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020-12-23李影
李影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西梧州 5430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电子智能产品的普及、长期的不良坐姿、伏案低头等生活方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率在不断的上升。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及食管压迫型[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 病发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头疼等症,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视觉、神经等系统,甚至是引起猝倒,对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高度重视。 手术治疗可能会对患者原有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传统的单一非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中医的不断推进发展, 在其理论支持下推出了中医整脊复位手法,该种方法以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1 中医整脊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是由于患者的颈椎出现阶段性不稳定引起椎动脉扭曲, 使其受到挤压或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出现痉挛,从而因为颈椎基底的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症状[2-3]。 中医学中认为中医整脊复位手法能够通过对患者进行推拿正骨,极大地减轻对颈部神经、动脉造成的压力及刺激,使患者颈椎的稳定性以及力学恢复至正常状态。 而且中医整脊复位手法能够调整颈椎的外源与内源的稳定性,保持患者颈部的动静力性平衡, 能够对颈椎系统发生的紊乱起到调节的作用, 从而使患者的颈部筋骨能够重新发挥其正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4]。
2 中医整脊复位手法中的单一手法
2.1 旋转手法
旋转手法为临床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常用的手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认为病发后患者的经脉受阻,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筋脉出槽。其主要操作方式是取患者端坐位,实施手法的人站在患者的身后。 以左手旋转为例,用左肘放在患者的颌下,右手将患者的枕部进行托扶。 在两者的牵引力下对患者进行轻轻摇晃,使患者颈部的肌肉达到放松的一种状态后保持牵引力,将患者的头部往左方向进行旋转,旋转至有固定感时让患者放松,然后左臂稍用力突然左旋颈部,听到有弹响声后进行另一方向的旋转[5-7]。 王涛等[8]研究中发现,旋转手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有效地起到治疗的效果。 而且该种手法的操作比较简单,其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而且不会受到场地的限制,具有可反复性操作的优势。 但是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法的人要保证操作的规范以及力度的适中, 保避免在治疗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推拿理筋手法
推拿理筋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其手法具有很多种,常见手法为颈肩部舒筋法、颈肩部点穴手法、降逆止眩手法、清利头目手法以及宁心安神法等[9]。推拿理筋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推拿操作,其手法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对患者进行推拿的干预能够增大患者椎间的间隙及椎间孔,极大地缓解对神经、动脉造成的压迫;还能够促进患者颈间的血液流通,使患者血液的黏度、降低,从而减少血细胞在病变组织的聚集作用, 从而达到疏通血液的作用;同时对患者实施推拿手法还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够对疼痛神经感受器的传入起到影响, 激活机体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促进致痛、致炎物质的分解以及排泄,达到止疼的效果[10-12]。
2.3 舒筋通络法
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放松患者的颈、肩部、上臂以及胸背的肌肉,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作用,从而达到舒筋通络、解除粘连的功效。主要操作方法是取患者俯卧位,实施手法的人在患者的一侧进行一指禅滚法的方式来放松患者肩颈部的肌肉,然后去患者侧卧位后用按揉法对患者的椎旁线颈段按揉10 min[13]。通过对患者实施揉捏的手法能够对患者出现痉挛的肌肉组织起到消除痉挛的作用,从而恢复其基底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3 中医整脊复位手法中的联合手法
3.1 手法配合药物治疗
患者在进行中药治疗后再进行手法辅助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向玉等[14]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后加以中医整脊复位手法治疗,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姚彤等[15]研究将桃仁、赤芍、苏木等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驱寒的中药装入布袋中,煮沸后给予患者热敷。 研究组患者热敷之前对患者实施旋转手法,对照组只进行热敷操作。 治疗后3 个月对患者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15%, 表明给予患者中药治疗后再进行旋转手法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
3.2 手法配合针灸治疗
针灸是通过刺激患者的不同的穴位对患者采取治疗的一种方式,常被应用于各种颈椎病的治疗中。 因该种方法操作简单、 安全性较高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其治疗的效果还有待提升。朱琳琳等[17]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进行百会、 风池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后又加推拿理筋手法进行治疗,其结构显示,研究组的治愈比高对照组25%,总有效率比高对照组11%。 同时PandaS[18]的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进行针灸后加舒筋通络法治疗,其结果显示,研究组40 例患者在联合治疗后有32 例患者痊愈, 而对照组仅仅只有25 例。 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痛疼大多数是因为患者的病变组织血液流通障碍引起的, 疼痛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血液流通情况改善越好,其治疗的效果更好[19]。
3.3 手法配合针刀治疗
针刀法是目前临床中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其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针刀对患者经皮微创从而使患者的组织达到一种相对松解的状态,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颈部肌肉的水肿、 粘连程度以及紧张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患者颈部的各个组织在发生瘢痕粘连、挛缩后能够影响到肌纤维,使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患者颈椎的活动,临床中采用针刀对患者的组织进行松解,增生以及纤维化改变的软组织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对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刘福水等[20]研究中应用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后给予患者辅助推拿理筋法,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明给予患者针刀治疗后配合手法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
3.4 手法配合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通过各种仪器对患者进行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以及超短波等现代的治疗方法[21-22]。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电流对患者的病变组织的肌肉进行作用, 从而能够达到止疼消炎、活血化瘀、缓解粘连组织的作用。 该种方法能够极大地缓解患者出现的组织肌肉紧张、 水肿等问题,降低组织对其造成的压力,从而缓解临床的症状,对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23]。 周德春等[24]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应用超短波治疗后,给予舒筋通络法的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在给予患者进行超短波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给患者产生一定的麻木震颤感,在治疗后给予患者一定的按摩手法不仅能够消除治疗过程中带给患者的不适感,而且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25]。
综上所述, 中医整脊复位手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无论是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法,还是在进行合适治疗后对患者实施其他方法辅助, 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医整脊复位手法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理筋、活血、消除粘连为主要的治疗目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患者所承受的能力进行分析而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过实施中医整脊复位手法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患者椎体出现的紊乱功能进行调节, 使患者的小关节能够恢复至正常的位置,从而改善了颈椎动脉、神经以及各个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 降低了对颈动脉造成的压迫以及刺激,从而改善患者颈椎基的血流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在给予患者实施中医整脊复位手法中,虽然不受空间的限制, 但是要注意施法过程中的规范以及力度,根据患者不同的承受能力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法,使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得到双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