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库建设中的民族理性逻辑落脚点
2020-12-21赵婉彤
赵婉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为新时代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应坚决贯彻落实。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资源输入,还是决策输出,无论是知识整合,还是效力辐射,智库的建设者都应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用科学理性的标准指导实践。民族理性是我们在建设新型智库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理性准则,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民族理性逻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在纵观世界的同时扎根本土,做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在当今全球互联的时代,各国之间交流日益频繁,知识与技术的高度共享使智库发展的边界更加模糊,模式也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在设计、架构,还是传播、影响力等方面,中国新型智库建设都应当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全局性的战略眼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建立健全国家新型智库体系,使之成为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在高效服务政府决策层的同时,提升中国智库的世界影响力,并最终掌握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本土思想的国际影响力,这是新时期智库建设的目标所在。
第二,要在着眼当下的同时借鉴历史,做到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尽管现代智库的概念最先产生于西方,类似“智库”的机构却以不同的形态特征早已存在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从传统文化的維度来看,高水平的智库需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支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型智库在文化基因角度与生俱来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从政府到人民的文化自信日益提升,传统文化重新回归文化主导地位,这为中国智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智库的建设应在认识传统、尊重传统、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将文化优势内化于每一个战略决策之中。
第三,要在兼顾成果的同时力求可持续,实现当今与未来的对接。智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我们在不断调整更新战略策略、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地健全智库发展长效机制。因此,智库建设在理念塑造、研究视角、服务管理、战略定位、决策部署等诸多方面,既要避免因不合理的价值定位导致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进而忽略生态可持续的短线发展,也要防止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导致错误规划和盲目重复投入所产生的资源浪费,更要遏制因地方区域集团追求各自利益而危害整个环境生态体系所造成的捐本逐末。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文生态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智库战略决策的重要着眼点。因而,智库应助力决策层在避免因短视而造成的重复建设和生产机制老化的同时,不盲目追求产能,而是通过积极转变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和经济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