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品种试验审定改革措施和思路

2020-12-22马运粮

种子 2020年1期
关键词:联合体河南省小麦

马运粮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郑州 450046)

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是品种审定与推广的基础,对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用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修订的《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审定办法》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通知》(农办种〔2015〕41号)精神,河南省积极研究制订和调整适合河南省省情的品种试验管理办法,对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进行了重大改革。

1 试验改革主要措施

1.1 根据生产和市场需要增设和调整试验组别

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省农业发展“四优四化”的战略布局、市场生产对农产品的需求。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在原来开设组别基础上,对试验组别进一步进行了调整优化。一是针对河南省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缺乏、近年小麦生产连年遭受赤霉病危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试验中抗赤霉病品种产量不突出连续淘汰的情况,2016年河南省专门开设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组别,引导育种单位选育抗赤霉病品种;二是根据玉米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发展、急需耐密、多抗、宜机收品种的形势,河南省2013年在全国率先开设4 500株·(667 m2)-1机收组,2015年又增加了5 500株·(667 m2)-1高密度机收组;三是根据市场对小麦强筋和弱筋品种需求增加的状况,开设了优质强筋、优质弱筋小麦品种试验组别;四是根据河南省南部稻区启动的籼改粳项目和市场需求,2013年河南省增设了南部粳稻试验组别;五是针对生产上直播稻面积的增加,河南省2013年开始在沿黄稻区启动了早熟晚播试验,目的是筛选适合直播的品种;六是针对生产需要高密度、宜机收大豆品种的情况,2017年新增了大豆高密机收组。

1.2 调整审定标准,淡化了产量指标,把应用风险作为试验审定品种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极端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农作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不断增加,病虫害也呈加重趋势,因此农业生产对品种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及时将品种试验审定由过去过度重视产量指标改为稳产重于高产,稳产高产并举。据国家的审定标准,结合河南省品种审定、农业生产的实际,2017年河南省重新修订了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得到社会认可。这次标准修订淡化了产量指标,小麦抗病品种晋级及审定产量指标由过去的增产3%以上,调整为不显著减产;玉米品种晋级及审定产量指标由2015年的5%以上调整为1%以上。

小麦重点鉴定条锈病抗性、抗倒性、抗寒性,玉米重点鉴定茎基腐、小斑病、穗腐病的抗性、抗倒性、抗高温,水稻重点鉴定稻瘟病抗性、耐高温、抗倒性。对抗性、品质突出的品种及有市场需求的品种,允许产量与对照平产或适当减产。如优质强筋弱筋抗赤霉病小麦品种,高淀粉、高赖氨酸、抗茎腐和大斑小斑的玉米品种,国标优三以上的、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高蛋白、高脂肪含量、抗大豆病毒病的大豆品种,放宽产量标准。

1.3 扩增省统一审定试验容量

为了解决省统一试验渠道容量不足问题,河南省鼓励联合体组织开展比较试验,减轻了省统一组织的委托性比较试验的数量,把试验资源集中用于区域试验,审定试验容量明显提高,参试品种数量大幅增加。2014—2015年度河南省小麦审定试验品种164个,2016—2017年度增加到284个,2017—2018年度208个;2014年玉米审定试验品种116个,2017年度增加到217个,2018年度168个。通过扩增省统一审定试验容量,缓解了品种参试难问题。

1.4 积极开展联合体试验、扩增试验渠道

2016年河南省农业厅下发文件公开征集联合体申请、申请受理后聘请专家评议联合体资格,并进行公示等公开透明步骤,从申请主要农作物试验的30个“企业联合、科企联合、科研单位联合”联合体中,遴选24个主体资格完备、试验相对规范、试验质量较高的联合体,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其中11个小麦联合体、11个玉米联合体、1个水稻联合体、1个大豆联合体。目前,小麦联合体、玉米联合体和大豆联合体均开展了联合体试验。小麦联合体2016—2017年比较试验品种278个,区域试验品种16个,2017—2018年比较试验品种319个,区域试验品种92个;玉米联合体2017年比较试验品种490个、区域试验品种73个,2018年区试品种155个;大豆联合体比较试验品种17个。

1.5 鼓励有特殊用途和特色专用品种的育种者自行开展试验

除开展联合体试验外,河南省积极鼓励彩色小麦、甜糯爆玉米、彩色大豆、彩色水稻等特色专用品种育种者自行开展试验,或组成联合体进行试验。2016年,河南省农科院自主开展黑豆、双青豆试验、甜糯玉米试验,2017由开封农科院牵头开展了青贮玉米联合体试验。

1.6 加大试验考察监管力度,增加试验公开透明度

为了保证品种的安全性,每年各作物苗期、中期、后期,省品审办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委员、种子管理部门、试验主持人对试验品种进行多区域、多试点考察,淘汰试验质量差的试验点、对倒伏倒折严重、关键性病害高感、严重缺陷的品种,现场淘汰。通过专家田间考察、接种鉴定等方法将具有生产风险的品种淘汰。在作物生长后期公开试验编号、试验点,对参试单位开放,通知参试者到试验点充分了解自己的品种试验表现。试验公开透明,消除了参试单位对试验科学公正性的质疑。

1.7 组织有关人员对主要试验点进行现场收获计产

在主要农作物成熟期,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种子管理部门、参试单位代表、试点承试人员四方对主要试验点进行现场收获计产及水分测量。一般每年小麦现场收获点5~8个,玉米现场收获点3~6个,现场收获结果由参加人员共同签字,作为试验品种重要参数。通过测产实收,试验数据更真实,减少了跑点对试验的影响。

1.8 简化引种备案程序,完善引种规定

根据国家对主要农作物同一生态区的界定, 河南省农业厅出台了《关于开展同一适宜生态区品种引种备案工作的通知》(豫农种植[2016]49号),为了进一步做好引种工作,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引种备案抗性鉴定试验项目的说明(豫品审办[2017]1号);为了使引种者尽快熟悉引种备案程序,完备和规范引种备案材料,进一步提高引种工作效率,2018年省种子站又发布了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提交材料撰写要求。每年8月份组织小麦、12月份组织秋作物引种材料申报,引种单位自行组织多点产量比较试验,抗性鉴定必须由有资质的抗性鉴定单位承担,鉴定项目和内容须和本省审定品种的内容项目一致。

1.9 在国家登记办法基础上,创造性开展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

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2017年5月出台,河南省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登记科开展河南省登记工作。6月举办了全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又发布了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 自2017年至今,河南省受理申请品种1 667个,初审通过经农业厅行文报送农业部1 574个,农业农村部颁证完成988个品种。辣椒最多,其次是花生、西瓜、甜瓜、大白菜、桃、谷子等,其中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郑州郑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申报数量排前几位。

2 试验改革取得的成绩

2.1 玉米籽粒机收品种试验审定,推动玉米机收快速发展

玉米田间机械粒收快速发展。河南省率先开展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试验审定工作,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引导和企业的推动下,2016年以来开展了多场田间粒收展示观摩活动,比如豫单9953优异表现吸引了观摩测产的种子企业、种粮大户,有效促进了选育推广早熟、灌浆脱水快、坚杆硬轴、多抗广适、适于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近年河南省选育的郑原玉432、丰德存玉10号、豫单9953、新单58、吉祥1号、云台玉39等机收品种在各地示范推广中反映良好。

2.2 抗赤霉病、强筋和弱筋小麦筛选力度加大,满足生产对优质抗病品种的需求

河南省从2016年开始启动特色抗赤霉、强筋、弱筋组试验,积极引导育种家改变育种思路,选育生产市场需求的强筋弱筋品种,省小麦专业委员会及时调整审定标准,对抗赤霉病和强筋小麦品种降低产量标准。通过3年试验和筛选,抗赤霉病新品种西农239、强筋品种中麦578、丰德存麦21、郑麦158、藁优5218即将通过审定,弱筋小麦品种信麦1168、森科093正在试验中。满足推进河南省“四优四化”战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优良新品种。

2.3 沿黄早熟直播水稻试验多年,将有品种通过审定

近年来受生产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影响,水稻育苗移栽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农民又倾向于开始采用直播技术,沿黄稻区直播面积越来越大。为了尽快筛选适合直播种植的早熟、分蘖力强、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河南省从2013年开始启动沿黄早熟直播试验,通过几年技术的摸索和品种的筛选,新稻567、裕早粳1号、郑稻201表现较好,有望通过审定。这些品种的审定,可满足沿黄生产对直播早熟品种的需求。

2.4 进入区试、生试品种增多,审定品种增加,满足企业和生产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2016年以前,河南省参加玉米、小麦区试试验的品种每年30多个,审定品种10多个;从2017年开始,进入小麦、玉米区试的品种有100来个,生产试验的品种50多个,2018年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52个,小麦品种53个,水稻、大豆、棉花分别是9个,数量增多;2018年参加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的品种60余个,小麦品种70余个,加上2016年启动的联合体试验今年也将进入审定程序,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会继续增加,极大满足企业和生产的需求。

2.5 放宽品种引种,引进外来资源

2016年河南省启动引种备案以来,共引种通过小麦品种 90 个,玉米品种246 个,水稻品种98个,大豆品种24个,这些品种均为河南省同一生态区,在河南进行过多点适应性试验和抗性鉴定,外来品种的引入,极大丰富了河南省的品种资源,填补了河南省在局部区域品种的短板,比如在信阳麦区扬麦系列品种的合法化,会带动当地小麦产业和生产良性发展;还有甬优、南粳系列的粳稻品种会大大减轻企业的成本,促进品种在当地快速种植发展。

2.6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品种登记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组织专家进行田间现场鉴评,推荐优良品种,举办专场观摩会议,探索品种登记后管理模式。2018年,我站在长葛主办了河南省2018瓜菜品种地展博览会,展示品种4 813个,近20种瓜菜作物,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近千名行业人士和瓜菜经销商、种植户,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我们在省厅网站开辟品种登记、品种展示专栏,重点发布登记工作要求,不定期更新各相关单位的最新工作动态、新品种展示田间情况及领导、专家鉴评和专家推荐品种。加强与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科技报、长江蔬菜、种业宝典、中原农资宝典等媒体、杂志的合作,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深度宣传推动登记工作。先后在各类媒体发布各类文稿30多篇,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 试验审定登记工作存在问题

3.1 联合体试验管理问题

联合体试验是对国家和省级试验的补充,是新生事物,它具有拓展试验渠道、增加试验容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作用。但也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很多联合体试验点安排在国家和省级试验点,一个点既做国家和省级试验又做联合体试验,存在与国家和省级试验争地、争水肥资源、争人力资源等现象,影响试验质量。二是试验点多试验品种多,考察难度大,考察品种的最佳时间是在收获前10 d左右,在这10 d内既考察省级试验、又考察联合体试验,造成专业委员会委员、试验管理部门对联合体试验监管不到位。三是联合体试验新设点试验质量差,一些联合体试验新设的试点没有从事过试验工作,也没有经过试验培训,造成试验质量差、病害辨别不清等问题。四是联合体试验间、联合体试验与省级试验间如何统一质量统一标准问题,联合体试验间试验点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参试品种水平不同,如何在审定时客观比较评价他们的试验及品种。

3.2 试验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

多数试验点试验设施设备条件落后,播种、收获等试验环节仍然依靠手工作业。例如玉米仍然停留在人工摆播、人工收获、人工数据采集等落后状态,造成试验人工成本太高、试验数据及时客观传送难等问题。因此,尽快实现试验播种、田间管理、试验收获机械化、试验数据采集传输智能化是当务之急。

3.3 病害鉴定、品质检测品种数量剧增,鉴定质量保证问题

我国病害鉴定单位不多、从事病害鉴定人员有限,国家要求从比较试验开始进行抗性鉴定,鉴定品种数量剧增,造成任务重、人员短缺。我国的病害鉴定多数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重,年份间差异过大,给品种的评价和筛选带来困难。

3.4 审定试验与DUS的衔接问题

新的审定办法规定,在进行品种审定时必须提交品种中间试验报告和DUS测定报告,但DUS测定需要2个生长周期,参试者区试第1年开始进行DUS测定,担心品种试验中淘汰,就会造成劳动和资金浪费,而区试第2年进行,又担心审定时完不成DUS测定。

3.5 DNA指纹图谱技术发展与品种真实性鉴定问题

这几年,玉米、籼稻、小麦的DNA指纹技术和图谱数据库基本成熟,对试验审定品种的甄别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鉴定单位少,鉴定品种多,鉴定费用高,给试验开展带来了难度。尤其是粳稻、棉花没有规范的数据库,国家也没有统一鉴定标准和引物,鉴定单位也不是国家指定或认定的,给各省开展这些作物的真实性鉴定工作和数据采用带来难度。

3.6 引种品种事后监管问题

随着引种程序的简化和各省引种工作的常态化,引种品种多乱杂,由于所有材料都是企业自行提供,引种试验过程缺少第三方的监管,引种的品种对种子市场干扰对农业生产带来隐患。如何对引种品种事后监管,统一平台进行评价、筛选、淘汰,对有缺陷的品种进行退出,对表现好的品种进行宣传。

3.7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

开展登记后品种监管模式探索,研究种业良性发展政策、品种退出机制,制定符合性验证、安全性评价相关技术规范,使管理的工作有规可依,增强工作的政策性。

4 未来品种试验审定工作思路

未来品种试验审定工作应以《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审定办法》精神为指导,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继续拓宽试验渠道,完善联合体管理办法:除今年开设联合体试验的单位外,不断培养有条件单位、企业结合开展联合体试验,让联合体试验成为试验主体,同时加强联合体试验的管理。联合体试验的管理采用联合体内部自查、联合体间相互监督学习、管理部门重点抽查的办法。管理突出重点,重点是对试验质量和试验数据真实性管理。

2) 继续根据生产和市场需要调整优化试验组别:在做好现有试验组别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调整试验组别。通过试验组别的变化引导育种向培育高产稳产、优质专用、绿色生态、适宜全程机械化新品种方向发展。

3) 增加试验的透明度、公信度:通过试验点全程开放、多方参与收获计产等措施,使试验更加透明,让参试单位充分了解自己品种的试验表现,增加试验公信度。

4) 试验晋级与审定标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生产要求:试验晋级与审定标准侧重控制推广应用风险,适应市场和生产需求,不过度追求产量。根据生产的需要,要适时调整标准,用好标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与市场接轨,生产接轨。

5) 鉴定单位和检测单位由国家纳入统一管理系统,每年进行考核和竞标,逐渐扩大鉴定、检测队伍,统一鉴定手段和标准,提高鉴定、检测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6) 改善试验条件,提高试验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结合国家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省财政项目投入,不断改善试验条件,提高试验点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7) 加强试验人员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素质:针对开展联合体试验后,出现大量新试点、新试验人员,试验质量不高的现实情况,加强试验人员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试验技术素养。

8) 提高DNA鉴定及DUS测试标准:针对近似、模仿育种和品种井喷问题,建议提高DNA鉴定标准,由原来2个位点以上的差异变为4个位点以上差异为不同品种。

9) 加大审定后的展示示范跟踪评价力度:审定品种增多,生产如何选择品种,企业的宣传固然重要,政府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建议对审定品种全省各个生态区集中展示,生长后期组织专家考察现场评价和现场观摩,争取从大量的合法品种中把表现好的品种推出来,推到市场,推到生产。

10) 探索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事后管理工作,延伸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总结经验,探索展示示范与监管相结合的新形式。开展以瓜菜作物为主的新品种展示及田间鉴定工作,探索为行政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登记后符合性验证、安全性评价、真实性鉴定等事后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河南省的优势作物小干椒、西瓜、食用菌为主要抓手,开展品种创新、展示观摩及产业链延伸服务工作,促进相关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政策出台,对种业和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品种试验和审定也要与时俱进,以高产稳产品种为宗旨,不断优化和调整试验组别,改革和创新审定和试验标准,引导营养价值高、食味品质好、外观性能佳、低污染低能耗、轻简化机械化、绿色生态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大胆引进国外和省外品种资源,鼓励不同途径、不同省份、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品种参加试验审定。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用好试验审定标准又不拘泥于标准,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与市场接轨,与生产接轨,搭建好育种者和用种者中间的桥梁,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种,满足生产和市场对品种多元化需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联合体河南省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送伞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