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辐射剂量

2020-12-22简能日罗一纯高荣慧胡航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造影血栓导管

简能日,周 轩,罗一纯,高荣慧,胡航佳,袁 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师直接处于辐射暴露状态,不利于健康。既往研究[1]显示,患者接受一次脑血管造影所受辐射剂量相当于(22.15±8.64)次头部CT平扫,使得介入操作带来的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重视[2-3]。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 ADAPT)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颅内血管急诊取栓方法,利用抽吸导管在血管闭塞近端施加吸力,并将血栓吸入导管腔,进而实现血流再灌注[4-7],但目前关于ADAPT辐射剂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比观察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辐射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5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按照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常规支架取栓),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操作。ADAPT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44~87岁,平均(67.8±11.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6.90~34.03 kg/m2,平均(23.40±3.90)kg/m2。支架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46~88岁,平均(73.1±11.0)岁;BMI为18.42~28.76 kg/m2,平均(23.30±2.90)kg/m2。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发病时间≤6 h;②CTA示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CT灌注扫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6分;④患者家属签署急诊取栓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DSA手术禁忌证;②头部CT提示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或其他颅内疾病;③有出血性脑血管史或有出血倾向者;④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型DSA机为介入引导设备,外周头部造影模式,采集帧数6帧/秒;自动曝光,自动调节管电压和管电流,管电压60~80 kV,管电流透视时20~40 mA,摄影时200~800 mA;照射视野25 cm2,探测器距离X线球管距离90~120 cm。

ADAPT组:①于全身麻醉下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血管鞘;②行颅内血管造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③在路径图下将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ACE导管置于血管闭塞部位,使之与血栓牢固结合;④连接ACE导管与负压抽吸泵,持续负压抽吸90 s,如抽吸系统未发现血流,则于负压抽吸状态下缓慢取出ACE导管,直到负压泵连接管内血流恢复正常。可抽吸多次,每次操作流程相同。见图1。

图1 患者男,54岁,大脑中动脉闭塞,行ADAPT(箭示病灶) A.术前CT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 B.术中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C.ACE抽吸导管到达闭塞处; D.术后造影示大脑中动脉血管再通

支架组:①和②同ADAPT组;③在Terumo RF*GA35153M超滑导丝引导下将指引导管置于接近血管闭塞处,而后在路径图下采用Synchro微导丝-5F微导管通过血管闭塞部位,经微导管造影显示远端血管通畅且证实导管位于真腔内时,于闭塞处释放Solitaire FR支架;④观察5 min后缓慢拉出支架并取栓,复查造影,若血管未通或血栓逃逸,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血管再通。

1.3 观察指标 采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型DSA设备内置电离室区域剂量测量系统,直接读取2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包括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ir kerma, AK)、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 DAP)、摄影序列数及摄影帧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以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及基础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2.1 2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 ADAPT组透视时间、AK、DAP、摄影序列数和摄影帧数均低于支架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s)

表2 2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s)

组别透视时间(min)AK(Gy)DAP(Gy·cm2)摄影序列数摄影帧数ADAPT组(n=29)16.90±7.000.62±0.3585.66±35.7427.60±10.201147.10±495.10支架组(n=25)25.50±14.401.03±0.67121.17±66.1738.40±17.901447.40±778.30t值2.852.872.502.772.28P值<0.01<0.010.01<0.010.02

2.2 2组AK及DAP值分布趋势 ADAPT组25例(25/29,86.21%)、支架组13例(13/25,52.00%)AK值<1.0 Gy,ADAPT组中AK值<1.0 Gy者占比高于支架组(P<0.01),见表3。ADAPT组22例(22/29,75.86%)、支架组11例(11/25,44.00%)DAP值<100 Gy·cm2,ADAPT组中DAP<100 Gy·cm2者占比高于支架组(P=0.01),见表4。

表3 2组AK值分布情况(例)

表4 2组DAP值分布情况(例)

2.3 辐射剂量参数相关性分析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透视时间与DAP(r=0.60,P<0.01)及AK(r=0.69,P<0.01)均呈正相关,DAP与AK呈正相关(r=0.81,P<0.01)。

3 讨论

颅内血管取栓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介入微创手术,但会带来X线辐射[8]。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下,降低患者和医师所受辐射剂量甚为重要。ADAP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颅内取栓技术,具有血管再通率高、手术时间短等优势[9-10],但目前关于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

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师所受辐射剂量通常来自透视和摄影两部分。本研究中ADAPT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中的透视时间、AK、DAP及摄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均低于支架组,提示采用ADAPT技术透视及摄影造成的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支架取栓[11]。介入手术中辐射剂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设备类型、曝光条件、患者体型、投射角度及手术方式等。本研究中2组采用同一设备及自动曝光条件,且患者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避免了设备类型、曝光条件和患者体型对结果的影响;由同一医师完成全部操作,颅内取栓时采用的投射角度基本一致,且均未采用特殊角度,可避免投射角度的影响,使结果更可信。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透视时间与DAP、AK均呈正相关,即透视时间越长,DAP、AK值越大,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越高,提示可根据透视时间评估患者辐射剂量。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提出患者辐射剂量不能超过2 Gy/y,否则可能出现短暂性皮肤红疹[12]。本研究中ADAPT组AK值<1.0 Gy及DAP值<100 Gy·cm2者占比均低于支架组。进一步显示ADAPT技术控制辐射剂量效果优于支架组。

分析2组辐射剂量存在差异的原因,首先在于支架取栓时需要先以微导管通过血管闭塞部位,而后造影确认远端血管通畅情况[13],导致透视时间和摄影帧数增加;其次,支架取栓易导致血栓逃逸,对同一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取栓,亦增加患者辐射剂量。而ADAPT技术利用负压直接抽吸取栓,血栓逃逸率低,通常可一次性抽吸整个血栓凝块[14-15],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采用ADAPT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支架取栓术。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造影血栓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