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钢琴教学包裹“糖衣”
2020-12-23
“2020 MTPC音才奖第三届国际钢琴邀请赛总决赛”在不久前落下帷幕,本次国际钢琴邀请赛,共设置了9个特金奖,其中少年B组特金奖和青年及成人组特金奖分别由黄灵佳、陈晔涵两位来自厦门的选手获得,这两位特金奖获得者是来自同一位老师——福建厦门大学音乐系钢琴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黄因。
黄因老师在钢琴教育方面有着诸多既科学又落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对于在钢琴教育上取得的成绩,源于她发自内心的投入和执着。
教育的背后是爱
作为厦门人熟知的钢琴培训机构“琴巢”,不仅仅是钢琴爱好者温馨的家,更是该地区音乐人才的摇篮。目前这所机构,钢琴学员达到千名,从学龄前一直到大学生甚至是中老年爱好者,可谓无所不包。
相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更为复杂和繁琐。黄因老师坦言道,教学几十年来,其实最难的还是启蒙教学。2009年,黄因在厦门首开钢琴电视教学节目《小海豚钢琴教室》,同年培训学校“琴巢”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下迈出了第一步;2013年,由黄因撰写的《幼儿钢琴入门》系列教材和琴童家长专用书《琴童妈妈100问》相继出版,这是她给孩子们、老师和家长们的一份美好的礼物,也寄托着她对母亲那辈老一代钢琴艺术教育者的缅怀与致敬之心。
熟悉黄因的人都知道,她的母亲是章培理女士,正是这位了不起的女性,亲手为福建省种下了钢琴艺术事业的种子。作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奠基者之一,她把事业扎根于基层,为福建省培养了一批批钢琴教育事业的接班人。黄因是她最为疼爱的女儿,她也把传承的希望寄托在黄因身上,确切地说黄因的教育事业源于她对母亲的爱与怀念。六岁登台演出,十几岁就成为妈妈的教学助手,耳濡目染地沉浸式的学习,都融化在黄因点点滴滴的教学之中,踩着母亲的脚印一路向前,最终有了今天的教学成绩,也有了她的钢琴教学天地“琴巢”。
本次获得青年组特金奖的陈晔涵同学就深有体会:“一开始,我自己对音乐学习、对钢琴弹奏的理解还比较浅显稚嫩,只能获取到谱面最基本的信息,而且基本功也不扎实,对音乐表现力没有概念,无法驾驭高难度的曲子。好在黄因老师及时发现了我弹奏的薄弱点,帮助我客观地分析,制定了训练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提升。黄因老师对基本功很重视,教给了我提升技术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给我压力,反而从各个方面帮我建立信心,不断提高演奏速度和演奏力度,以及对肌肉的运用能力。”
少年B组特金奖获得者黄灵佳不禁感慨:“五年的日日夜夜,我许下的愿望、难咽的伤痛、受到的鼓励已经无法回忆清楚了,但我无比笃定,是黄因老师把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五年里,灵佳每周都在不断重复着从南平到厦门的奔波学琴之路,地理的间隔也让灵佳的学琴之路夹杂了许多难以言喻、印象深刻的经历。
从教30多年来,黄因老师一直用“爱”来教学,与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和谐相处。黄老师用“有温度的教育”传承着母亲的教育精神,施展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她一脚在高校培养师资,一脚在社会进行社会普教育工作。因此,她不仅深刻了解社会艺术教育市场,也能看清楚艺术普及市场的现实情况。
她说道:“说心里话,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每每到临近毕业时候,都缺乏自我的认知和工作经验。很多学生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是要先问家长的意见,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这与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有关,也跟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到大学四年级开始实习,而国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社会,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初入社会后会比较被动。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艺术教育行业,缺乏基础钢琴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教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等知识,这就给他的就业带来困难。所以我在2013年编写了《幼儿钢琴入门》共5册的钢琴教材,经过9年已经再版14次,今年再版时,我又在这套教材中加入了扫码看教学视频的内容,目的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老师能感受到这里所蕴含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练20遍就会了。”
教方法才是教学的重点
无论是教学还是培养人才,黄因始终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和老师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准确找出教学重点,平时教学、训练中才会有目的性、针对性。用恰当的方法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别看很多学生练琴多年,其实不一定会练琴,究其原因是不得法。
在“琴巢”的每一位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肩负着众多的角色和责任,除了上好每周一次的钢琴课,还要肩负起孩子的陪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教学法以及教学要求,已经融进机构的教学管理体系中,课前课后的教学会议,每个季度、每个学期、每个学年的各种教学考核,都反应出她对教学内容的重视。黄因本人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在努力遵守着规定,所以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钢琴展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成为更加优秀的老师。
教学法中闪光点
追求完美,是艺术的核心思想,黄灵佳、陈晔晗两位学生的获奖并不是偶然。对于两位几乎是“半道出家”的学生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与黄因的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对话中,我深刻感受到黄因的教学法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将庞大的钢琴教学法,提炼成为一个个闪光的理念和方法,让教学不再乏味。
比如她今年在《幼儿钢琴入门》教材上加入了乐理知识时,对低年龄的小朋友,增加趣味化的乐理知识,通过绘本、游戏通关等方式来学习;再比如,练琴纠错问题,她主张主课老师一手抓,既节省家长担忧,而且还保证了学生练琴效率。她告诉我说:“母亲当时指导我教学时说过,一周一节课,如果学生练错了一周都白练了,上课就是改错,再改,再错,教学进度就会很慢,学生就是原地打转。我慢慢认为,好的老师是不能让学生错的。有错,说明在第一次教学中老师就存在教学的漏洞,灌输了错误概念。所以现在我对教学的要求是要完全正确,避免错误。”
用糖衣包裹知识送给孩子
音乐是最好的礼物,但通常我们给孩子这份礼物的时候,忘记了蹲下身子,忘记了孩子们喜欢的口味。黄因说道:“我想跟年轻老师多说一句,老师们要蹲下来,给孩子们可视化、摸到、闻到、不要为难孩子的教学,把知识包裹糖衣,其实基本功和兴趣可以兼得。”
在黄因的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她在教学上的智慧,以及她对事业的执着。采访中,她总是提到母亲,她说道:“妈妈告诉我,教师不但自己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还要知道如何把这种方法教授给别人。”如今,黄因老师也做到了,她将钢琴学习方法悉心整理,倾心教授给了自己的学生,用一代接一代的教育传承,启迪照亮了学生的漫漫人生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