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既病防变”思想谈不同体质患者的生活策略
2020-12-23蔡晶茹刘明超刘德山
蔡晶茹,刘明超,刘德山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0 引言
体质,又称“禀质”、“形质”等,是一种在人体中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在中医学中是指先天获得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都相对稳定的个体化的特性[1]。早在《黄帝内经》中就零散记载了有关体质的描述,如根据五行分类的木、火、土、金、水形之人。在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最早提出了体质分类的思想,如“木火体质”、“阴虚体质”等。目前获得广泛共识的中医体质分类法是由王琦教授提出的9 种基本的体质类型[1]。
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可追溯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有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三级预防思想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针对临床患者,在疾病初期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除开具处方,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类型提出个体化的日常生活起居宜忌建议,有利于遏制病情的蔓延和恶化。早在两汉时期,张仲景就已经做出了示范——其在《伤寒论》中指出患者服桂枝汤后,还应当“啜热稀粥一升余”、“温覆令一时许”、“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而对于平素好饮酒之人,由于其体内湿热内蕴,则不可给予桂枝汤。
现将根据中医基本体质分类的患者日常生活宜忌进行陈述,旨在充实“既病防变”理论,将体质与预防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因王琦教授提出的9 种中医基本体质中,平和质属正常生理状态,故不在陈述之中。
1 气虚质
气虚质是指由于素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不足,致使元气不足,以气短、自汗、疲乏无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体质[2]。王琦等组织的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指出,气虚质在8 种偏颇体质中占比最大[3],应当引起重视。
1.1 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气虚质患者本已元气不足,而辛辣之物有很强的发散作用,故饮食中不可食用如辣椒、胡椒等辛辣之品,以免破气耗气。葱白虽可作为发汗解表药,但对于表虚多汗之人,应当慎重服用,以免过度耗散阳气。气虚质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粳米、糯米、南瓜、胡萝卜、木耳、大枣、羊肉、牛肉、驴肉等食物。
1.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由于此种体质类型的成因是先后天之不足,体质较弱,故应天冷时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适量锻炼,不可过汗。现代人常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内经》有云“劳则气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气虚质的比例[3],因而人们应当合理的安排工作与生活,做到劳逸结合。
2 阳虚质
阳虚质是指素体阳气不足,以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体质[2]。
2.1 饮食注意事项
阳虚质患者本已阳气不足,故不可再进食寒凉之物,如冷饮、冰淇淋等,以免折伤阳气。除此之外,梨、柿子、木耳、香菇、苦瓜、冬瓜、绿豆、海带、蚌肉、蟹、鸭蛋等也应当少食或禁食。梨和柿子作为水果常易贪食,但两者均性凉,对于本已阳气不足的患者来说多食会加重脾胃虚寒。易虚寒便溏之人应当慎食木耳,《药性切用》中称“大便不实者忌”。脾胃寒湿以及气滞者当禁食香菇,清《本草求真》称其“性极滞濡,中虚服之有益,中寒与滞,食之无不滋害”。海带、蚌肉、蟹则因产于水中,性寒,《本草衍义》中称蚌肉“多食……动冷气”,《雷公炮制药性解》谓蟹“多食令人伤脾吐泻”,因此对于脾胃虚寒者应当慎重食用。鸭蛋虽能滋阴,但不宜多食,《日华子》云“多食发冷疾”。阳虚质患者可在膳食中增加核桃仁、韭菜、生姜、莲藕、鲤鱼、羊肉、鸡肉等食物的摄入。
2.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不足,则卫气虚弱,防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对阳虚质患者来讲,更易感受风寒之邪而病感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视气温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受风。在炎炎夏日,使用空调时也应当避免过低的空调温度,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中亦犹感受寒邪。当代人因为工作、娱乐等原因,熬夜已成常态。然而子时(23 点至第二天凌晨1 点)是一天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一时段,阴气将达到最盛而阳气渐渐萌发,若不能顺应天时按时休息,则会折损阳气,《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虚质患者应尽量做到早睡。此外,还应当多进行室外锻炼[3]。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云“劳则阳气衰……行住坐卧,各得其宜,不可至疲倦”,过度的劳累会损伤阳虚质患者本已不多的阳气,故无论是锻炼还是游玩、劳作,都应适度。但又不可不进行锻炼,《易经》云“动则阳生”,人体只有处于运动之中,阴阳才能消长、转化,致气血流动,进而滋养脏腑百骸,最后达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
3 阴虚质
阴虚质是指素体阴液不足,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体质[2]。
3.1 饮食注意事项
阴虚质患者本已精血津液不足,故不可再食用味辛性温热之品,如大蒜、韭菜、生姜、芥末、胡椒粉、荔枝等,以免进一步耗伤阴液。大蒜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已被证实在肿瘤、心血管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4,5],但因其味辛性温,属气之厚者,《内经》有云“气厚者为阳”、“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故对于阴虚火旺之人,应避免食用。韭菜同属味辛性温之品,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称“火盛阴虚,用之为最忌”。生姜性纯阳,作为发散风寒药,阴虚内热者食之可使阴液更加亏虚。《本草纲目》中记载荔枝多食可“龈肿口痛,或衄血”,故应当慎食。对阴虚质患者来讲,多食多汁水果如西瓜、梨等,可以清热生阴液[6];此外,小麦、青豆、银耳、百合、藕、黑木耳、乌骨鸡、鸭蛋等也可起到滋阴效果。
3.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作为“滋阴派”代表人物的朱震亨,其提出的“相火论”就指出除了饮食厚味之品外,房劳过度和情志过极亦是造成人体阴精不足的原因。人体本是处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若不断受到外界情志或情欲等刺激,则人体脏腑时时处于亢进状态,相火就极易妄动灼伤阴精。阴虚质患者本就阴精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应当节制房事,调整心态,少与人争执,做到“恬淡虚无”。日常锻炼也不宜进行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可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传统的体育项目[7]。
4 痰湿质
痰湿质是指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停聚成痰饮水湿,以形体肥胖、口黏苔腻、皮肤油脂较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体质[2]。
4.1 饮食注意事项
痰湿质患者多因脾胃运化能力不足,不能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从而凝聚成痰,因此对于柿子、西瓜等应当少食,过食可加重痰湿。柿子性凉,生食可加重脾胃虚寒,致使脾胃运化的能力更加不足,痰浊益生。西瓜为夏日解暑必备之品,许多人为求解暑而贪食,但中寒湿盛者应当禁食,《本草纲目》有云“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此外,由于痰湿质之人体重多为偏重甚至超重,高热量高脂肪食品也应当少食,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增加赤小豆、白扁豆、大蒜、黑木耳、芦笋、萝卜、洋葱、山楂的摄取。
4.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吴晴鸥[8]通过比较180 例痰湿质和平和质人群的一般资料及日常饮食习惯,得出相比于平和质,痰湿质人群中脑力劳动者的占比更大,锻炼更少。脾主四肢,四肢的舒展、运动可以促进脾胃腐熟运化饮食物,而长期伏案工作、锻炼不足,也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故痰湿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游泳、骑行、慢跑、瑜伽,每次运动不少于30min,每周运动至少2 次。睡眠应当有规律[9]。日常可按摩气海、关元、丰隆、阴陵泉、中脘等穴位。
5 湿热质
湿热质是指体内湿热内蕴,以口苦、苔黄腻、面垢油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体质[2]。
5.1 饮食注意事项
湿热质患者本已湿热蕴结,故不可再食用不易消化、可加重脾胃负担的食品,如糯米、赤砂糖、饴糖、猪肉等。糯米虽味甘,但其粘滞难以消化,阻碍中焦气机升降,故不宜多食。赤砂糖虽可和中助脾,但对于湿热中满的患者而言,其可生胃火,助湿热,故应谨慎服用。饴糖是用高粱、小麦等含淀粉的粮食为原料制作的,对脾胃运化无力、湿热中满的患者而言,难以将其运化为水谷精微,反而会加重湿热。猪肉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食,对湿热质患者来讲,不宜多食,《本经逢原》中称之可“助湿生痰”。湿热质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取绿豆、苦瓜、冬瓜、四季豆、鸭肉、鲫鱼等。
5.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酒作为一种饮品,稍饮可以活血化瘀、载药上行,但却不可过量,《本草发挥》中有“丹溪云:《本草》只言其热而有毒,不言其湿热”。过量饮酒可以助热生痰,加重痰热内蕴。在我国,烟民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香烟属于燥热之品,肺为娇脏,主通调水道,吸烟可损伤肺脏,使得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继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导致津液代谢失常,痰饮内生,加之香烟的燥热之性,使得痰热互结。因此湿热质患者应当戒烟戒酒。
6 瘀血质
瘀血质是指体内血液运行不畅,以平素肤色晦暗、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体质[2]。
6.1 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五味中的咸与血瘀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阐述。在《素问·五味生成篇》中有“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盐者胜血”、《灵枢·五味论》中有“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素问·宝命全形论》有“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故在日常的饮食中,应当减少咸味食品的摄入[10]。酸能收能涩,饮食中过食酸性食物,则收敛气血,致血行不畅,更易加重瘀血。有调查显示[11],瘀血质与喜食炙热烧烤类食物存在关联性,故在饮食中也应当注意。瘀血质患者可适当增加黑大豆、莲藕、慈姑等的摄入比例。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桃仁虽可活血化瘀,但因其有小毒,故不可过量服用,孕妇应当慎用。
6.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王琦等[3]调查显示,在偏颇体质中女性瘀血质人数明显多于男性。叶天士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若因大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则血随气逆,肝主藏血的功能失职,故致出血,如若未能及时排出体外或者被吸收,则久而成瘀;若因心中愤懑,则肝气郁结,导致血行不畅,也可出现瘀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稳定情绪,调节情志,以愉悦的心情面对生活。此外,还应当少食冷品、避免风寒,若感受寒邪,则脉道紧缩、血液运行不畅,亦可以加重瘀血。
7 气郁质
气郁质是指长期情志不舒而致气的升降运动失去平衡,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焦虑脆弱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体质[2]。
7.1 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患者气机郁滞日久,饮食中更不应食用辛辣之品,以免诱使气郁化火伤阴或使本已出现的热象更为明显,心火亢盛,则易扰乱神明。此外,肝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肝气郁结时,肝木易克伐脾土,因此粘腻厚味之品也应当少食,以免阻滞中焦气机。而莱菔可下气,对气郁质患者较为适用。
7.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由于女性性格偏于内向,内心情感活动较为丰富,情绪更容易被影响,当情志不畅时肝主疏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肝气郁结。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也使得上班族因巨大的压力而易于形成气郁体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平衡工作与生活,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心情愉悦;重视精神方面的疏导,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玫瑰花作为中药可理气解郁,日常中可作代茶饮每天泡水引用。江晓玲等[12]研究显示,气郁质与失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因而气郁质患者也应减少浓茶、咖啡等兴奋性较强的饮品的摄入,以免加重失眠。
8 特禀质
特禀质多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引起的一种体质缺陷,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症状[2]。钱会南等[13]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特禀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出生时父母双方的年龄、出生后的喂养方式等都会对特禀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在幼时即注重预防。
8.1 饮食注意事项
特禀质患者在饮食中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避免食用可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蚕豆、虾、蟹、杏仁等。
8.2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对重庆地区儿童居住环境的调查显示,潮湿的环境与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呈明显相关性,经常晾晒被褥是预防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保护性措施[14]。除此之外,大气环境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Fei'er Chen 等[15]研究表明长期接触PM2.5 可增加学龄前儿童的过敏性疾病或症状的风险,柴先奇等[16]通过对粤北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实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空气中PM2.5 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雾霾天气及时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成为不可缺少的防护措施。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可对体质进行调理[17],日常中通过按摩足三里与时间开穴法相结合、捏脊法、督灸法等[18-20]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特禀质及减少相关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9 结语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以及环境问题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偏颇体质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医家通过对疾病的探索,提出了三个预防总则,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通过对已出现症状的不同体质患者的饮食适宜与禁忌、生活起居、情志疏导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化的个性生活建议,将体质学说与临床密切结合起来,从“个体预防”上升到“群体预防”,有助于从群体入手及早地进行干预,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避免病情的进展,及时截住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