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四策略”
2020-12-21蔡靖君
蔡靖君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为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基于此背景,对关注学生差异,培养创新能力;借助多元教具,培养创新能力;运用生活素材,培养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
在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下,美术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尽可能的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一、关注学生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是一群拥有着高度好奇心、性格多变的孩子,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即使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不同个体间依旧存在着客观差异。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意识到差异的客观存在,坚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重视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养成,鼓励学生积极的融入课堂、在课堂中感受美术的无限魅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由小变大的画》一课时,就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实践创作。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好感度,教师首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几种颜色在空白的纸上进行晕染,从而构成色彩鲜明的激励效果,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对于画中形象的理解。有学生说,自己画的是在水中嬉戏的天鹅;有学生说,自己画的是往南飞的小燕子;还有学生指着画纸上的几个彩色圆圈说,“这是我家金鱼吐出来的泡泡。”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一幅幅极具特色的图画,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构建起了基本的审美,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激活。
二、借助多元教具,培养创新能力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如果教师长期采用同一种方式或者同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阻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换而言之,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学生性格上的多变,结合教学内容和有利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新鲜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培养美术学习的好感度,学会从不同视角欣赏美术,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巧妙的组合》一课进行教学时,就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大大刺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上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如麻绳、花瓣、树叶、好看的广告纸等等。在课堂上,教师先是给学生展示优秀的贴画作品,接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创作一幅图画。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开动脑筋,通过拼贴、剪贴、涂色等方式,将各类素材组合到一起,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增强。
三、运用生活素材,培养创新能力
一项能力的最终养成,需要长期的有意引导和培养。因此,创新能力的最终养成,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素材,让美术教学的目标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逐渐达成。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家乡古建筑》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为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便结合的当地建筑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家乡的古建筑。在课堂上,教师将闽南特色建筑图片和视频一一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做了趣味性的解说,幫助学生构建初步的建筑赏析意识。接着,教师又分别抛出“你印象中还有哪些有特色的古建筑?”、“你向往的古建筑”等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鼓励学生通过作画将自己理想中的建筑展现给大家观看。
教师正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让美术课堂的氛围逐渐变得活跃,拉近了古建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绘画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的刺激下展开了自由创作,又在教师肯定下获得了创作的满足感,激励其进行持续创作,形成了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基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想要激发其创新能力,也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而进行。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升。就学生现阶段的思维能力而言,需要通过形象化的事物来帮助构建新事物的认知,课外实践更容易帮助学生发挥想象。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飞天幻想》一课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飞天”的感觉,从而建立起具体认知进行绘画创作,教师便将美术课堂延伸至校外,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去感受“飞天”的场景。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教学场地移至课外,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展开实践活动,认识高耸入云的大树、观察天空翱翔的小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创新能力的养成为目标,为学生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之下,教师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美术好感度,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苏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196.
[2]王之波,王芳,孙长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