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护理
2020-12-23周朝碧
骨折属于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因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使骨结构发生连续性或完整性的断裂以及中断,常发于骨质较为脆弱的老年人群以及儿童人群,中青年发生较少。而多数骨折患者为一个部位出现骨折,只有较少数的患者为多发性骨折,在病发时,患者骨折处会有出血以及剧烈疼痛的症状,甚至会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内脏损伤、休克。若不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极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使得患者情绪状态极为不稳定,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压力,使得患者预后不佳,生活质量变差。因此,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骨折的护理方式做出分析。
1 骨折
骨折是指人体骨骼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的一种疾病,此病的发生可在患者全身任意一处或是多处,多发生于儿童、老年人群。发生原因多由于暴力直接作用在人体骨骼某一部位,造成骨折的发生,同时常伴有软组织损伤,例如车祸、击打等;另外间接的暴力通过杠杆作用以及扭转作用等也会导致骨折的发生,例如坠楼伤,患者由于重力的关系使其向前屈曲,导致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出现爆裂性骨折;而还有一种则是因反复、长期以及轻微间接和直接损伤也会使人体某个部位发生骨折,其可称为疲劳骨折。
2 护理方法
2.1 护理观察
观察患者精神、情绪、饮食营养等状况,确定其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合适等;若患者有疼痛症状出现,了解其疼痛性质以及确定造成疼痛的原因;观察患者全身以及骨折局部情况,是否有水肿、出血、发热、放射痛以及感觉异常等体征;给予患者有效的缓解疼痛办法,同时进一步确定患者疼痛原因。检查患者体位是否正确,其肢体是否按照要求摆放固定;患者患肢外固定处与其身体受压处是否出现破溃、红肿等情况;在手术治疗后,其手术创口是否有出血、渗血等现象;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后,患肢是否有疼痛产生。
2.2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作为临床影响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骨科患者均伴有部分疼痛以及功能障碍,并且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一方面希望有更好的治疗,而另一方面又担心手术效果以及疼痛。同时对手术疑虑重重、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术中出血等情况,使得患者极易发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其生活,使其保持心情舒畅;科学有效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生活护理
在饮食上做到营养丰盛,刺激患者食欲,对于上肢活动不便患者则需喂饭。多食青菜、萝卜、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帮助骨痂生长以及愈合伤口;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养成具有规律性的生活方式,保持自身心情愉悦。根据自身情况,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消除思想顾虑,锻炼工作需循序渐进,锻炼范围以及锻炼次数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逐渐提高。若在锻炼过程中,患者出现疲劳或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则立即停止锻炼;锻炼时患者患肢出现肿胀,若休息后肿胀消失可继续锻炼;若肿胀逐渐加重,则需停止锻炼做进一步检查。
3 结束语
临床治疗骨折患者,根据其病情的不同特点,提高其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经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护理问题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