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2020-12-22宋杰陈莹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供血

宋杰,陈莹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a.神经内科;b.疾控科,河南 周口 4667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类型,约80%的脑卒中患者为ASI[1]。近些年AIS已经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受到人口老龄化、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IS发病率仍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患者首发年龄也有所下降[1]。使用溶栓药物及时、有效地疏通血管,快速恢复梗阻区域的供血、供氧是目前临床治疗AIS的关键和重点。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各种神经营养、保护药物已在AIS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丁苯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功能,是临床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2]。本研究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AIS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1~73岁,平均(62.43±3.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 min~4 h,平均(2.01±0.26)h;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24例。B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2岁,平均(62.29±3.5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08±0.22)h;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22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AIS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②首次发病;③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2)排除标准:①其他脑血管疾病;②颅脑外伤史、颅脑手术史;③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④恶性肿瘤;⑤血液系统疾病;⑥免疫功能障碍;⑦活动性感染;⑧精神障碍;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A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注册证号S20160055)静脉溶栓治疗,0.9 mg·kg-1(最大剂量为90 mg),首先将10%的药物于1 min内静脉推注,其余药物在60 min内持续泵入。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每次25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4.1神经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4.2自主生活能力 使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越强。

1.4.3氧化应激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1.4.4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NIHSS评分下降>90%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46%~90%为显效;NIHSS评分下降18%~45%为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5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适、牙龈出血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和mRS评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B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mRS评分比较分)

2.2 BI指数治疗前,两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指数均升高,B组BI指数高于A组(P<0.05)。见表2。

2.3 MDA和SOD水平治疗前,两组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升高,两组MDA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B组SOD水平高于A组,B组MDA水平低于A组(P<0.05)。见表3。

2.4 疗效治疗后,A组基本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后,B组基本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较A组[80.43%(37/46)]高(χ2=5.059,P=0.024)。

2.5 不良反应A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消化道不适1例,牙龈出血1例);B组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46)]与A组[4.35%(2/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55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DA和SOD水平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大规模流行病调查显示,脑卒中特别是AIS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且AIS发病率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血脂异常、长期吸烟、高血压、过度肥胖、运动缺乏以及家族病史均是导致AIS发生的高危因素[3]。AIS发生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动脉血管狭窄、栓塞以及脑组织继发性供血、供氧不足[4]。长期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会给正常的脑细胞代谢功能带来极大影响,不仅会引发能量代谢异常,还会导致炎症因子和过氧化物质大量合成积累,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坏死,进而引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5]。

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和保护神经细胞是临床治疗AIS的关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AIS的常用手段。阿替普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血栓溶解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疏通狭窄、梗阻的血管。相较于尿激酶等传统溶栓药物,阿替普酶还具有特异性强等优点,患者用药后出血风险较低。但既往研究显示,单纯溶栓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仍有较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6]。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丁苯酞的B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A组,而BI评分较高,且B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B组SOD水平高于A组,MDA水平低于A组。这表明丁苯酞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来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神经营养、保护类药物。丁苯酞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到达颅内,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水平等多种作用,可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7],从而抑制大量过氧化物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减轻过氧化物大量积累引发的神经元细胞损伤。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可有效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供血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