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河山隧道安全进洞施工关键处理技术研究

2020-12-22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进洞管棚测线

1.天河山隧道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天河山隧道呈东西走向,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和河北省邢台市交界处,穿越太行山山脉,隧道进口位于左权县拐儿镇骆驼村北侧的山坡上,出口位于邢台县白岸乡水村西侧的山坡上。太行山脉总体为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全长11695m。隧道一般埋深100m ~300m,最大埋深615m,该隧道为单面坡、单洞单线隧道。

天河山隧道所穿越的太行山山体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粗角砾土和碎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粉质黏土、细角砾土和粗角砾土,寒武系上统页岩石灰岩互层,寒武系中统页岩石灰岩互层,寒武系下统页岩石灰岩互层,震旦系下统串岭沟组砂岩和常州沟组砂岩。

该段线路位于太行山区,由于该段区域太行山山系庞大,地下水蕴含能力较强。地下水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降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砂岩层间水,岩溶裂隙水与砂岩的层间水多层状分布,且通过构造带实现由上向下的联通,形成补给和排泄关系。本文结合天河山隧道正洞进口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详细介绍天河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处理技术,对正洞进洞施工方法进行分析,监控量测布置及数据分析。

1.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该段路线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隧道突水、涌水涌泥;二是岩爆;三是高地温、软弱围岩塌方变形、缓倾岩层的塌方掉块[1]-[3]。

2.超前地质预报

结合隧道的地质条件,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雷达与红外探水相结合的方法,确保预报的准确性[4]-[5]。

2.1 地质雷达法

2.1.1 测线布置

由于掌子面凹凸不平,为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保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此次采用测点方式采集数据,在距掌子面底部0.5m和2m处分别布设一条测线,共计2条测线,测点间距0.1m。测线布置如图1所示。

2.1.2 地质雷达成果

运用Gredwin2软件对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时间距离归一、背景去噪、水平带通滤波(时间域)、道间能量平均、垂直带通滤波(时间域和频率域)等处理,最终得到地质雷达解释图,如图2所示。

图1 测线布置示意图

图2 LO1雷达测线成果图与LO2雷达测线成果图

图3 掌子面测点数值

图4 红外探水成果图

图5 钢花管构造图

2.2 红外线探水法

采用HW-305T红外探测仪对掌子面往大里程方向30m、往小里程方向60m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分析如下:

2.2.1 掌子面测点数值

掌子面上24个测点的数值如图3所示,其中最大值为171、最小值为155,差值为16,大于所取安全值10。因此推断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红外辐射场异常,可能出现滴渗-线状出水情况。

2.2.2 红外探水成果

根据探测区域(从掌子面往已开挖段每隔5m布置一个测点),绘制曲线图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该段落红外辐射场正常,数据上下波动较小,结合现场开挖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推测该段落内具有含水构造的可能性小。

2.3 结果分析

掌子面围岩为砂岩,弱风化、红褐色,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较发育,呈块石状镶嵌结构,拱部无支护时可能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塌,需加强支护,掌子面围岩等级为Ⅲ级。

掌子面前方0-30m段内推断围岩发育情况如下:围岩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围岩较破碎,开挖过程汇总可能出现滴渗-线状出水现象;拱部易掉块,需加强支护和做好防水措施。

掌子面后方60m范围内可以看出该段落红外辐射正常,出现含水构造可能性小,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含水构造观测,定制防水措施,避免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

3.进洞施工处理

3.1 进洞超前长管棚施工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情况,进洞采用长管棚施工,对隧道待开挖岩体形成了超前加固效应,可提前预防隧道洞身软弱破碎围岩坍塌、下沉或松弛,平稳进洞。

管棚设置于隧道拱顶范围内,10m每环,管棚单根长度10m,环与环搭接不小于3m。钢管与钢花管交替分布,奇数号用钢花管,偶数号用钢管,管口环向间距中至中为40cm,外插角为3°- 8°,如图5所示。管棚选用φ108×5mm的钢管加工而成,用每节长4m-6m的热轧无缝钢管以丝扣连接而成。为保证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管总数量的50%,每环长管棚(长10m)。奇数号钢花管按照梅花型布设,每根钢花管预留孔径为10mm-16mm、孔间距为15cm的注浆孔,钢花管结构如图5所示。洞口段管棚设置1m厚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导向墙设2榀I 18工字钢架。同时,为防止注浆压力对隧道掌子面及洞壁的影响,可对周围一定范围内及待开挖面进行喷射混凝土,防止掌子面塌方。

注浆前须进行试验,确定注浆施工参数;注浆结束后采用M10水泥砂浆充填钢管,以增强管棚刚度。注浆采用隔孔灌注。注浆压力为0.5Mpa-2Mpa,并按照实际现场情况及时结束注浆(①单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1-1.2倍;②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注浆压力并稳定10min)。钢管和岩体周边空隙应充满浆液,注浆量及止浆应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规程施工作业,防止爆管、爆浆。注浆应交错进行,从低到高、从下而上。

3.2 正洞开挖

正洞开挖时,必须保证超前预支护效果,判断补浆与否,确定无需注浆后方可开挖。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选择施工方法,并根据地层条件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进口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开挖后及时施工做初期支护。

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开挖示意图如图6所示。循环进尺4.5m,为了保证开挖轮廓圆顺、准确,维护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及边墙采用光面爆破。

4.监控量测

4.1 监控量测布设

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每个断面设置一个拱顶沉降监测点,设置一条水平向收敛监测点(图7)。

4.2 数据分析

4.2.1 拱顶沉降数据分析

根据施工规范,选取双曲函数u=t/(a+bt)建立累计沉降量(u)随时间(t)发展的时态函数,绘制实测数据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回归方程曲线,两条曲线吻合度高,表明施工安全,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第20天沉降值为6.60mm,沉降率为91.21%;第40天沉降值为6.90mm,沉降率为95.40%;第60天沉降量为7.01mm,沉降率为96.88%。曲线趋于稳定,根据以上推算可知最终沉降量为7.23mm,管理等级为Ⅲ级,满足设计要求,可以继续施工。

图6 Ⅲ级围岩开挖示意图

4.2.2 水平收敛数据分析

根据施工规范,采用回归方程y=x/(1.7409+0.7511*x)建立时态函数,绘制实测数据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和回归方程曲线,如图9所示,累计值与回归值近似,说明施工安全。从图中可知,水平收敛累计收敛量为5.8mm,根据曲线预测最终收敛量为6.78mm,最大沉降速率为1.5mm/d,管理等级为Ⅲ级,满足设计要求,可以继续施工。

4.2.3 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根据施工规范,采用回归方程y=x/(1.7409+0.7511*x)建立时态函数,绘制实测数据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和回归方程曲线,如图10所示,累计值与回归值趋向一致,说明施工安全。当前沉降量为1.3mm,根据曲线预测最终收敛量为1.31mm,最大沉降速率为0.4mm/d,管理等级为Ⅲ级,满足设计要求,建议继续施工。

图7 全断面法施工测线布置示意图

图8 拱顶沉降数据回归分析图

图9 水平收敛数据回归分析图

图10 地表沉降数据回归分析图

5.结语

通过以上对天河山隧道进洞施工的调查、施工设计、监控量测数据分析表明:掌子面围岩等级为Ⅲ级,为砂岩,弱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拱部无支护时可能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塌,需加强支护;掌子面前方0-30m段开挖过程汇总可能出现滴渗-线状出水现象,拱部易掉块,需加强支护和做好防水措施;掌子面后方60m范围内可以看出该段落红外辐射正常,出现含水构造可能性小,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含水构造观测,定制防水措施,避免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进洞采用管棚支护,全断面法施工,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循环进尺长度为4.5m;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均属于Ⅲ级管理基准,变形量在规范规定范围内,施工安全,可以继续施工。

猜你喜欢

进洞管棚测线
考虑动态施工超长管棚预支护力学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
勇气掉进洞里了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大断面浅埋隧道管棚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勇气掉进洞里了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管棚超前支护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小球进洞了
八一煤矿采空区测线断面成果图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