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展翅 逐梦远航
2020-12-21陈宁
陈宁
2020年冬天的初雪让北京气温骤降。天刚刚亮,海淀区苏家坨镇梁家园村的支书助理贾经超准时到村口和支部书记周世新会合。虽是本村人,但小贾初中起就在外求学,好多人都不认识,跟着书记巡街,成了他的必修课。
“这就是新来的大学生吧!学什么的啊?”“大爷,我学的是给排水。”“管通下水道不?”听到这儿,一向能说会道的小贾卡壳了。“管!家里有需要您言语一声。”周书记帮小贾接上话茬,爷儿俩沿着村里主道一路走,见到村民就打招呼。
苏家坨镇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浅山区。来这里做村级储备干部,几年前还不是大学生的求职选项。2019年起,苏家坨镇8个行政村的储备人才里,有了大学生的身影,其中不乏211高校毕业生。
改变源自2019年7月,苏家坨镇党委出台的“雏鹰计划”——针对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学习能力弱化等问题,镇党委激励有本土情怀的本镇青年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这一计划,激活了农村党员干部培养的一池春水。
引才
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之一,海淀区苏家坨镇则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
在2018年底的换届选举走访时,苏家坨镇党委发现,农村“两委”干部现状已经与镇域发展规划不适应。17个行政村中,仅有5个行政村配有储备干部;35岁以下“两委”干部占比很低,有的村甚至没有35岁以下党员;“两委”班子成员不仅年龄大,学历也偏低:虽然党员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近80%,但细看履历,很多人的学历都是成人教育阶段完成的。这与海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提出各村配备3名45岁以下储备干部、35岁以下比例达到30%的“雏鹰蓄力”目标,相去甚远。
其实,苏家坨镇人才短缺的窘境几年前就初露端倪。“我们传达一些会议文件时,凡涉及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的内容,到村级就推行不下去了;浏览各村的公众号,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一打听原因,大都是‘没人懂或‘不会用。”一名镇党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说。各村也曾以招聘的形式录用过大学毕业生,有些只为“镀金”,积累一些基层经验就走了;有些则与村里“水土不服”,黯然辞职。
痛定思痛。苏家镇党委决定施行为期3年的“雏鹰计划”——选拔高素质、具有本土情怀的苏家坨镇户籍在校大学生回村建设家乡,同时为入选者每学年提供1.2万元助学金和1.2万元生活补贴,直至毕业。
苏家坨镇向各村在校大学生抛出“橄榄枝”的消息,不胫而走。
2019年7月,苏家坨镇党委组织第一次“雏鹰计划”洽谈会,吸引了22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参会。“会上,看到大家都很重视这次活动,有些孩子还是家长带着来的,我们感觉有信心了。”鎮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滕梦远说。
虽然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但贾经超得知自己入选的消息后,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因为比我学习好、专业占优势的一个学生在面试环节被刷掉了。”“我们选拔人才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看本人是否有强烈意愿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滕梦远的话回应了他的疑问。
最终,经过笔试、面试、政审等层层选拔,8名学生入选第一批“雏鹰计划”。
育才
贮备人才引进来了,怎样沉下去、留得住、用得好?一系列问题仍然考验着苏家坨镇党委。“村级储备干部岗位难有吸引力,归根到底是待遇不高和事业上升空间一望到底。”苏家坨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郭加梅说。
为突破待遇和发展空间的天花板,苏家坨镇党委多方协调,将最终入职的村“两委”储备干部工资待遇与社区工作者待遇看齐,同时每年动态调整。5年服务期满后,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储备干部每月工资约7000元,比资深的村党支部书记要高一些,家在本村也没有出行成本,待遇就有了较强的吸引力。”镇党委组织部干部刘梦思说。
为开阔学生眼界,提升他们建设农村的本领,苏家坨镇党委构建了一条“定制人才”的育人路径。他们利用海淀区教育资源密集的特点,与区委党校商定,邀请各大高校的教授利用寒暑假时间开课,集中辅导学员“三农建设”和“乡村振兴”政策。
学习期间,苏家坨镇党委还为每名学员配备了理论、实践“双导师”,理论导师是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践导师则是各村党支部书记。他们一方负责考察学员在校表现,一方负责考察学员在各村实践中的能力,发现问题立即纠偏。
每名学员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按照苏家坨镇党委要求,要在各职能部室轮岗一年,了解当前镇域内的工作重点和公职人员的各项工作规范。“我们希望在最初阶段,就把‘幼苗扶正,更利于他们今后成长。”滕梦远说。
用才
“雏鹰计划”培养的学员归根结底是留给各村“两委”使用的,镇党委认为,应该尽早让他们扎根在农村的土壤中汲取养分。为锻炼这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家坨镇党委要求,每名纳入“雏鹰计划”的学生应根据各村情况和痛点,用一年时间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就读于北京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李全齐是一名被纳入“雏鹰计划”的大四学生,他把调研报告的主题定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临近毕业,许多同学开始到知名互联网企业实习,他却找到学校辅导员,要把实习地点放在将工作的聂各庄村。
李全齐觉得,每天跟着实践导师、聂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平东奔西走,很有收获。“虽然每天走的还是村里那条路,但是看待它的眼光却不一样了。拿人居环境整治这一项来说,走在大街上,我看的、想的都是专业问题。比如,哪些是违规操作、标语放在哪儿是最佳点位。”
看到李全齐工作渐入佳境,王秀平开始给他“压担子”:“过了年,村里的公众号就交给你维护更新吧。”这与李全齐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不是我的特长吗!村里垃圾分类开展得不够好,可以借机在平台上好好宣传。”
雏鹰展翅,正待高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8名学员跟着村“两委”干部值守、排查,熟悉了村里基本情况。和李全齐一样,其他学员的调研报告也陆续开题,对家乡的发展已有了思路。
贾经超希望把自己的大学专业课老师邀请来,给村里做些规划,提升土地附加价值;甄妮则尝试把苏家坨镇各村的图书馆资源整合流转起来,提高借阅率;赵俊杰关注到农民拆迁上楼后故土难离的情绪,探索在村民中建立维系感情的朋友圈。
现在,第二批5名“雏鹰计划”学员也已被纳入培养体系。年轻人才能否融入农村工作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苏家坨镇党委的有益探索,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