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承与创新
——传统建筑院落空间与未来社区的探索
2020-12-23姜树春泉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福建泉州362000
姜树春 (泉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通过对传统建筑院落空间与邻里多场景的研究,结合传统建筑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课题,在当下建筑新旧建筑风格融合转型中,分析了传统建筑院落空间的精华,在材质、形制上提炼传统建筑元素,并引入创新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创新,赋予院落空间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邻里场景。
1 沿袭传承传统建筑精华的意义
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的精华,是地域文化的自信体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1]。只有尊重地域文化,认同地域建筑特色,才能较好地保护传统建筑地域文化,从根本上实现保护和传承同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更多外来的差异文化,做到多种文化兼收并蓄,并不失本地域文化传统建筑特色,这对传统建筑的长远发展及其传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2]。
1.1 传统建筑群体院落空间美学特色
传统建筑善于借用合院体系中的街坊、里巷、院落的概念,创造了具有群体聚合又有归属感的院落空间。在满足功能基础上讲究空间韵律,建筑群体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整体布局,中轴线左右两侧对称或均衡布置,又以庭院为单元横向拓展,建筑群体就是以重重院落一个个相套向纵深发展,而以横轴线为主的横向发展则配置以门道、走廊、围墙等建筑,分隔成若干却又互有联系的庭院。在空间层次上层次渐进变化,以开放城市空间到庭院空间及私家空间三个层次组合关系为主线,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通过主干道与步行林荫道相衔接,并将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完全分开。入口设院门及通透的院墙作为院落的前奏空间,建筑群落围合成合院形式,在入口和中庭部位留出较大公共活动空间,人们由城市外部开放空间进入组团公共庭院,再进入院落,然后进入私家空间,并通过院墙、院门及通透式小围墙形成可供邻里交流的庭院空间,经过不同层次的庭院相邻空间,经过了一系列的室外邻里空间,使邻里交往成为一种必然,极大地加强了传统密切的邻里关系。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观[3]。
1.2 传统建筑院落与社区环境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特别重视建筑的群体组合美,建筑的群体组合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又灵活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仅考虑了建筑内部各功能与外观相互协调,也特别注意建筑与社区环境的相互融合,在建筑与景观间塑造很多小品与植栽树种,进入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后,曲径小道步移景异,建筑层次高低错落有致,传统建筑元素花饰的运用充满灵性,因地制宜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这样富有特色的建筑与环境景观生态有机融合,给人以古朴清新的感觉,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相协调,创造出和谐共生的建筑与环境[4]。
1.3 传统建筑材料结构、色彩、细部等美学提炼
对于传统建筑而言,运用于建筑物的柱饰、栏杆、屋顶等细节部分的装饰符号,就是汲取传统建筑的几何纹样、图案等特有元素,加以提炼并创新,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汲取各方先进文化精华,保留下传统文化的元素,并结合新时代要求创造运用新元素,既增加了地方文化特色又不失创新,形成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5]。
2 技术创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对传统建筑有了认知,努力弘扬本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地域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共识,还需提炼地域特色精华。演绎有地域风格的现代建筑文化,就要正确尊重传统文化的延续。不是简单地模仿抄袭传统建筑元素,而是要深刻地研究其历史文脉内涵与地域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都在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也不断进行融合并形成多元文化的综合体。通过分析传统建筑的艺术形象造型元素,在继承中努力创新,使传统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都达到了建筑功能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2.1 传统建筑商业街区的打造
传统建筑如何结合现代新功能元素开发成有价值又有文化底蕴的新建筑,成为可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合理利用传统建筑成片开发改造的基础上,突出街区主题,引入时尚元素,打造新商业概念街区,创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又新颖时尚的空间,使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2 新型材料的使用与现代技术的应用
建筑形态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社会在发展、现代技术在进步,建筑新材料也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工程做法逐渐被新技术、新工艺所取代,并且在节约土地资源和环保节能等方面要求更高。如传统建筑的木门窗、木制品构件被铝合金门窗、饰物构件取代,传统建筑外墙黏土实心砖被空心砖取代,传统油漆彩画工艺运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建筑智能化网络系统等这些现代的技术工艺得到广泛地应用,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并赋予传统建筑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2.3 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创新
①应用CIM数字化建设平台:建立统一的社区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社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CIM平台功能向城区拓展,运用到城区的联片开发建设。②空间集约开发:TOD导向开发强度梯级分布、“疏密有致”空间布局、功能复合、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地下管廊集约规划布局建设,基本实现资金平衡;公共服务设施与交通站点无缝衔接;充分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③建筑风貌与立体景观层次:采用地面、平台与屋顶、垂直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立体多层次复合绿化系统;按均好性要求配置空中花园阳台;基于地方风貌基底与城市肌理,建立完整风貌控制体系;打造社区文化标志建筑物(含构筑物)。④绿色节能应用模块化:应用绿色建材、建筑装修一体化;提供模块化户型组合和菜单式个性装修等定制服务。对标绿色建筑全覆盖要求,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争取不低于新标准。⑤综合配置共享空间:建设综合型社区邻里中心,分散配置街坊共享空间,通过建筑底层架空开放等形式,创造开放共享空间。
3 院落邻里空间场景分析,打造未来社区
3.1 塑造多元互动、紧密联系的邻里文化
营造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区的人文价值体系形成。围绕相关的邻里文化元素,通过以下表现形式,加强塑造未来社区邻里文化,在整体视觉形象上强调色彩、形态方面的艺术化打造,创意化融入文化元素,增强社区文化形象的可识别度与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2 打造组团式的邻里空间关系
首先满足居民各类功能需求,不同年龄段群体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专属活动空间,又必须有相互交叉活动场所;其次因地制宜的空间组织形态,多样化的活动空间,鼓励短距离出行,各种活动相互毗邻,所需时间和能源较少。特色文化公园、广场开放式交流、放松休息功能;利用有盖连廊打造公共空间,社区封闭式管理空间,半封闭式交互需求功能,进行文化展示、交流学习。
3.3 打造社区慢行交通系统
社区内部封闭式管理空间实现人车分流。提高社区慢行交通网络密度,配置社区风雨连廊等。
3.4 智能共享停车及接口预留
建立智能停车系统,提供车位管理、停车引导等功能;通过共享停车提高车位利用率,实现5分钟取停车。应用自动导引设备(AGV)智能停车技术等。完善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预留车路协同建设条件,如无人驾驶、智能交通运行等。
3.5 营造互助氛围,打造邻里数字与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邻里公约、规章等形式建立起软性、硬性的制度,实施社区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制度。构建一个互助共享交流线上社区平台,含非货币介质服务应用功能,可以完成统一的时间支付、自愿支付。依托“社情通”,将居民可共享的资源、所需的服务(居住房源共享、闲置物品发布、共享技能发布、社区活动发布等)在线发布。搭建居民一站式综合办事平台,提供社会保障、车主服务、生活缴费、医疗询问、文化娱乐等功能,通过该平台实现消费与需求信息匹配。
4 结语
泉州城南片区整治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断追求院落空间形态的创新,并着力挖掘外观和造型的地域风格,无论在组团布局、院落空间、商业业态还是选材用料、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匠心独具。项目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在2003年度优秀住宅小区设计中的评选中获得福建省优秀城镇住宅小区设计省优一等奖和建设部城乡建设优秀设计部优三等奖。这得益于项目整个实施团队多年来对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的深耕解读与锐意创新,通过寻求传统地域文化和现代时尚生活的契合点,将传统建筑院落空间格局蕴含的地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并创造性地融入现代生活和未来社区理念,这也为今后城市旧城改造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的探索提供了成功典范。我们相信创作更多这种传统地域文化与时代新风尚相融合的优秀建筑作品,必将取得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