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2020-12-23

上海商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我院实训专业

周 桢

0 前言

无锡市是江苏省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个一级快递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市快递业发展迅猛,年到年,全市快递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加了.倍和.倍,年均增长率约为%,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在线购物、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提高就业率、促进零售行业转型升级、扩内需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重要作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快递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快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快递企业的需求基础上才能合理。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它升级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符合,鼓励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引导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在降低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率,也能为行业提供科技升级人才打好基础。因此,为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快递业优秀人才,以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升级,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完成快递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邮政和快递类示范专业点”,2019年我院被评为江苏省和无锡市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同年年底牵头成立江苏省邮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以我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我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现状出发,以企业、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探讨我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供给侧改革的模式,以期为高校快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从现有文献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多集中在经验层面,其中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较好,为了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会通过教育部门为桥梁,向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的研究侧重点多集中在理论角度,2014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一一体现,相关研究成果增多,研究内容多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方面。

在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面,卢卓(2009)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培养目标,最后对快递业实用型人才“订单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代承霞(2017)从当前高职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目前,国内各高校最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内实训室教学和校外企业实践基地顶岗实习两种。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会使用经费购买快递运营管理软件和实践设备,以满足学生实训教学要求;企业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环节,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与经营,安排企业讲师为学生进行培训。

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快递运营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乏部门协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过于大众化,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等问题的存在,无法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预期目标,创新创业意识无法渗透入学生思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2 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

快递运营管理专业需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其中,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脱离实践,多集中于理论上的讲授,这种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无法体现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产生排挤心理。

2.2 过于重视实践本身,形式化现象严重

我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总体模式是“理论+实践”,专业有数个实训平台供学生使用,如快递信息处理技能实训、快递业务营销技能实训、快递企业经营对抗实训等实训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完成实践。但另一方面,这种实践平台过于单调,没有强调“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核心在于思考,在于提炼,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实践平台越多,实践课程越多,创新能力就会越强,就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要想培养出符合高薪、高端岗位的快递业人才,不能单纯地过分强调实践,而应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训过度依赖理论框架。在实训室实践课程开设过程中,大多数课程的开设依据来源于理论框架,实训室定期安排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某个理论体系的实训安排只有一次,不会随着学生的教学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影响了实训效果。真正的实践教学应与社会深度融合,仅在校园内部的实践效果与在社会上的实践效果相差甚远。另外,目前我院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很少有机会去企业挂职锻炼,导致教授学生的实践知识容易脱离社会,最终无法培养出符合优秀的人才。

2.3 课程知识无法有效吸收

我校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总学时为,其中理论课程学时。理论课程、实操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时安排比较合理,但是真正执行起来,要在三年内学完这么多课时,效果难免打折,课程消化吸收困难,就易造成就业后离职率高,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究其根源,还是课程消化困难,学生无法在既定时间内掌握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创新是学习的动力源,不该由学校通过课程进行强制推动,学校过多地要求学生,只会让学生失去这种动力源,一切都以修满学分+毕业为目的,遏制了学生的创新发展空间。

2.4 缺少创新创业专任教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发散思维和拓展能力,并且兼具较丰富的经验。我校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目前急缺专职的师资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相应人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双创教育中的创新创业课程由大学生辅导员和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教师来进行讲授,造成创新创业知识点的传授存在诸多问题,与实际严重脱节。授课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兴趣不足,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 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快递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模式

3.1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应建立在行业社会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因此,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有机会动手实践和创新。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为学生设定创新创业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时间和锻炼,以创新和完善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考虑课程内容和专业需求、职业规划等内容的一致性,保证课程内容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能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课程体系的完善应以创新授课方式为手段,使学生的被动教学变为主动学习,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学习方法。

3.2 以“1 + x”证书制度为抓手,注重双创能力人才培养

优化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1 +x”证书制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依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共建开发课证融通课程,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学业、就业和创业并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造创新理念和自主创业创新意识,重点培养部分具有强烈自主创业创新意愿的学生,以期成为优秀企业家的初创者。建立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快递人才培养模式,将双创教育嵌入到快递专业课程建设教学中,丰富双创课程教学方式,围绕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证融通课程,如快递安全管理、快递网络运营管理等。

3.3 基于能力为主目标,改革毕业考核形式

人才培养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必须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考核方式上的改革。首先,考核方式的改革应具有创新性,完成传统职业教育考核方式到现代职业技术教育里面的转变,从学生需求出发,完成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其次,考核方式的改革应具有实用性,改革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吃透课程标准,梳理专业学习的知识点,使考核既能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远离死记硬背、公式推导等传统考试形式,开发创新创业思维;最后,考核方式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加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提高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3.4 多渠道建立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团队

以能力本位为视角,同时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型优秀师资队伍的选聘。

加大对我校快递运营管理专业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创业创新教育型人才教师。依据“职教二十条”中提出的创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要求,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落实教师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的全员轮训制度,与企业签订教师挂职锻炼与“双师型”教师考核办法,培养教师快递企业生产和管理能力,包括网店管理、处理中心管理、安全管理、数据分析和客户服务等方面。

同时,引入一批具有创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积极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双创教育专题讲座,授予大学生双创项目导师等头衔,为本专业学生讲解创业的相关经验,减少了创业风险,也增强了学生的创业信心。

猜你喜欢

我院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