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管理: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新探索
2020-12-23侯江华喻子鉴
侯江华 喻子鉴
为解决社区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基层社会治理“难”、基层工作“累”、基层群众“冷”的难题,湖北省荆门市积极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模式,最大化地组织、调动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治理共同体得到重建。荆门市积分制管理模式的启示意义就在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基层党组织引领的作用以及依托社区特色资源。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石。创新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环节。[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针对社区治理中长期存在的群众发动难与居民参与难的难题,2016年7月,湖北省荆门市政府印发了《荆门市社区(村)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对荆门市城区中的掇刀区白石坡社区、名泉社区及东宝区白云楼社区、天鹅池社区、浏河社区、月亮湾社区等6个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总结提炼积分制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该模式的启示意义,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社区治理创新提供借鉴。
社区积分制管理的主要做法
面对长期存在的基层社会治理“难”、基层工作“累”、基层群众“冷”的难题,荆门市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主动服务。[2]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搭建积分参与平台
为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作用,荆门市将社区居民、家庭、党员、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纳入积分制管理,并针对不同主体设置不同的积分账户,最大化地组织、调动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到积分制管理中来,使其比学赶超有目标,分类激励有依据,实现社会价值有平台。积分制使不同治理主体都有了参与渠道和平台,社区治理呈现出人人助我、我助人人,以积分为乐、以分享为荣的良好局面。
2、构建行为积分目录
为契合社区治理实际,荆门市在试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社会治安类、思想政治(公益美德)类、社区(村)建设类、荣誉事迹类等四大类191个积分项的居民行为目录清单。根据不同参与主体行为的社会效用,确定相应的积分权重。其中,普通居民的积分,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抽奖、兑换、分享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分,作为年底考核、工资发放的重要参考,商户的积分,作为评选文明商户的重要参考。
3、創新积分管理办法
社区建立积分台账,采取“一日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的积分记录、反馈、加权评分等操作系统。采用微博、微信、APP软件等方式,依托相应的积分载体,建立积分的记录、反馈、加权评分等操作系统,让积分制真正走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软件系统可以对积分自动汇总,自动排名,既简化了记录工作量,又保证了积分的准确性。同时,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使用,使社区积分制结果实现多部门共享。
4、丰富积分兑换形式
平衡行为激励与成本控制、管理规范与结果灵活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积分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荆门市根据不同积分主体、不同积分内容以及不同时间阶段,分类制定兑换形式和标准,采取以积分换商品、以积分换优惠、以积分换服务以及评奖评优等多种积分兑换形式。一是以积分换商品。如月亮湾社区规定,50-80分、80-120分、120-150分、150-200分的积分,分别可兑换价值30元、50元、80元及100元左右的日常生活用品。二是以积分换优惠,社区居民可凭积分到社区指定的超市、商店兑换商品优惠券或享受购物打折。三是以积分换服务,如社区居民可用积分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兑换家政、医疗、日常照料等多种服务。四是评奖评优。居民积分排名较高的,可被推荐为最美党员、最美网格员、最美保洁员、最美公婆以及“五星党员”“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洁户”等。
社区积分制管理的成效
经过四年多的试点和推广,荆门市的积分制管理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极大拥护,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激发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
积分制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够在社区治理中取得好的成效,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够精准、迅速地回应群众的诉求,有效调动居民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从而使社区治理呈现“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主动服务”的良好局面。[3]同时,借助积分制管理,社区还积极发掘辖区单位、社团组织、市场主体的力量,把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平安法治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纳入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商户、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单位等多种资源整合起来,鼓励其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2、弘扬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正能量
积分制“用积分记录美德、用积分认可表现、用积分传递正能量”,将居民的正能量行为与积分挂钩,并予以积分兑换的形式采取精神奖励和适当的奖励,使家风、社风、民风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弘扬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正能量。如白云楼社区的居民纷纷反映,“实施积分制管理以来,社区的环境靓了、风气好了、居民乐了;做好事的多了、扯皮的少了;好婆婆、好媳妇多了,家庭矛盾少了,和谐社区的氛围更浓了。”
3、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三力”
如名泉社区以社区党总支为“轴心”,充分依托辖区资源,构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组织网络,对社区党员设置“学习提高星、文明和谐星、服务奉献星、公益活力星、诚实守信星”等“五星”积分评定,有力撬动了辖区各类党建资源,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让社区大家庭更有凝聚力,居民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4、推动了社区多元共建共治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荆门市有16000余个单位(社团组织)参与社区积分制活动。积分制管理鼓励群众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引导各类治理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浏河社区成立自管委员会,拆除违建2800平方米、铲除菜地3000平方米,为居民代办服务3000人次,居民间信任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荆门市乃至湖北省居民自治的典型。
社区积分制管理的启示
荆门市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使社区治理呈现“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主动服务”的良好局面,对于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荆门的经验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首要前提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荆门积分制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政府从试点、总结到全面推广的整个过程中,在框架的设定、内容的规划以及支持资源的供给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2016年7月,荆门市政府印发了《荆门市社区(村)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2017年,中共荆门市委颁布《关于全面推行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积分制为基础,积极构建社区自治组织、完善社区治理体制,推进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共建共享。
2、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充分依靠群众主体作用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培育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4]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仅有利于减少社会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内在意愿和要求,有助于达成政府和群众共建共享的“双赢”格局。荆门市积分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就是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积分评比、积分管理、积分兑换,让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
3、基层社会治理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基层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5]荆门通过积分制管理,实行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确定每名党员和每家企业联系若干户群众,居民日常事务的办理由所属网格内的工作人员负责。动员党员群众参与扶老助残、孝亲敬老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广大黨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把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每个细胞,促进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到社区。
4、社区治理创新要依托社区特色资源
在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的过程中,荆门市不同类型的社区基于各自特有的资金资源、智力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市场资源及文化资源,为积分制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如白石坡社区自2015年就开始将“积爱为民,乐居白石坡”的社区文化融入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此外,还有不少社区基于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党建+积分”“创卫+积分”“社会组织+积分”“公益服务+积分”“居家养老+积分”“互联网+积分”等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勇.美好生活需要与创新社会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0-24.
[2]荆门东宝区引入“积分制”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N]中新网湖北,2017-04-07.
[3]刘佳.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状况分析[J].兰州学刊,2013(10)131-134.
[4]许晓东,张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19-12-17.
[5]陶焘.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N].光明日报,2019-03-29.
作者简介
侯江华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民主与中国政治
喻子鉴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