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任务及其整治措施

2020-12-22

现代园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区森林资源造林

赵 倩

(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外,还要注重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在价值,将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结合起来,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偏远的林区,由于基础设施匮乏,监管不到位,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要针对省内偏远林区,给予重点关注和特殊扶持,补齐短板,提高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水平。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具体任务、整治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1.1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1.1.1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通过在各林区、山区开展绿化造林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截至2018 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41.2%,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2%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中,仅2018 年省内造林绿化面积31.3万hm2,同比增加8.7%。

1.1.2 林业产业趋于成熟。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在基层林区推广林下经济模式,其中林菌模式、林药模式较为成熟,显著增加了林区农民经济收入。依托森林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形成了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年收入超过10 亿元。

1.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1.2.1 基层森林资源管护压力较大。辽宁省偏远林区数量多,分布零散,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部分林区由于交通不便,工作环境艰苦,林业站工作人员偏少,特别是在春秋两季防火工作,夏季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力不足,很多林区因为管护不到位,存在一些隐患。

1.2.2 森林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基层林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较少,管理方式相对传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监控体系。生态多样性不足,森林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差。

1.2.3 基层林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部分林区周边及内部交通不便,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不利于及时抢险救灾。

2 新时期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2.1 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按照《辽宁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设定,到2020 年要完成省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2%的目标。今后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规划,指导地方林业部门继续做好造林绿化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方的林区,由于基层林业队伍较少,加上林区环境较为恶劣,造林绿化任务繁重。要树立科学造林理念,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例如使用无人机进行播种造林,既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又能够提高造林效果。

2.2 建设林业生态监测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构建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实现对省内林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控。实行多样化的监控,重点做好森林火灾隐患监控、森林病虫害监控等。继续增加设备和资金投入,提升林区内部监控设备的分布密度,实现林区重点区域全部纳入监控体系。将监控系统与国家林业监测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监测信息的充分共享。

2.3 深化森林旅游产业发展

继续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主的旅游产业,围绕森林旅游区重点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各保护区工作人员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各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在引进外来植物时,应加强研究,防止生物入侵。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将部分旅游收入重新投入到森林生态建设工作中,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托森林资源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

3.1 开展全面摸排,制定总体规划

不同林区面临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任务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问题整治和制定发展对策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林区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要尽快组织专项小组,对省内大小林区展开全面的摸排调查,收集林区生态环境建设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总体规划,为基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开展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同时出台配套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措施,定期反馈各林区对方案、规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进度,通过绩效考核强化基层林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3.2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责任落实制度,把各个乡镇及街道办主要负责人任命为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主要负责人,把此项规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其次,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树立执法权威。再次,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督核查。全面监督各个乡镇及街道办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检查,准确掌握林业生态建设重点过程进展情况。

3.3 构建完善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撑体系

针对基层林区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技术落后、人力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补齐短板。在资金方面,要尝试拓展筹资渠道,除了依靠上级政府进行财政拨款外,还要充分发挥地方上的主动性,例如组织本地的一些企业进行捐款,为基层林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物质保障。要重点开展基层林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林区信息化监控系统的操作技巧,更加高效率地完成林区管理工作和建设任务。

3.4 开展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林业生态建设意识

无论是林业生态问题的防治还是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配合与支持。地方政府要联合林业部门、学校等单位,开展多渠道、广泛性的宣传。除了依托传统的电视媒体外,还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群众推送林业生态建设的消息、文章,切实增强维护林区生态环境的意识。充分发动群众,与破坏林区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抵制、及时举报,全方位、无死角地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

4 结语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森林覆盖率、林业产业等方面发展迅速。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方林业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明确下一步林区建设重点任务,针对当前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才能清除林业生态建设道路上的障碍,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林区森林资源造林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数字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