行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用型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提升以互联网思维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与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为他们解决好各类痛点难点问题。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二是要创新管理理念,突破惯性思维束缚,不断拓展和完善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治理体系,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从数字人才引进、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打造与A市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不少地区均已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类高端人才落户本地,服务当地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必须把人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如在住房补贴、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待,并以制度的形式稳定下来,落实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业人才形成吸引力,让他们愿意来,安心干。具体讲,一方面,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倾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鼓励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及以研发成果和商业创新模式等方式入股,吸引中高端人才向本市聚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生活等多个方面为人才带来优质的生产生活体验,确保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引来、留住、干好。;另一方面,优化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鼓励高中专院校、相关培训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合作,逐渐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机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信通院.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Z].2018.4
[2]兰建平,方申国.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互联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J].互联网经济,2017.3
[3]马建堂.拥抱数字经济的伟大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18.4
[4]陈明,梁乃明等.智能制造之路:数字化工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0
作者简介
魏 巍 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