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园冬季管理技术与正岩茶山套种油菜创新体验
2020-12-22叶元高徐茂兴
叶元高*,徐茂兴,叶 萌
(1.武夷山市茶业局,福建南平 354300;2.伦敦玛丽女王大学,E1 4NS)
武夷山茶产业坚持以质量兴茶为核心、品牌建设为重点、技术创新为驱动、茶农增收为目标,稳控面积、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保持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目前全市茶园分布2.4万公顷,全年茶叶总产量5万t,产值57亿元,涉茶人数10.5万人。
武夷茶之品质,范仲淹斗茶歌:“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与地势及位置之关系,武夷山志有云:“其品分岩茶,洲茶,附山为岩,沿溪为洲,岩为上品,洲次之。又分山北山南,山北尤佳,山南又次之。岩山之外,名为山外,清浊不同矣。”[1]根据分布地域,分为正岩茶、中岩茶、洲茶、半岩茶等。正岩茶,亦称大岩茶,指武夷山内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范围内所产者,如竹巢(当为窠)、慧苑、天井、苑香、霞滨、兰谷、天心、宝珠等岩。中岩茶指武夷山主景区范围以内,而为慧苑坑、牛栏坑及大坑口以外所产者,如碧石、青狮、蟠龙、磊珠等岩。洲茶指平地茶园所产者,与山茶相对而言,半岩茶指武夷山景区范围外邻近地带所产之青茶,并以地势而分为高山半岩、中山半岩。前者如超天、大南乾、洋墩、萧家湾一带所产,后者如黄柏、大安、小浆等地所产。其品质大抵以正岩茶为最佳,中岩茶次之,洲茶及半岩茶更次之。武夷岩茶特殊的品质特征“岩韵”的形成条件是:独特的立地条件,品种形成的先天条件,独特的制作工艺[2]。
当地政策引导共建促推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提升武夷山茶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本文阐述武夷茶园冬季管理技术与正岩茶山套种油菜创新体验,供推广应用参考。茶园冬季管理是一项技术活,此时恰可进行茶山套种油菜,这种模式既加强了管理,又提高了绿肥产量,还可为来年春茶增产提质丰收打好基础。
1 树冠管理
主要是对采摘茶园进行轻修剪。茶树需每年进行一次修剪,以保证茶树不断萌发生长较粗壮的新梢。
1.1 轻修剪
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秋茶停采后的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进行,但封园较晚的茶园和有冻害的山地茶园,则宜在春茶前进行,且宜早不宜迟,以免推迟春茶开采期,影响春茶效益。为了控制采摘面,促使茶树发芽整齐,提高产量、鲜叶品质和采茶工效,—般用篱剪在原有剪口上提高3-5cm,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
1.2 深修剪
每隔3-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通过深修剪适当降低树势,剪除树冠面上细弱的生产枝,培养健壮树冠,提高育芽能力。深修剪一般在秋茶结束后进行,为了减少当年经济损失,也可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上部10-15厘米处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技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技、枯枝及下垂枝。
2 土肥管理
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茶树地上部份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而地下部份遂之逐渐活跃起来,并进入根系活动的高峰期。这时,应抓住有利时机给地下部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茶树根系活动需要的土壤环境和营养。
2.1 翻耕
对茶园进行合理的翻耕。翻耕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状态、土壤性质和土壤肥力状况,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生长活力,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通透性,还可以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把地表的害虫卵、蛹、有害的病菌翻到土壤下层,使之窒息而亡,或者把下层土壤中的虫卵、蛹、病菌翻到土表上被日光晒死或冻死。
茶树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生长和采摘,树体消耗,适宜进行深翻。翻耕原则是宜早不宜迟。砂壤土可适当浅一些,黄壤土、黄棕壤要深一些;靠近茶树根部的地方应浅耕,离茶树根部远的地方应深耕。翻耕的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
2.2 施肥
根据省农科院在茶场的试验表明,秋冬季不施肥的茶树,第二年入春后生长势较弱、叶片薄而小、品质差、产量明显下降。而秋冬季深施基肥的茶树,入春后表现生长旺盛,叶片厚而大,品质好,产量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5%以上)。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一般情况下,中等肥力的成年采摘茶园,一般每公顷施土杂肥2250公斤(或腐熟菜籽饼肥750-900kg)、过磷酸钙450公斤、硫酸钾300公斤为宜,可达到提高作物产质和收益的目的。
3 病虫害防治
3.1 清理茶园
杂草和枯枝落叶是害虫寄生和越冬的场所,及时进行清园,有利于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及蚧类、螨类等。因此,封园后,应及时将梯壁的杂草、茶树根部的枯枝清除,并将其集中烧毁。轻修剪应抢在清园前完成,以便在清园时将剪下的残枝病叶一起处理。
3.2 人工捕捉
封园后和初冬,可能气温较高,茶蓑蛾、扁刺蛾、茶毛虫类害虫还能继续危害茶树,这时应抓住时机,于晴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3时以后进行人工捕捉,以减轻危害。
3.3 封园管理
3.3.1 喷药杀菌
封园后,立即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叶片正面、背面都喷到,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也要喷及,以提高防治效果。茶园的封园工作,一般要在11月底之前结束。
3.3.2 喷药杀虫
封园后,立即用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对茶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和螨类,均有一定的防效。
3.3.3 毒土触杀
在茶园深翻后,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拌土,撒施在茶树基部并拌匀表土,对尚未越冬的害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4 套种油菜
4.1 茶园套种油菜的好处
4.1.1 冬季绿肥作物
油菜是我国南方主要的越冬作物,具有抗寒、耐旱、地域适应性较广等特点。同时,油菜种植成本较低、生物量大、肥效好、功能多、应用范围广,可作为冬季绿肥作物开发利用。
4.1.2 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油菜根系能够分泌多种有机酸和酶类物质,活化释放土壤中难溶性营养元素,特别是难溶态磷,可改善土壤状况、提升土壤肥力、营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从而改善土壤微循环,提高土壤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4.1.3 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茶园套种绿肥(如油菜)可以护梯保墒,促使茶树生长、提升茶叶产量,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茶园间套种绿肥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4.1.4 生物防治作用
油菜植株体内富含重要次生代谢物硫甙葡萄糖苷,能够有效杀死和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等,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4.1.5 观光茶园效益
油菜植物成长期可形成菜用、观赏、绿肥、养蜂的多功能利用模式。油菜花朵鲜黄艳丽、观赏性强,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打造油菜花观光旅游,为进一步提升茶园经济效益、开发观光茶园提供可行途径。
4.2 正岩茶山套种油菜创新体验
在冬天十月小阳春,利用碧水丹山盆景式燕子窠山地生态的连片320多亩正岩茶园基地,行间全部播种有机绿肥作物种籽,套种适宜山地茶园间作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审定编号:GPD油菜(2017)420119】[3],长势十分喜人,全市产茶重点乡、镇、村都有覆盖式推广,元宵期间可以去武夷正岩莲花峰景区至燕子窠欣赏油菜花,充分置换呼吸所需的负氧离子,参与手工体验采摘产自正岩茶山的有机农产品油菜花,亲手制作美味并品鉴健康美食过程,这道天然可口的绿色蔬菜不仅具有纯天然有机风味,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正岩味,真值得你来细细品味。来到风景秀丽的燕子窠山场,翻越每个山头,仔细查看山地茶园间作套种栽培油菜的生长情况,做好有机绿肥替代化肥示范片试点创新基地,观察油菜茎叶蕾苔花长势。并可采了一大把鲜叶嫩茎,到就近农庄下锅炒菜,试试口感,审评一下景区内的正岩油菜。果然不出所料,一盘产自中国正岩茶园的绿色油菜鲜嫩花,尝鲜爽度和甜味美滋滋的……心里更是乐滋滋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4.3 茶山套种油菜效益
4.3.1 经济效益
产量比对照虽然可能会降低一些(10-20%左右),质量上却比对照将增加一至两个档次,价格上又比对照明显增加30-35%;油菜籽还有一定的收成。
4.3.2 生态效益
改善土壤微环境。南方茶园酸性土壤的磷主要是螯合态的,占90%以上,都不可为茶树直接吸收利用。油菜根系发达,分泌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草酸等),可以分解这些螯合物,使其变成游离态的磷(磷酸盐形式),可以供茶树吸收利用。
减少蒸发,冬春保墒。冬、春干旱,气候干燥,地表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散失严重。套种油菜后,油菜覆盖果园,有利于保存雪雨和冬春灌水,保墒效果良好。
生态净化效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油菜产量高,根茎枝叶腐烂快,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培肥地力。据调查,每公顷油菜可产鲜枝叶1.5-2.25万公斤,缓解了茶园覆盖材料不足的问题,连年种植、刈割覆盖,调节植物生理作用效果明显。
4.3.3 社会效益
茶园种植油菜花,增加地力,美化环境,可以进行景区旅游相结合产生观赏价值。油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开花后田野望去满地金黄,风景十分漂亮,所以也可以生态种植,兼具经济效益。观赏、摄影、野趣、休闲、寻乐、度假、民宿等间接效益和宣传效果,创新茶养旅共赢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