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药学服务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用药依从性及病情控制的影响

2020-12-22郑慧漪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哮喘病药学支气管

郑慧漪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上海 200333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的常见病,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患儿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早防治或予以干预,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018年GINA发布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明确指出[1],哮喘患者经长期规范治疗后可延缓病情进展,达到完全控制病情的目的。可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哮喘病情控制及治疗[2]。然而在实际临床中,部分患儿及家属由于对支气管哮喘本身及药物治疗知识了解不深,再加上长期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致使患儿用药依从性降低,家属通常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3]。药学服务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予以规范性用药指导和督促,以保证患者用药治疗安全有效[4]。为探究多元化药学服务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用药依从性及病情控制的影响,特作如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10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5]的相关诊断标准;(2)目前病情控制稳定;(3)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有认知功能障碍、沟通交流障碍或视听说功能障碍等;(2)伴有严重肝肾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13岁,平均(7.6±2.0)岁,病情严重程度:18例轻度,10例中度。试验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13岁,平均(7.1±2.3)岁,病情严重程度:15例轻度,13例中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治疗方案相同,主要予以糖皮质激素抗炎、β受体阻滞剂平喘、化痰止咳药物等,必要时予以抗生素抗感染。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药学服务,即根据处方调配药物,并向家属认真交代药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并告知药物服用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等。

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多元化药学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服务。临床药师加强处方的审核,不定时抽取门诊处方、住院医嘱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保证用药合理。此外,药剂科不定期对儿科医护人员进行哮喘用药知识培训讲座,并在院内网发布相关哮喘用药新进展信息。(2)为患儿建立药学服务档案。在将患儿纳入研究时,为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内容记录主要包括患儿基本资料、疾病史、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最初发病时间、所用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并制订随访计划,告知患儿家属,取得其同意与配合。(3)为患儿家属提供院内药学服务。对于住院患儿予以药学监护,保证患儿药物应用准确,并适时予以不良反应监测,及早预防、及时干预。同时在患儿出院时及门诊就诊患儿开展集中宣教,以PPT形式介绍患儿家属支气管哮喘相关疾病知识,明确告知支气管哮喘是无法根治的,需通过长时间干预并采取阶梯疗法稳定控制病情,以纠正家属对疾病、治疗的错误认知,并介绍控制哮喘病情成功的案例以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治疗信心。同时,告知各种口服药物、吸入剂的正确使用量、使用方法、药物副作用及其防治措施,并教导家属学习控制病情药物与缓解病情药物之间的区别,以使家属能够规范用药,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此外,还需教导家属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可能诱发因素,引起家属的重视。(4)为儿童提供药学服务。在向患儿发放药物时,以互动问答的方式告知患儿药物使用方法、用量、用药途径以及哮喘诱发因素等,对于回答正确的患儿予以小奖品奖励。(5)院外药学服务。以电话、微信随访的方式了解患儿用药情况及病情控制情况,适时予以指导,并耐心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同时提醒家属患儿的复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1、3、6个月的用药依从性。选用中文版Mof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6],共包括8个维度的内容,每一维度按照0~3级评分(0分完全做不到,1分偶尔会做,2分基本会做到,3分完全做到),分值0~24分,<15分为依从性差,15~19分为依从性一般,20~24分为依从性好。总依从性=(依从性一般+依从性好)例数/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1、3、6个月哮喘病情控制良好率。选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进行评价,≥20分为病情控制良好,<20分病情控制较差[7]。

(3)比较两组患儿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的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1、3、6个月,试验组的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哮喘病情控制良好率比较

干预后1个月,两组哮喘病情控制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3、6个月时,试验组的哮喘病情控制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哮喘病情控制良好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x ± s)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儿的PEF、FEV1%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儿上述肺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的PEF、FEV1%较对照组要高(P<0.05),见表3。

3 讨论

相关流行调查显示[8],过去20年我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当前支气管哮喘已成为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并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用药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并对用药行为的执行程度[9]。本研究发现,干预后1、3、6个月试验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干预后3、6个月的哮喘病情控制良好率以及干预后6个月时患儿的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笔者推断多元化药学服务提高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而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哮喘病情,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前最新临床指南尚无有效的治愈疗法,患儿通常需长期应用吸入剂、口服药物以控制病情稳定,而不规范治疗不但会耽误治疗,还会加重病情,诱发哮喘发作[10]。相关研究报道[11-12],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家属由于对医学知识匮乏,过分期待治疗效果、对药物副作用顾虑以及对治疗费用担心等通常会出现病情稍好转自行停药或减量、或盲目增加剂量、更换药物等情况,进而诱发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因此,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进行药学服务干预使其规范治疗疾病是有必要的。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13],支气管哮喘治疗不仅需要临床医师准确诊治疾病,还需临床药师积极配合,对患者、家属予以药学干预,旨在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预防哮喘发作或防止进一步恶化。临床药师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药学干预主体,其职能主要是根据患儿病情、身体等多因素与临床医师沟通指导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为患儿制订合理可行的用药计划,监督患者规范用药,提高其依从性,促进病情尽快恢复[14]。本研究中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支气管哮喘患儿提供多元化服务干预,即从医院医护人员到患儿家属再到患儿,每一个环节药物宣教中临床药师均参与其中,提供相应的药物服务,最大程度保证哮喘患儿治疗用药合理安全,因此多元化药学服务干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患儿病情控制获得双赢的效果[15]。

综上所述,多元化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有助于临床较好地控制哮喘病情控制,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哮喘病药学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雨天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哮喘病人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