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效益提升路径思考

2020-12-23李乐毅

新西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甘孜州农牧民藏区

20世纪90年代初,乡村旅游开始在中国境内萌生,从而推动了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国家也全面鼓励以城乡互补为前提、扶贫助困为核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为要点的旅游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有利于促进贫困县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乡村第三产业提速,提高地方财政经济收入,降低政府负债,加快当地经济健康和谐高速发展。旅游经济的长效刺激带动,有利于降低当地农牧民失业率,提升社会稳定程度。

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四川省甘孜州大力推动开展乡村旅游事业。根据《甘孜州“百、千、万”藏家乐工程实施意见》,甘孜州委与州政府计划依托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原有设施的扩建改造,将州内“富民安康“工程和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相结合,将甘孜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道路、民宿和村落等进行整体升级,进一步加速推动“藏家乐”与“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形式的高速发展,从而培养出具备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模范区。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促进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式特色乡村旅游健康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借助当前脱贫攻坚的春风,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助力贫困村脱贫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周围乡村的自然风景与民族内涵。

得荣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边陲,是川、藏、滇三省交汇之处。当地交通道路不畅、自然资源贫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产业结构薄弱。深度贫困的现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宗教、经济教育、社会稳定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藏区、彝区等贫困地区往往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的地区,更是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将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串联起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载体。

得荣县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

得荣县位于甘孜州西南部,地处川、藏、滇三省交汇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中部。随着国道549(乡城——得荣)、国道215(连接国道214和国道318的连接线)从北到南贯穿全境后,得荣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周边三个现今最为热门的旅游圈“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环梅里雪山旅游区”、“环亚丁两小时旅游圈”,让得荣成为了过境游客最多枢纽之一。仅2017年,得荣县全年接待各类过境游客38万人次。但是由于得荣是深度贫困县,年财政收入不足5000万元,每年能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都靠中央投入,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脱贫渠道。

近年来,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成为时代的口号,发展乡村旅游更是成为了贫困地区扶贫的重要方式。得荣县松麦镇扎格村具备良好的旅游发展潜力,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但得荣县是深度贫困县,财政收入薄弱,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少,这成为了得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阻碍。

得荣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

相传得荣县有开启藏传佛教108处圣地的金钥匙,信奉藏传佛教的信徒只有先到扎格村上方的翁甲寺溶洞中朝拜(即取到金钥匙)之后,再到其他佛教圣地去朝拜祈愿才能灵验。因而来此地转山朝圣者络绎不绝。但目前得荣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旅游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虽然自2014年起借助脱贫攻坚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相关基础设施,但由于底子薄、欠债多、后期资金缺口大,使得荣县要想实现短期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存在极大难度。

2、相关旅游品牌短缺

得荣县本地的旅游业十分分散,缺乏聚集,难以打造高质量的旅游品牌,虽然近几年在迎头追赶,但是旅游结构单一,许多景点尚处于原始状态,未能纳入国内旅行社的旅行线路。

3、农牧民在旅游业发展中收益甚微

通过民族歌舞表演、特色民宿和当地手工艺品零售得到的经济收入很少。因此,得荣县在后期的旅游经济提升很难得到大多数当地农牧民的积极配合。即便有少数农牧民配合,积极性也不高。

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1、增加深度贫困县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为深度贫困县群众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使他们参加到旅游产业的全面建设中来。乡村旅游项目在深度贫困县落地后,可以创造出许多景点就业机会与服务业就业机会。因此,甘孜州得荣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直接表现就是能高速广泛地提升就业岗位数。

2、增加深度贫困县收入

深度贫困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发能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还能增加就业岗位数,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3、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深度贫困县周边经济增长

在深度贫困县落地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可以通过“投资——消费——收入——再投资——再消费——再收入”这一往复过程进行增收,形成良性财政循环,对贫困县政府产生连锁效应。在该良性财政循环过程中,当地财政收入相对于投入会成倍地增长。依照3至5倍的权重乘数效应来进行运算,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将促进地方GDP增长1398万至2330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

1、改善贫困县投资环境

在贫困县实施生态旅游业,有利于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这将进一步改善得荣县甚至甘孜州的整体投资环境,促进当地藏区的区域发展。而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更有利于促进得荣县、甘孜州和外省、外国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导向贫困县及其周边区域,有利于提高贫困县的经济水平,促进区贫困县经济的合作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提升得荣县的旅游形象

由于发展旅游业较晚,得荣县在四川省旅游业中地位不突出。扎格村翁甲圣地禅修康养项目一旦推向市场,将改变现状,突出得荣县生态、人文特色旅游的形象。可以预料的是,这将会加快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甘孜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3、旅游扶贫,推进社会进步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的出台以及省政府确定将加快藏区旅游发展作为全省重要任务之一,藏区旅游业被提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

2014年4月26日,四川省藏区旅游工作会议,拟定了《四川藏區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加快旅游重大消费项目建设,每年向国内外市场隆重推出藏区十条旅游精品线路,使藏区旅游有突破性进展。得荣县地处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驿站,扎格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可以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各种旅游接待服务和生产旅游商品,这种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的经营活动将会给当地农牧民带来很大收入。

随着得荣县乡村旅游项目的深入开发,将会有更多的当地农牧民将其生产、生活纳入整体旅游区的发展之中,从而实现广泛的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张春友,陈秋华,韩梦竹,黄小玲.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赤溪村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

[2]梁吉云,黄小丹,谢和成.乡村民宿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2):40-41.

[3]张红喜,刘琼,张香菊,范莉娜,陈颖.乡村居民休闲的旅游促进效应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4):66-72.

[4]吴通宜.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乡村振兴研究[J].中国商论,2020(01):207-209.

[5]王德刚.补齐“短板”  为旅游扶贫培育新动能[N].中国旅游报,2019-12-25.

[6]唐忠祥.打造乡村游新亮点  产业发展是关键[N].韶关日报,2019-12-23.

作者简介

李乐毅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讲师

猜你喜欢

甘孜州农牧民藏区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