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地区矿床成矿条件及成因初探

2020-12-22崔海源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4期
关键词:热液断裂带变质

崔海源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综合地质大队,安徽 马鞍山 243000)

1 对安徽省某地区成矿背景的概述

本次分析的某地区金矿床,主要处于安徽南部方向。

首先,从区域出露的地层分析,主要包括了石炭系、二叠系、新近系等不同类别。其中,石炭系就是处在碎屑岩中的基性火山岩建造,二叠系则是碳酸盐岩建造。其次,从区域内断裂的情况分析,发生的主干断裂是NW向,而发生的EW向、NE向两种断裂的规模和程度较小。再次,从区域内的岩浆活动情况分析,其主要涉及到了阿米山等不同地区的岩基、岩株、岩脉[1]。其中,岩基主要是分布在某断裂带的北部、东部等方向,且基本是处于NW向断裂,和主要断裂的情况没有较大差异。其中,岩性主要表现为花岗闪长岩等,另外,岩株和岩脉是分布在断裂带的向南方向,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等。最后,从区域内变质作用来分析,一般是包含了四种情况:①区域变质作用:在某地区内的矿区中,有两条叠系地层都发生了区域变质,形成了低温低压区域的变质岩。②是接触变质作用:一般情况下,此类变质作用是发生在接触带上,而根据发生的具体情况,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的变质作用,其一,是接触热变质,这一情况往往是发生在接触带上,且岩石的结构等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种,则是接触交代变质,发生此情况后,常会有矿化的情况发生,可以形成金、铜等矿产,变成一种找矿的“标识”。③动力变质作用:再次情况下,会逐渐形成一些断层等物质。④气水热液蚀变作用:此类情况的出现,大多是在构造破碎带中,当存在一些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化热液,就很容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进而产生了变质作用。综上,就是对安徽省某地区成矿背景的简要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变质作用中所提及到的后两种,在金的活化、汇集等方面,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推进作用,在研究时应当引起重视。

2 对安徽省某地区的地质特征具体分析

通常而言,地质特征是比较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从其土壤、矿物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出现的各种变质作用等等,通过对地质特征的分析,能够了解所研究矿床的相关状况。据此,本次研究主要从地层、构造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在安徽省某地区中所体现出的地质特征。

2.1 地层与构造情况

安徽省某地区中,从地表上可观察到的各地层,比较单一,总体是呈偏向东北方向分布的,从其中岩石特征、属性来看,类型繁多,有表现为浅灰绿色的长石石英变砂岩等,分析可知,经过长期赋存在矿体上的岩石,主要是长石石英变砂岩、粉砂质板岩等。另一方面,分析安徽省某地区内的矿区可知,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作用后,整体的形状等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往同一方向所倾斜的“单斜构造”,且由于断裂带构造的变化,导致安徽省某地区内的矿区内发生了多种揉皱、褶曲等情况。从其走向分析,有NW向、EW向、NE向三种形式的断裂,其中,发生的主干断裂是NW向,而发生的EW向、NE向两种断裂的规模和程度较小。而NW向断裂,在安徽省某地区内的矿区中,是最主要的导矿、配矿等构造[2]。

2.2 岩浆岩

岩浆岩,顾名思义,其产生,是当喷出了岩浆后冷却所形成。也有人称其为“火成岩”,岩浆岩在地壳总体积中,已经超过了50.0%的比例,可以得出,它是分析和判断矿物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岩浆就是在地壳深处等位置,所产生的温度较高、且黏稠等熔融体,同时,它也是各类岩浆岩,甚至是岩浆矿床的产生基本。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在安徽省某地区内的矿区中,岩浆的活动情况并不活跃,仅仅在矿区的中间区域,出现一个花岗闪长岩脉,表现为长条形状,长为60m,宽在8m左右,其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此外,在接触带上,可以明显看到变化,如绢云母化蚀变等情况;另外,在断层作用之下,接触带内岩出现碎裂情况。

2.3 变质作用

当岩石处于固体的状态下,如果在温度、压力及其他作用下,造成矿物成分、整体的结果等发生了地质上的改变,整个过程就属于变质作用。当出现此情况后,所形成的岩石也就叫做变质岩。

矿区的变质作用,主要包括了以下多种:首先,是区域变质作用,在安徽省某地区内的矿区中,有两条叠系地层都发生了区域变质,形成了低温低压区域的变质岩,其变质相为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由于原本的岩石中含有K2O,因此,出现了石英、白云母等。其次,是接触变质作用。一般情况下,此类变质作用是发生在接触带上,整体的变质作用不高,最后就形成了规模较小的角岩化带,在部分地方,还出现了绢云母化等矿化蚀变。再次,是动力变质作用,此作用下,断裂带上的岩石经过了碎裂、变形等,影响了断裂构造,在安徽省某地区内,主要表现为碎裂岩等等。最后,是气水热液蚀变作用;当存在某些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化热液后,就容易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变质作用。总而言之,在安徽省某地区内的矿区中,发生的变质作用(尤其是后两项),能够对金的活化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需相关研究者们进行重点探究与分析。

3 关于安徽省某地区矿床特征分析

3.1 矿体类型

在安徽省某地区的金矿床中,共圈出了68条左右的金矿体,其中,主矿体有15个,包括了Au4—2、Au5—2、Au29—2等等。其矿体形态以脉状、不规则状等为主,总体而言,西部的矿体质量比东部较高,但厚度情况相对较低。根据容矿岩石的差异,将安徽省某地区金矿床的矿石类型进行区分,主要包括了褐铁矿化碎裂砂岩型矿石等多种不同的类型。除此之外,还圈出了35条锑矿体,基本是以单工程进行控制的,以脉状等形态居多。其整体的产状和金矿体的相差不大,大部分都是两者共同生产出。

3.2 矿物主要成分及结构

一方面,关于矿物的成分,其整体类型较为繁多,一般包括了以下几种:

(1)是自然金,主要表现为金黄等颜色,具有较高的光泽度,部分表面会出现一点发红情况,或是粗糙,有小点、小坑等。其本身的延展性非常好,能够将其压成一张薄片,一般而言,其粒径在0.001mm~0.120mm范围内,大多数都是0.001mm~0.030mm。

(2)黄铁矿,主要表现为黄铜色,部分会带有少量的绿色,同样具有较强的金属光泽,其大多数的粒径在0.100mm~0.150mm范围内。

(3)褐铁矿:主要表现为灰白色,且形状不规则,大小通常是在0.015mm~0.100mm。

(4)毒砂:主要表现为较浅的钢灰色,有较少的部分会出现浅黄色,表面被褐色的氧化铁覆盖,主要的粒径在0.050mm~0.150mm。

(5)赤铁矿:主要表现为红褐色,金属光泽较弱一些,粒径一般在0.025mm~0.250mm范围内。

另一方面,关于矿石的结构;在安徽省某地区的金矿床中,矿石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粒状、胶状等,其整体的构造主要是星点浸染状。

4 对安徽省某地区矿床成因的分析

首先,从矿物组合上来说,其中的物质组合,就能够反映出与热液活动情况有联系。通常,如果温度低于200℃下形成的热液矿床,那么其中围蚀变岩,就会存在高岭土化等情况。例如在本次研究中,安徽省某地区的矿床中,存在的黄铁砂、毒砂等,但却缺失了金矿床中比较常见的矿物,如雌黄等,而分析发生的围岩蚀变,存在着硅化等情况,因此可看出,矿床的形成和其中出现的低温构造热液活动会存在一定的联系。

其次,从赋矿围岩的角度上看,由于其独特的物化条件,能够有效使得其中成矿的液体处于封闭环境中,与水之间进行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矿元素的汇集。因此,就导致安徽省某地区的矿区、矿体能够聚集在一些细碎的屑岩之间,另外,这些岩石的能干性比较高,容易破损,就形成比较密集的裂隙,对热液之后的渗透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就对矿液的迁移、扩散以及汇集起到了推进作用,这也是矿床的成因之一。

再次,从矿化体出现的位置分析,在安徽省某地区构造带中,长度在500m左右,宽度有1m~3m之间,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硅化等现象,说明成矿的位置肯定是和成矿的时间变化有关,在同一个构造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结果,并且发生的断裂构造活动,也为金矿的发展提供了矿物质资源、热源等等。

最后,从控矿构造上分析,此矿床是位于其当地的区域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的构造,对整个矿区中矿流体的转移、汇集,以及整体矿体的形成、位置等,都有着非常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一般为主要的导矿、配矿等构造。它不仅能够给含金溶液的运移、定位等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而且还能对矿床整体的空间分布、形态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作用。总之,根据上述分析探讨,在安徽省某地区矿床中,其主要的矿床成因的类型是中低温构造蚀变岩型。

5 结语

通过对安徽省某地区的金矿床的区域地质、成矿的背景、地质特点等综合进行分析可知,在安徽省某地区中,金矿床受到断裂带的控制,所形成的热水溶液,将再生矿源层中的金元素进行再次活化、迁移,最终进入到热液中,成为矿体组成的一部分,另外,含有一定数量金的热水溶液与沿断裂带下渗的大气降水间发生了结晶等情况,最后形成的热水溶液中,也就含有矿,围岩也就发生了蚀变,随着矿质逐渐发生沉淀,再结合温度等外界多因素的改变,最后就在断裂带的周围环境中形成了矿。

猜你喜欢

热液断裂带变质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变质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