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研究

2020-12-22陈丽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脑出血气道肺部

陈丽君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广东惠州 516001

脑出血在临床中属常见性、多发性脑血管疾 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与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该疾病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身体各项机能受此影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若对并发症的出现未进行及时预防,患者治疗效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肺部感染为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此并发症的出现将加重患者病情[2-3],且易使患者各项功能出现衰竭情况,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尤为重要[4-5]。本院抽选90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应用在该类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1~12月接收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48~83岁,平均(63.3±4.9)岁,患者肺部感染时间2~10d,平均(6.54±0.31)d。研究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49~85岁,平均(63.3±4.7)岁,患者肺部感染时间3~9d,平均(6.39±0.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将CT与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2)肺部伴有啰音,胸片检查结果证实肺纹理存在增粗情况,痰培养存在致病菌;(3)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4)白细胞增高明显;(5)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深度昏迷的患者;(2)无自主能力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4)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5)对本研究存在异议,不愿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将传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仔细清除患者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保证其口腔卫生。观察患者是否带有假牙或义牙,若带有此物,及时帮助患者取出,并将头转向一侧,防止出现误吞等不良事件。定期为患者翻身,给予按摩,将床头抬高30°左右,告知患者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护理。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该年龄段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所需,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各项合理性需求,为其进行讲解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相关知识,使其对自身疾病认知度有所提升,并为其做出榜样力量,告知其与其病情相似治疗效果优异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进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2)病房管理。院内感染的产生和病房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应确保病房安静以及干净,并予以消毒。每日需要进行2次以上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为20~30min,对探访人数进行相应控制,保证患者休息时间,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定期对被褥进行更换,监测病房空气带菌量,保证病房内相对湿度达到40%~60%,定期使用84消毒液对病房内地面、桌面、窗台等位置进行消毒。(3)营养护理。对于有误吸和昏迷的患者,应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对于频繁发生呕吐的患者,应当对胃肠减压进行鼻饲。恢复进食后,多吃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饮。(4)强化基础护理。按时叮嘱患者用药,避免出现漏药情况,对于偏瘫患者,应定时进行局部按摩,给予其适当被动运动,促进其病情康复,为促进患者排痰,应每天给予其定时拍背,每次拍背10min左右。(5)合理化选用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若患者痰液较为黏稠,则将氨溴索与生理盐水溶和,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时间约为15min,并将气管外部使用生理盐水纱布包住,避免吸入灰尘,前期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避免患者出现菌群失调现象,进而加重感染,后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6)呼吸道管理。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处于昏迷、意识模糊状态,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可堵塞气道,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将其头部转向一侧,进行雾化治疗,雾化罐内水温调至35~38℃,对痰多患者进行有效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在吸痰过程中,注意管道深度应低于18cm,对于痰液较为黏稠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痰液稀释处理,而后根据相关操作进行吸痰,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而言,部分气道会在空气中暴露,极易产生感染以及干燥,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应进行气道滋润和湿化气道,气道随之形成保护膜,对气道中内分泌多余液体进行清理,同时将气道自身抗菌能力提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患者症状(咳嗽、发热)与体征(啰音、纹理增粗)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值视为显效,患者症状(咳嗽、发热)与体征(啰音、纹理增粗)显著改善,白细胞计数趋于正常值视为有效,患者症状(咳嗽、发热)与体征(啰音、纹理增粗)及白细胞计数无改善迹象,甚至出现加重视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6]。(2)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其中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7]。(3)利用焦虑评分表(SAS)、抑郁评分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变化,其中,SAS达到50分表示已经存在焦虑情况,SDS达到53分说明抑郁情况出现,分数越高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8]。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 ± s,分)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发病率越来越多,其中,脑出血为主要发作疾病。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发展,脑出血发病因素诸多[8-9],其中以血管硬化与血管畸形最为常见,已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头号杀手。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生活习惯存在必然联系,如情绪波动较大、吸烟、过度劳累、酗酒等。

脑出血患者相对来说卧床时间较长,易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此并发症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10]。脑出血患者通常因为情绪激动、用力过度时发病,患者患病后相对死亡率较高,大部分存活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包含运动、认知、吞咽和语言等。而脑出血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包含感染、降低免疫力和药物使用不当等[11-12]。患者出现充血或者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加了黏稠物的分泌,对气道产生堵塞,从而出现排痰困难和咳痰等表现,为此应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进而提升其生存质量[1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 ± s,分)

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护理原则为“以患者为中心”对其展开护理服务,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其各方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保证其预后效果。将其应用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效果较为显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将其心理障碍消除,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更为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14],有助于患者自体和整体功能恢复,以此提升康复训练配合性。对患者神经功能予以恢复,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升。病房管理及营养管理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环境,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严格控制患者日常膳食,增强其免疫力与抵抗力。合理化抗生素药物使用,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菌群失调情况,避免患者出现耐药性。呼吸道管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态,提升整体治疗效果[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继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气道肺部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