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奋力推动新时代渭南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0-12-23常伟
常伟
实现渭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黄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渭南由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根与魂。渭南境内从韩城到潼关,形成150公里长、10公里宽的秦晋黄河大峡谷,上演了鲤鱼跳龙门、岳渎相望、女娲抟土造人等美丽的传说。实现渭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黄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渭南由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
近年来,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文化惠民品牌享誉全国,“华山+”金字招牌引领效应日益凸显,旅游联盟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活跃度和满意度稳居全省第二,①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山、水、城、陵、红”五大特色品牌魅力彰显。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560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战略要求相比,与全国文明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短板。比如对黄河文化遗产的挖掘还不够深,相关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乏力,缺“高原”更缺“高峰”;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年轻游客深度文化体验的产品;②智慧旅游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的数字化程度还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新时代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后,我们将以“下非常之功、破非常之难”的担当,通过实施“一三五七”发展战略(依托黄河文化旅游一条主线,推动文化、旅游、文物三方面深度融合,塑造“山、水、城、陵、红”五大特色品牌,打造旅游品质提升“七個一”工程),全面实现渭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把握政策导向,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
大力推进渭南“黄河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建设,打造国家级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做足黄河华夏京畿道文化、东府民俗风情和黄河湿地旅游大文章。
深度整合黄河渭南段文化和旅游资源,确立好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的发展思路,出台相关激励鼓励政策,实现渭南沿黄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
在全国呈现“天下黄河,独秀渭南”的生态特色,亮出“登西岳华山,观最美黄河”渭南文化旅游名片。以沿黄观光公路为纽带,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渭南段黄河文化精髓,铸就渭南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魂”。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围绕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紧盯市场需求,每年策划包装文化、旅游、文物项目各30个以上,五年内累计建设200个项目,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
遵循国际慢城的理念思路,策划推动华阴国际慢城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
推进白居易文旅小镇和白水仓颉上古文化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集文化和生态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旅游园区。
按照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建设集科研、展示、培训和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刘家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渭南博物馆建成全省首家智慧博物馆,加快唐帝陵数字化建设项目的申报,用现代科技再现大唐的兴衰历程和盛世雄风。
推进品质提升工程,擦亮渭南文化旅游品牌
持续推进实施旅游品质提升“七个一工程”(一个三年行动方案、一期局长电视访谈、一场全国高峰论坛、一批优质旅游示范单位、一系列戏曲精品展演、一个对外宣传旅游口号、一批夜游经济集聚区),确保“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演出”。
加快推进韩城司马迁祠5A级景区创建,优化提升全市高A级景区品质,丰富完善景区体系。
围绕核心景区,在全市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开展多层次系列旅游景点建设,重点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探险、养生科普、文化体验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③
强化市场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
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
深化“旅游+”跨界融合,大幅提升“山、水、城、陵、红”五大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积极推进大荔、临渭等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构建国际华山品牌,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抓手,实施华山与少华山、御温泉等景区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把华山打造为世界精品旅游区和国际旅游大品牌。
打造黄河湿地文旅品牌,积极创建洽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综合提升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湿地公园,共建共享美丽生态环境。
提升旅游城市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渭南特色”的城市书房,努力打造国内城市书房“新样板”,创建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知名旅游小镇,塑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亮丽的文化名片。
塑造帝陵文化品牌,以桥陵国家大遗址公园为龙头,建设国家级帝陵遗址公园群和百里帝陵文化旅游长廊,形成与西安汉唐文化带遥相呼应的帝陵历史文化旅游区。
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推动渭华起义、富平红色景区与陕甘边红色旅游景区融合共享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创新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不夜渭南城”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和出台《推进夜游渭南的实施方案》,聚焦“不夜渭南城、越夜越精彩”主题,在中心城区着力打造“四大夜经济系统”。
夜间购物系统,依托吾悦和万达等成熟商圈,推出艺术、非遗、文博等创意产品,培育一批创客夜市,打造老街文化美食城“舌尖上的渭南”。
夜间观赏系统,依托市博物馆、非遗传习馆和大剧院,开设戏曲老茶馆,邀请大型唐诗音乐话剧《琵琶行》来渭上演,举办白居易诗歌文化品鉴音乐会。
夜间学习系统,打造24小时“黄河书苑”城市书房品牌,延长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时间,办好阅读悦享、文化论坛和艺术沙龙。
夜间娱乐系统,鼓励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现有茶馆、酒吧、KTV等服务水平和设施环境,推出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在华山景区,通过“点亮西岳庙、激活岳庙街”项目,有效延长每年300万登山游客停留时间,在全市带动培育一批集夜景观览、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主的夜经济体验集聚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渭南文旅融合大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我们有责任把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讲好黄河故事,做好华山文章。以高质量发展加快诗和远方的大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品质的大提升、以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注释
①旅游经济活跃度是一个城市旅游开放度和活跃度的体现(旅游人次规模除以常住人口总数),2018年全省旅游经济活跃度平均值大概是12,其中西安27.94、渭南13.8、咸阳12.1、汉中11.16,横向对比来看,我市高于全省平均值和省内较多地市。
②2018年来渭游客数据显示,65%为男性游客,中青年游客占比分别高达66.2%和30.5%,展现出“山岳型景区”的十足魅力。年轻的游客群体更看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感受,出游时间更为灵活,更加青睐综合体验价值更高的周末休闲游。
③建设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指渭南宜居宜游生态区,大华山休闲度假区,潼关古关文化区,黄河湿地《诗经》与同州文化区,韩城古城文化区,澄城陶瓷文化区、白水仓颉杜康文化区、蒲城唐陵文化区、富平红色及陶艺文化区、西部航空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