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村“牛”人

2020-12-23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养牛大棚村民

与记者交谈时,村民张喜芳的手机不时响起。“都是汽车4S店打来的电话。我跟张书记学养牛挣了些钱,打算买辆车。”张喜芳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在朝阳县台子镇东窑村这个人均不到两亩地的村庄,村民买车、买楼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1.3万元。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这个依靠养牛、种大棚富裕起来的村庄,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有一个很“牛”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宏生。

路到门口,水到地头

在村里的老少爷们儿眼里,张宏生的确很“牛”。

高中毕业就经营红砖厂;2010年在全镇第一个搞大棚种植,一下子就建了10个暖棚,忙的时候雇30多人帮工,种植豆角、茄子和香瓜等反季果蔬,春节前后香瓜上市,供不应求,1斤能卖到15元;2011年又投入300万元,第一个成规模饲养黄牛,一头牛9个多月长成卖出,能净赚1万元……靠着精明和勤劳,年轻的张宏生赚得盆满钵满。

台子镇党委和村里的老党员们都“盯上”了张宏生。镇党委按照上级要求,在全镇11个村大力培养“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张宏生完全符合条件。村里的老党员都说,这孩子有头脑、不张扬,能带领大伙儿过上好日子。

2013年,32岁的张宏生当选东窑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东窑村,村民大多靠种植玉米和外出打工为生,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村集体经济财源枯竭,没有钱搞基础设施建设,村路崎岖不平,一到雨雪天,大伙儿就都出不了村。张宏生认为,“要想富、先修路”,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为村民奔小康铺就一条平坦的道路。

说干就干。县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张宏生挨个部门跑项目、要资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盼了多年的水泥村路和上山作业路成功立项。

路面要取直、拓宽,不可避免地要把一些村民占用的路面清空,还要占一点儿墙角地头。为把好事办好,张宏生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群众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分头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工程动工后,张宏生和村委会老主任开着铲车从东往西推,没白没黑地盯在工地上。当年,4.7公里村路硬化完成;次年,6公里长、3.5米宽的上山作业路修建完成。

对于农业来说,路好比血管,水就是血液。上任两年时间,张宏生多方争取资金,新打浇地水井14眼,山地铺设浇水管道2万多米,建设大凌河流域治理护岸坝1500米,全村2460亩平地和1000亩林地全部成为水浇地。往年全村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浇一遍的土地,如今3天就能浇完。张喜芳告诉记者,在今年朝阳县大旱的情况下,他家的玉米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实现了增收,亩产达到900公斤。

东窑村有座桥,是全体村民进出村屯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2017年一场暴雨,桥墩被洪水冲垮,桥面晃晃悠悠,不仅不能过车,人走上去也提心吊胆,给村民出行和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张宏生向县财政争取到20万元建设资金,对桥梁进行翻修。在修建桥墩时,由于桥下的排洪道有4米深,大型机械下不去,张宏生喊一嗓子,村民们纷纷出动,用自家的三轮车运输和人抬肩扛,把施工材料送进深沟,保证了工程进度。当崭新的桥梁矗立在村庄时,张宏生瘦了一大圈。

张宏生在养牛场忙碌着

兴两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路通业兴。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村民们也放开手脚,勇闯富路。张宏生把自己的生产技术和致富经验倾囊传授给广大村民,成效如何,咱们听听村民怎么说。

几年前,村民张喜芳靠开翻斗车拉建材维持生计,受行情影响,一个月能干半个月活,到了冬天不能施工,只能干闲着。2015年,他一边开车,一边开始在自家庭院里养牛。张宏生成立的养牛合作社帮着买牛卖牛,请来专家讲课,有疫情提前通知,还帮着买兽药,为大伙儿解除了后顾之忧。很快,张喜芳从养殖3头牛发展到10头牛,腰包鼓了起来。最近,他跑到城里去看车,“打算买一辆SUV”。

村民丛子来开了十多年塔吊,每个月6000多元工资看着不少,但一年里只有半年有活儿。坐在30多米高的塔吊上,风一吹晃得厉害,自己胆战心惊,家人也提心吊胆。看到张宏生养牛致富,他告别塔吊,从几头牛开始,很快发展到几十头牛。“如今我家是‘三多’:牛多、农机多、挣钱门路多。”为了生产和销售,丛子来购置了搅拌机、铡草机、粉碎机、两台农用运输车,还有三轮车和四轮车;他还干起了经纪人,建了一座大棚,家庭收入“一年下来能赚一二十万元”。

如今,东窑村600户人家,有接近400户养牛,少的三五头,多的上百头,将贫穷的“帽子”甩得远远的。贫困户丛子杰靠养牛供两个孩子念完大学,逢年过节孩子从城里回来,总要去张宏生家坐坐,一口一个“叔”叫得亲亲热热。

饲养业红红火火,种植业也不遑多让。经过张宏生和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2019年,总投资150万元的蔬菜温室基地在东窑村下台子组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共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9栋,占地100亩,主要种植香瓜和豆角,经营模式为“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张宏生还率领全村人积极投身于台子镇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兴建日光温室大棚65栋,占地400亩,与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实现了技术对接,同时做到了统一建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张宏生的带领下,东窑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72人已全部脱贫。

村民要富,村集体也要富

为了学技术、找门路,张宏生自己开车、自掏腰包加油,走遍了阜新、锦州、葫芦岛等周边城市的很多地方。让村民们眼界大开的是,他还从北京引来一家酒厂。

“当时真是软磨硬泡才成功的,人家北京的企业,开始根本看不上咱,去了都不搭理。”张宏生笑着说,他偶然听一个在北京经商的朋友说起北京有家酒厂想找个地方建厂,就多次登门拜访,最终用诚恳的态度和明显的优势打动了投资商:东窑村位于大凌河南岸,取水和交通都很方便;村子实现了水浇地全覆盖,粮食旱涝保收;养殖户多,废渣和酒糟可以就地消化。最终,投资3200万元的月阳花酒业落户东窑村,每年交给村里承包费5万元,为东窑村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臂助。

此外,蔬菜温室基地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退田还河等政策性补助也能给村集体带来每年10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张宏生先后被授予朝阳市、朝阳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当选为朝阳市党代表。2020年4月,张宏生又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实现了“一肩挑”。“头衔”多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张宏生说:“我愿意为村民变富、村庄变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这个“牛”人,总是那么低调。

猜你喜欢

养牛大棚村民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