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两决定一意见”推动吉林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转型发展
2020-12-23张宏明张严
文/张宏明 张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关于牢记初心使命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两决定一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狠抓落实,成效显著。结合省局的新职能和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在狠抓贯彻落实和推动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各项工作上体现了许多亮点。
学习落实的氛围更浓。在做好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实践中,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聚焦国家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和省局的机构改革新职能,召开省局党组会议,统一思想;充分发挥省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带头作用;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专题研讨,有效运用每周的集体学习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创新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宣讲,提高认识,形成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学思践悟中牢记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指导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掌握业务知识和粮食物储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参加国家局举办的“牢记初心使命,推动改革发展”的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干部,立足本岗位建功立业,与粮食和储备事业紧密结合,为改革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积极运用省局官方网站、机关刊物和新媒体平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宣传,营造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保障功能的底气更足。2019年,全省各市(州)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统领,深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的责任压实扛稳,任务抓紧抓实。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各地综合考核均达到优秀等级,2019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吉林省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克服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实际困难,聚焦突出问题、盯紧薄弱环节,超前运作、精心组织、加强督导,清查发现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完毕,大清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农民种粮售得出的底线更牢。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市场化取向,以销促购、优化服务、增强指导,确保粮食购销市场平稳运行。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9省(市)地方粮食储备合作洽谈会成果丰硕,成为全方位、多角度推介吉林粮食的有力渠道。一批粮食生产、收储加工基地落成投产、一批仓储设施得到改造利用,承储异地储备粮数量大幅增长,全年外销粮食614亿斤。各地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加强政策、信息宣传服务,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和科学储粮。定期分析研判形势,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组织中储粮、省储粮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适时入市收购农民手中粮食,没有出现“卖粮难”、大面积坏粮和社会敏感事件。
公共品牌的影响力更大。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定位,打出精准营销、深耕渠道、涵养市场等一系列组合拳,“吉林大米”影响力越来越大、认可度越来越高。随着“吉林大米”进央企、进社区、进商超,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销售终端的“毛细血管”愈加通畅。通过网络红人吉林采风、百名金牌讲解员社区宣讲,“吉林大米”的形象更加饱满、鲜活,品牌辨识度越来越高。吉田认购的模式不断复制推广、高端连锁销售平台的成功入驻,使品牌价值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强。2019年,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突破20亿斤,最高价格达到168元/公斤,实现了国家、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共赢。
流通设施的根基更实。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改善基础设施,盘活仓储资源,推进科技创新,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68个地方国有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总体完成。省级平台如期竣工,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政策性粮食业务信息化、地方储备粮在线监管两个全覆盖。6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新建完成,共计156个产后服务中心投付使用,基本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年服务能力达150亿斤以上。吉林省谋划制定科技兴粮实施意见,新科技成果广泛应用,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低温冷库加快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安全发展的基业更稳。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两个重点,完善机制、细化措施、强化监管,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出台,双重机制标准评审通过,主体责任权责清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行业连续7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级救灾和防汛抗旱物资交接顺利,在地震、防汛和困难救助工作中,应对及时、统筹有力,共向灾区和救助地运送各类应急物资5.3万套,价值850万元,充分发挥了物资储备的保障功能。军粮供应精准对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粮油盐市场供应平稳有序,市场秩序持续稳定。
干事创业的劲头更盛。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系统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锤炼忠诚品格,激发担当精神,增强宗旨意识,传承发扬了粮食和物资储备人的初心本色,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兴粮”战略,举办首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比武,组织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在吉林省粮食行业掀起“练本领、学业务、比技能、强素质”的练兵高潮。
2020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要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突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守安全稳定廉政“三条底线”,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结合吉林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实际,注重统筹协调,坚持把“两决定一意见”和“五句话”总体要求与重点工作任务相融合,坚持常抓不懈,做到有机结合,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全面加强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建设。一是以坚持深化改革为动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修订完善《吉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继续健全行业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推进各市县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责任主体、日常管理和监督保障等工作,加强粮食和储备物资的督管。三是提升全省储备粮和储备物资的管理监管水平,强化保供稳价和应急保障的宏观调控,确保在需要时“拿得出、调得动、用得上”。四是落实国家局关于疫情期间做好粮食和物资保障工作要求和省政府党组会议决定,在全省9个市(州)和重要节点、有条件的县(市)供应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
积极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要求。结合吉林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塑好“三张名片”,即:把玉米做强、大米做精、杂粮做优,全面提升全省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立足优质粮源的产业优势,通过玉米经济的拉动,大米品牌的推动,杂粮杂豆的助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编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按照国家要求和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的实际,坚持以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设施完善为基业,着力提升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整体实力。一是做到编制思路再聚焦、再提升、再精准。对标对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要有新突破的战略要求、战略举措、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二是做到重大项目再深化、再加力、再抓紧。坚定实施疫情后扩大内需的战略,以全省各市(州)和重要节点、有条件的县(市)在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应急、保障、调控等需要为依据,做好统筹布局、品种、数量等相关要素。三是做到规划编制的体系再协调、再衔接、再联动。坚持彰显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的特色、统筹协调多方,将粮、油、盐及成品粮、军粮和应急、防突物资、多项合一,基础信息共享共用。
强化保供稳价应急保障宏观调控。积极贯彻“六稳、六保”要求,坚持以疫情后反映出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中的问题为导向,积极主动作为,强化宏观调控,统筹做好安全保障各项工作。要抓好粮食市场调控与收储,充分掌握调控粮源。要做好供求调节和稳价工作,消除隐患、强化保障、维护安全稳定大局。一是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做到应卖尽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切实掌握充足粮源。二是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粮价稳、百价稳”,要密切监测各市(州)粮油市场动态,保障粮油供给,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权威信息发布机制,科学合理引导预期。三是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务求有备无患。“管储千日、用储一时”,应加强储备工作管理,确保关键时“拿得出、调得动、用得上”。
落实安全责任实现稳定有序发展。一是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推进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源头管控、防范化解危险隐患。二是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开展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局制定的“一规定两守则”,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开展粮食和储备物资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盯紧重要节点和重点时段,建立全省安全生产和安全储存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