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读后活动评价框架初探

2020-12-23列敏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有的语言输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语言输出,读后活动作为语言输出的载体,是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进阶环节。借助读后活动评价框架优化读后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读后活动评价框架进行初探,结合本文主旨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读后活动;评价框架

【作者简介】列敏(1980.04-),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市增城区华侨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

【基金项目】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号zc2019096)的研究成果。

评价框架是评判读后活动有效性的工具,有助于教师用评判的眼光看待读后活动的设计以及语言输出的有效性,进而优化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关乎读后活动开展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重视读后活动评价框架的制订和推行,切实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去将其合理化、科学化,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受益,进而成功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国内近20年的基础教育改革,通过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等重要文件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极力提倡的育人观念,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指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旨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不死读书、不读死书,并积极汲取英语背后的精髓文化,形成良好导向、正确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除了这些,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自身能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于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学科。通俗来讲,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外在能力、内在品质与精神的内容概括,这是全新时期对于学生的全新要求、对于人才的硬性标准。目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工作已经在各所学校如火如荼地实施中,并取得了喜人成果,但未来仍旧任重而道远。

二、英语读后活动评价框架设计依据

英语读后活动评价框架设计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只有做到这点,才可确保后续开展的读后活动合理化、科学化,利于教师达成预设目标。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读后活动也是针对学生展开的活动,因此,需要在设计英语读后活动前,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活动的定位、角色、生活、思维等元素对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影响,使其对学生的正面导向、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以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相反,如果不遵循这条原则,则读后活动很有可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遵循兴趣选择适当读后活动。兴趣的作用是显著的,教师应客观认知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读后活动,不管是教材中的活动,还是教材外的拓展活动,只要紧紧围绕学习主题、学习目标,都可纳入读后活动,使学生深受触动,进而激发参与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

3.在已学内容基础上促进语言有效生成和输出。合理的读后活动,需符合两点要求,一方面,是开展学生读后自我建构;另一方面,是教师应为学生的生成建构搭建支架。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促使其被学生内化并整合为新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抓住核心素养的精髓,有效地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让学生活泛思维、拓展主题,引导学生巩固自身学习经验并进行创新、生成新的知识,从而完成有效输出。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了以下“读后活动评价框架”。

三、借助评价框架优化读后活动

了解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也认知了开展英语阅读活动需要遵循的原则,下一步就需要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设计读后活动。

1.设计合理的读前活动。读前活动是读后活动的开端,需要重点对待、认真揣摩与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合理设置读前活动。在设计读前活动之初,首先要明确读前活动的设计及实施目的,旨在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表达、去交流,收获新的、丰富的阅读体验,为接下来的语言吸纳和输出做好充分的情感铺垫。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读前活动可结合教学实情、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及爱好去多样化实施,切不可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然后,需要在设计中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更需从全局出发,关注学生的阅读障碍,并协助学生共同扫除,使学生能通畅和顺利地阅读。值得注意的是,核心词汇的定位也需要精准把握、重点对待。读前活动设计完毕后,要不断反复检验和分析方案,使方案得以合理化、科学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健全的教学服务,这样一来,既可避免了学生的大面积厌学情绪、抵触情绪,还可为之后学生深切感知文本背后的文化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2.重視读中活动的语言吸纳。读中活动,一般围绕语言吸纳而展开,这是语言输入的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获取和提炼信息能力。为此,教师要合理筛选阅读内容,并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握不同的文体内容、特征和解题策略。比如,文体为记叙文,则可给学生布置任务,搜寻关键词,然后明确记叙文主线,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让学生对于阅读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大致印象,从而达成语言的浅层输入,使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吸纳语言并真正掌握其内涵,在学生初步阅读内容过程中,教师切勿陷入过分的追逐细节“旋涡”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文章主旨和故事线。有效阅读既要看全局、又要关注细节,这样篇章的段落还可形成有联系的整体,理解才会更透彻和更清晰。因此,读中活动要开展得灵活且富有技巧,对于难易度也需要进行精准拿捏,那么师生交流就至关重要,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引导和鼓励,才能确保学生在语言吸纳环节中更充分地汲取内容中的“营养”,才可确保读中活动开展得成功。

3.综合考量读后活动的设计。读后环节是最后一项环节,一般位于课堂的尾声,可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这个阶段主要针对阅读进行语言的输出,旨在让学生在语言输入后得以有效的自我建构,将语言输入转化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能力,做到语言的有效输出。常见的读后活动有仿写、续写、改写、角色表演、采访、辩论等,借助多样化的渠道去显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于阅读内容有一个独到且深入的见解,并能够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去阐述。当然,也可对阅读主题的相关话题、情景进行讨论和语言输出,鼓励学生采用已阅读内容中的核心词汇和语言结构,进一步巩固语言基础,以达成让学生回顾阅读过程中的语言现象的目的,从而间接地提高语言输出的有效性。该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调整语言输出活动的难度,为学生的语篇重构搭建支架,根据不同文体特征示范和铺垫相应的语言结构和思维导图,让学生的读后语言输出有观点、有语言、有结构,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信会取得一个不错的育人成效。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读后活动有效评价

形成评价方式是确保读后活动保持高水准的必要前提和必要依据,需要教师在读后活动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及心理变化,进而对学生的各项表现作出最客观的评价。当然,学生难免会出错,一旦发现,须立即进行引导和纠正,以确保语言生成和语言输出正确无误,进而提升读后活动的开展质量,之后还可匹配试卷评价,使评价更具客观性、精准性。

该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的各项素养、能力、内心感受得以呈现,教师可借机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与认知,从而不断优化读后活动与评价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顺利达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与目标。

五、结语

教师是读后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一定的读后活动评价框架,有助于教师用评判的眼光,从不同的维度或层面,评价语言输出的有效性,从而优化读后活动设计,并采取和实施合理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在读后活动中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備品格。

参考文献:

[1]黄伦玲.让英语读后活动去伪存真[J].科技视界,2020(07):89-91.

[2]施丹.聚焦读后活动,提升英语课外阅读效果[J].小学教学参考, 2020(03):82.

[3]吴雅敏.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研究[J].教师,2019,19(22):125-128.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