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二环高架快速路桥柱绿化改造探讨
——以西南交通大学段为例

2020-12-22曾琳茹

现代园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快速路高架绿化带

曾琳茹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四川成都 610031)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伴随城市常驻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心区域高密度建筑群、高密度的工作人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该区域交通情况的复杂程度,随之产生一系列的交通问题,甚至还伴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1],人们逐渐意识到伴随而生的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急需多层次的环境修复[2]。成都市二环路高架快速路的“双快”工程修建是成都市北改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所谓“双快”即将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共同设置在高架桥上的快速路网系统[3]。为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环境的需求,成都市二环路在不断改造的过程中探索植物的环境改善作用[4],从而影响成都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精神生活质量[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的经济发展,早期建成的高架桥部分已舍弃缓解交通压力的通行功能,其改造重点为提升社区环境以及保留城市记忆景观效果。国内目前的高架快速路仍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方式,绿化改造工程不能影响其通行功能。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广州首先开展了高架桥桥荫绿化,意图通过增加桥下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杭州、武汉、苏州、北京、哈尔滨、昆明、成都等城市也针对高架桥绿化展开了相关研究及实践,并在桥区生态环境改善、适宜植物种类选择及养护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4-9]。成都市林业与园林局对三环路以内所有桥体绿化进行梳理,发现绿化主要问题为绿化总量不足,绿化层次不清,植物美感不足,景观特点不突出,桥体立体绿化有待加强;二环路仍有391 根已建成但未实施立体绿化的混凝土桥柱[10]。《2018“增绿提质”项目》方案中重点提出了地面层立体绿化的改造方案,但对桥柱绿化的改造有待研究。

2 成都市二环路高架快速路西南交通大学段桥柱绿化调研

2.1 二环路高架快速路西南交通大学段区位情况

研究区域位于成都市二环高架快速路北一段,桥体自西向东走向,跨度范围约与地下交通系统7 号线的西南交大站到九里堤站相同。选段的高架快速路长度约为667m,无车行匝道。经调研统计,该路段的桥体立柱共49 根,其中从九里堤地铁入口至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南门范围的18 根立柱未进行桥柱绿化;自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南门到7 号线的西南交大站的28 根立柱均有不同程度的垂直绿化,3 根为根据交通需要贴有反光标志的警示柱。

2.2 桥柱现状

二环路快速高架路的桥柱均为混凝土立柱,在调研中发现该路段的桥柱造型主要有3 种形式:①基本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立柱,但在离地约8m 高处呈“T”型分支,以下称为桥柱A;②2 根基本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立柱通过离地约4m 处的水平混凝土方柱相连接,以下称为桥柱B;③基本横截面呈异形,造型为2 根立柱合抱,总体呈“V”字形,以下称为桥柱C。调研区段的49 根立柱均立于底层绿化带内,底层绿化带按不同需求功能主要分为2 种:①为横截面宽约为3.5m 的绿化带,用于分隔二环路同向主、支干道机动车,无行人通过踩踏痕迹,且在该绿化带内设置的桥体立柱均为桥柱C;②为横截面宽约为7m 的绿化带,主要是分隔双向通行的车辆,且绿化带内有电箱、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及从地面到高架快速路快速巴士的人行通道。

2.3 植物现状

桥柱由于立地于绿带中,桥柱绿化均选用爬山虎(地锦,葡萄科地锦属,拉丁学名为Parthenocissus trcuspidata)。爬山虎作为最常见的垂直绿化植物之一,其生物特点使其即使不依附于生长媒介仍能生长。选取调研区段内已经进行桥柱绿化的28 根桥柱进行仔细观察,其中24 根绿化形式为设置了距墙体本身有一定距离的第二层支撑系统的介质绿化[12]。生长媒介主要为基础形状20mm 宽的等边六边形依次相接而成的高度为2m 的浅灰色网状结构塑料栅栏。其中有4 根为裸墙绿化形式,爬山虎依靠自身互相连接的粘性根结构沿墙面攀爬[11]。其中11 根的植被覆盖率较好(覆盖率≥60%),10 根的植被覆盖率一般(30%≤覆盖率<60%),还有7 根绿化覆盖率较差(覆盖率<30%)。根据调研发现,架设了生长媒介的立柱上的爬山虎攀爬覆盖状况明显要优于未设置生长媒介的立柱。

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仅在调研区域内就有近一半的桥柱没有任何植物覆盖,加之绿化带内仅有地被植物,缺少灌木层与矮乔木层,不仅景观效果较差,也难以通过植物配置遮挡司机视线,难以消除双向行车夜间炫光的隐患。已经过垂直绿化的立柱上的植物生长情况参差不齐,部分枯死植物需要移除替换,植物已经死亡脱落部分露出大面积的混凝土墙壁,急需重新补充。

大部分栅格形状完整功能齐备,但少部分的栅格有所破坏。栅格的安装方式较为粗犷原始,立柱地面到立地2m 高处的立柱全部围合。A、B 形式的立柱上因沉降观测点、落水管等栅格因维修需要被剪开,C 形式的异性立柱不宜简单围合。

因使用单植物绿化,不仅在行进视线中造成单一重复的景观,也在时间维度上难以体现四季的季相变化。桥下空间的绿化与桥柱绿化息息相关,然而地被层绿化仅大面积片植了美国黑麦草,仅是满足了绿地率的要求,并未在空间景观效果上体现出绿化品质。

3 成都市二环路高架快速路桥柱绿化改造建议

成都市二环路除目前还有391 根立柱未进行任何绿化,迫切需要“增绿提质”来达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同时,在已经进行过垂直绿化的立柱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其绿化品质,与新绿化的立柱同步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与社会经济效益。

3.1 植物种类选择

二环路高架快速路桥下空间也有城市道路通行功能,其产生的环境污染将高于普通道路,植物生长环境更加恶劣,因此有效地选择适宜生长同时兼具景观美化与治污效果的植物非常重要。通过实验比较发现,成都常用的4 种垂直绿化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cuspidata)、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木香(Rosa banksiae Ait)、紫藤(Wistaria sinensis Sweet),其中生态学效益最高的为木香,同时木香作为攀援小灌木,花期4~5 月,白花,颇具景观效果[12]。针对已实施垂直绿化的立柱,可以选择在爬山虎枯死量较高,需要增添植被的区域混合栽植木香美化。但木香不能像爬山虎依靠自身攀爬,需要提供支撑系统予以辅助。

3.2 种植方式选择

目前二环路高架快速路的桥柱绿化主要通过以底层绿化带为泥土层,从其中延伸出攀援植物沿着栅格生长,而对于没有绿化带的桥柱则不进行任何绿化。目前应用于桥柱绿化的垂直绿化可以分为2 种形式,一种为以地面层为基础向上延伸,地面有绿化层或组件装填的土壤模块,可以通过环保GRC(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装配式花箱作为基地模块,填充袋装营养土与种植土搅拌均匀栽植植物;另一种为土壤模块悬挂于桥柱较高处,通过藤蔓垂落形成自上而下的绿化形式,植物种类可选择搭配常春藤、凌霄、薜荔、炮仗花及络石等[2]。若设计将落水管收集的桥面雨水用于种植箱灌溉,既利用了收集的雨水,也节约了滴灌成本,达到经济可持续性。

4 结语

在高密度城市推行桥柱绿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增加绿化覆盖率的同时改善生活环境,为城市绿化环境增添一抹光彩。桥柱绿化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攀援植物也可以保护桥体,延长建筑材料与立面的使用寿命。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桥柱绿化参差不齐,植物种类单一、配置方式单调。园林工程应与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紧密结合,做好统一规划施工,在保证行车安全与行人便利的前提下,采用乔灌草结合并能突出地域特色的栽植设计,利用好高架快速路的灰空间。

猜你喜欢

快速路高架绿化带
最美城市“绿化带”
城市快速路瓶颈区可变限速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南宁市市郊铁路武鸣线工程高架站造型地域化设计
城市快速路建设问题探讨
种子
风景
打招呼
大城市快速路规划与设计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