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协调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12-22李新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医师家属护理人员

白 屏 李新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急诊科,天津 300381

创伤患者是急诊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而急诊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广受肯定,其不仅有助于提升救治的效果,且是提高救治时效性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1-2]。国内外关于创伤协调护理用于急诊护理的效果研究虽不少见,但是其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针对性研究仍相对不足。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应用价值的有效评估指标[3-4],现有研究关于创伤协调护理质量的研究未见。因此,本研究就创伤协调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49.3±10.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0.5~110.3min,平均(30.2±6.7)min,急诊外科创伤TI评分结果:轻度者20例,中度者15例,重度者1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49.1±10.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1.0~108.5min,平均(31.0±7.0)min,急诊外科创伤TI评分结果:轻度者19例,中度者16例,重度者10例。两组急诊创伤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男女不限;急诊的创伤救治患者;患者和(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陈旧性创伤者;心脑血管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常规接诊后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畅通呼吸道,建立静脉通路,紧急控制出血,严密观察病情,进行安全转送。观察组则进行创伤协调护理干预,由一名护理人员作为创伤协调护理人员,从院外持续进行护理协调至院内诊治阶段,院外参与早期救治的护理工作,入院后与急诊护理人员共同进行救治工作的开展,与救治医师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具体情况,与检查科室进行提前沟通,与家属进行沟通,及时有效地实现患者、医师、护理人员、检查科室及家属等多方面的协调沟通,急诊救治后与病房进行有效衔接,沟通创伤及诊治相关方面的内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与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时间、检查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1)护理质量:根据本科室急诊创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5]进行护理质量的评估,对两组患者救治期间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分别对护理技能及物品准备等两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均换算为百分制,以≥95分为优良,90~94分为一般,90分以下为差。(2)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采用问卷的形式评估,对两组患者救治期间的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分为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等问卷,其中护理人员及医师为本科室的固定医务人员,而患者家属则为固定陪护人员,为直系亲属,且排除文盲者,由上述人员分别于每次就诊护理工作后进行问卷填写,问卷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前两项之和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及检查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的急诊救治时间及检查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构成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构成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技能及物品准备)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5。

表4 两组的护理技能评估结果比较[n(%)]

表5 两组的物品准备评估结果比较[n(%)]

2.4 两组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较大,其中急救时效性是救治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救治时效性的提升与整个救治流程的衔接处理效果密切相关[6-8]。科室与科室、医护人员及护患、医患之间的工作处理作为急诊创伤患者的重要方面,其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存在诸多亟待提升与改善的方面。创伤协调理念是应此要求发展起来的一类模式,其更为重视将患者整个救治流程的协调与紧凑化处理,提升各项措施的时效性,同时在各个部门及各类工作之间起到衔接处理,因此有助于急诊创伤患者的快速有效救治[9-11],但是该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率极低,且相关研究极为匮乏,因此对其的进一步细致探究极为必要。

表6 两组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比较[n(%)]

本研究就创伤协调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协调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其优势具体体现在诊救治时间及检查时间显著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急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诊护理,护理质量优良率、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因此提示了创伤协调护理干预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可能与创伤协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整个救治流程进行了系统化处理有关,其在细节优化与快速运行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14],同时创伤协调的应用有效优化了救治流程中的细节方面[15-17],在诊断、检查、治疗及护理中起到综合平衡与衔接作用,避免了各个环节的时间浪费问题,为救治成功率的提升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同时也为诊治与检查等各部分的沟通提供了条件[18-21],最终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创伤协调护理可显著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医师家属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