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2赵宇
赵 宇
(锦州市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
1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沉淀,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家国情怀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当坚持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内涵。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就显得尤为必要。历史教学当中拥有极为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通过对于当代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能够利用历史学科的人文教学作用,培养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真正的渗透到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当中。这不仅仅是历史教育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历史教师肩负的责任。所以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将进一步探究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作用,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的提出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
2 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作用
2.1 学习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
学习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能够使得学生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从而逐步的形成榜样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初中学习的阶段,学生的三观正处在逐步养成的阶段。比如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刻的时候,可以从中看出这些爱国人士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道德。看到国内仁人志士在面对列强侵入的背景之下所做出的正确抉择。他们不考虑自身的安危,更多的为天下百姓,为国家前途而着想。还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倭的事迹,孙中山等爱国英雄身上坚韧的精神品质,这些历史人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加深远更加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这些学生当中传播。
2.2 刺激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自觉承担起身上所肩负的文化重任,从而共同的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当前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学生如何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文化智慧成果,通过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以此作为基础来不断的刺激学生,自觉的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亲情。
2.3 全球化需要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
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全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更加频繁。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到不同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社会当中,在网络上都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言论,甚至有很多人都认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必要。比如有些人甚至提出学习汉语都没有必要,这英语才能够更好的去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才能够实现个人的发展,而学习语文,学习汉语则毫无用处。这样的一些消极腐败的观念在中国的社会当中已经初见端倪,更有愈演愈烈的苗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国情怀的缺失所导致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去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就变得极为重要,极为迫切。
2.4 促进公民四个自信
过历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推动公民的道德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制度自信。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案例,可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包含的魅力,世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共性,早在千年以前,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就开始变得频繁起来,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不存在孰优孰劣。而那些大肆吹鼓西方文化优势人恰恰是没有看到这一点。通过历史教育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所包含的美,以此作为基础来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发展历史,看到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走上现在的崛起之路。这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必须需要重视,必须需要提升。而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爱家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培养起学生家园共同体的意识,以此作为基础来不断的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 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新考纲当中特别重视对于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当中,要求其将家国情怀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这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应当把握的重要内容。
3.1 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的只是重视相关的知识传授,教学的方式过于死板。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教材当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更多的疲于记忆各种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事件,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全无。长期以往的历史教学并不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于历史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感,甚至排斥历史学科,由此也就导致了历史教学当中的人文素养极为缺失。更加不用提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教师个人的历史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历史教学更多的还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新的情况适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无法实现。所以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更多的重视在历史教学当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历史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从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身上挖掘到与之相对应的家国情怀内涵。比如在讲授课本《丝绸之路》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应当对于丝绸之路当中的历史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明确丝绸之路是汉朝在大统一的背景之下所开辟的一件极具开创性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沟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各国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被这一开创性事业当中所包含的伟大精神信念所感染到。教师可以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一带一路的相关思想来进行二次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当前时代当前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进而逐步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3.2 充分挖掘课本当中的教育材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对于教材的挖掘是初中历史教师主要的工作任务所在。在以往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对于教材当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关键历史事件进行挖掘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历史课本历史教材当中所包含的一系列人文素养内涵。其实在初中历史教材当中,有诸多的英雄事迹,民族教育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教师们应当深入的挖掘,实现对于初中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的重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学习唐朝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在讲到很多国家来中国拜访学习,这个时候就应当让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当时中国的强大,随后再讲到清朝的腐败,八国联军侵华等等历史事件的时候,应当进一步的渗透爱国教育,让学生们清楚的看到只有强大才能够受到尊敬,应当警钟长鸣,不忘历史的耻辱,深入的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各种素材来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材当中,有很多英雄人物的事迹,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这些史实进行了解,感受到历史当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深刻的让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进行重新的认知,以此作为基础,不断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在南宋爱国文人文天祥在组织领导抗原斗争当中不幸被俘,面对元朝的诱惑,他大义凛然,至死不渝,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传颂千年的民族气节,而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应当被人们记住,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决心以死来激起人民的斗志,来改变人们对于封建统治的认识。他在英勇就义时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几句话始终回荡在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还有绍兴三杰当中的秋瑾,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一位女诗人在革命斗争当中表示出愿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情感。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不胜枚举,在学习这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掘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人物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些极为丰富,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更好的传承给学生。
3.3 联系古今培养家国情怀
什么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简而言之也就是对于自己祖国和自己家乡的认同感,是家乡和国家在关系上的重构。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是共同体的意识是仁爱之情。而要实现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就需要强调学生个人的修身,要求学生能够更多的重视心情,同时又心怀天下,既能够尽忠行孝,也能够具有相应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还要能够具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思想。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最高追求,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又是对当前时代文化的诠释。
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把握传统文化的古今联系,通过对比古今的文化异同,最大限度的去实现文化层面的超越,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文化的推动作用,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比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章节的过程当中可以让教师对比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思想,让这两个不同的思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其中所存在的共性以及个性,从而更好的理解所谓的家国情怀。再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侵华战争等等历史事件的过程当中,充分的看到积贫积弱的中国所遭受的屈辱,更加应该看到当前逐步走上富强之路,中国的新面貌,通过两方的对比,来让学生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还可以与当前日本不承认侵华事实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思考。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个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对比思考,但是在文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化散播在全世界的各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所提出的思想丝毫不亚于西方的一些思想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逐步的培养当代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尊。通过对比学习,能够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到中国某些地方落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核心原因所在,用今天的观念来看待过去的事件,从而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的了解自己国家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的将爱国情怀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以及学生的灵魂当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及情感动力,去热爱自己的国家,努力为国争光。
4 结语
当今的社会是飞速变化的,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历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在历史教学当中融入更多的家国情怀,通过家国情怀教育来不断的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对于文化的自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何为家国情怀,更加要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实践家国情怀,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