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融合生命教育的价值论
2020-12-21吴钦荣
吴钦荣
摘 要:我们不仅应该单纯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学习思维有何启发,能力是否增长,意识是否改变。而语文这门课程还应该从其人文性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本文笔者立足于生命教育,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唤起学生生命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基本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进行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工具性指的是语文教学还作为一种工具存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还承载着其他的教育任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是新时代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生命教育的价值
生命是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人出生到生活最后到死亡必经的一个过程。从根本上来说,生命教育也是对一个人的全人教育,它包含生命诞生到消亡的各个方面。生命教育会让人更加感受生而为人的重要性,生命需要发光发热,用内心感悟人生的意义。
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表达自我,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自我学习,并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只有热爱生命,对自我肯定,让自己的人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变得更加完善。
生命教育可以给社会、周围人带来有价值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加充满正能量。初中生阅历较浅,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常会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甚至最后误入歧途。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核心,其中语言表达、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人际关系等,处处都体现生命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热爱生命的信念,追求远大的理想,这将会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梦想实现价值。初中学生阅历较浅,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常会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甚至最后误入歧途。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核心,其中语言表达、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人际关系等,处处都体现生命教学的理念。学生只有热爱生命,对自我肯定,让自己的人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变得更加完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热爱生命的信念,追求远大的理想,想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也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在教师生命情怀中融合生命教育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对学生学习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生命情怀,以自身生命情怀传递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施爱的教育,用爱心关怀学生,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引导,课堂语言要温馨,要倾听学生生命的故事,不能歧视学生;教师要努力构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尊重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倾听学生生命的呼唤,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异,不断尝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语文课堂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感,鼓励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让学生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生命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知、转变学生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我们语文教师大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唤起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树立健康的生命观。具体而言,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关于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通过这些文章,理解它们所要传达的关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中《紫藤萝瀑布》时,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宗璞的作品,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导致她很长时间一直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逝者已逝,活着的人仍然要继续生活,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勇敢面对生活,勇于克服生活中的苦难,这样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出发,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考。
二是从课外阅读出发,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有的人消极沉沦,被困难打败,而有的人迎难而上,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初中阶段的学生也会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进而更好地战胜挫折、打败困难、不断突破自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著名事例进行说明,比如,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小说,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感染学生,用他人的事迹打动学生,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一次次的困难和挫折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强,勇敢面对生活,让他成长为了一名生活的强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新一代学生学习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对理想不屑追求的堅定信念。
(三)在写作训练中融合生命教育
读与写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通过对课文教材和课堂内外阅读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外,其实写作训练中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佳径。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最常见的写作训练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一是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比如指导学生学完《邓稼先》、《敬畏生命》等文章的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进行生命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对文中生命的观察、理解,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去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平等,要懂得不仅人类热爱、珍惜生命动物同样也是。这样我们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了生命教育,还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
二是,开展“生命”专题写作训练,可以是直接式的命题作文,也可以是主题作文。比如请学生以《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义》……为题写作,也可以是《每一站都有风景》、《感恩的心》、《心向阳处》、《面朝大花,春暖花开》等这种拓展式的题目。通过大量与“生命”相关的主题写作,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生命相关问题,更明白生命的价值,更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日复一日的写作训练,终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反思能力、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生命乃素质之载体,没有生命,就没有素质,于是我们可以说,没有生命教育,就没有素质教育”。我们不可奢望生命教育能够一劳永逸,更不可奢望生命教育可以解决学生所以心理健康问题,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细小环节中融合生命教育,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教会学生尊重生活、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高未丽.生命教育视野下中学语文课程价值与审视[D].苏州大学,2010年.
[2]张晓琴.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J].现代语文,200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