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命来排雷

2020-12-21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雷场杜家富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一片片茶园环抱着湄(méi)潭县兴隆镇太平村,1991年,杜富国在这里出生。父亲杜俊曾说,自己是农民,没为国家出多少力,孩子这一代一定要为国家多作贡献。

杜家的老房子坐落在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走过的县道旁。杜富国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深受红色传统洗礼。耳濡(rú)目染之下,他从军报国的志向开始生根发芽。

18岁时,杜富国应征入伍,如愿成为一名边防战士。2013年,转为士官的杜富国第一次回家探亲。全家人高兴坏了,杜富国的军装,家里人都轮流穿了一次,还特意拍了照片留念。在杜家人眼里,这是一种莫大的光荣与骄傲。

2015年6月,当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下达,他主动写下请战书,强烈要求到扫雷一线去执行任务。刚到扫雷部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初中毕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掌握排雷理论和技术十分吃力。为了不掉队,杜富国晚上加班加点学习,小卡片记了一摞(luò)又一摞,扫雷教材被他画成了红红绿绿的活地图。父亲笑他:“你当年学习要是这么用功,早就考上大学了!”

2018年9月,义务兵退役工作开始。已满服役期的中士杜富国12月份也面临退伍。有战友问他“走不走”,杜富国坚定地表示:“活儿还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2018年10月11日,第三次云南边境扫雷人工搜排的最后一块雷场,杜富国为了保护战友,被一枚突然爆炸的加重手榴弹炸成重伤,“你退后,让我来。”是他负伤前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

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杜富国没叫过一声疼。知道自己失去双手和双眼后,他没有哭闹,也没有发泄,反而安慰起领导和医生:“我知道了,你们放心吧,我会坚强起来的!我不能掃雷了,但我还可以给人们讲扫雷的故事。”

3年多时间,杜富国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排爆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次。在他战斗过的雷场,乡亲们已经种下了玉米、草果等作物,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为任务敢拼命,为战友不惜命”,这是我们最可爱的中国军人,危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战友和百姓。穿上军装,成为军人,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用生命来践行这份荣誉。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和平时期,保家卫国、边疆(jiāng)建设、抢险救灾、撤侨(qiáo)护航、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人民军队奋战的疆场。

我们能够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就是因为有中国军人用忠诚守卫国防堡垒,用奉献担当护佑和平与发展,用鲜血生命把黑暗阻挡在远方。

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军人亲身接触不多,但是从书本上、电视里、网络上,我们对中国军人的认识在一次次加深。我相信,很多小朋友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那么你对军人有怎样的认识呢?

快行动起来,我们去听长辈讲述解放军的故事,了解新时代的军人事例,去挖掘自己心中对军人的认识,然后把自己的习作寄给《小天使报》,和大家一起分享!

猜你喜欢

雷场杜家富国
爱心账本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新球场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杜富国
时代楷模·杜富国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杜家毫会见陈晋一行
叔宠
基于智能代理的雷场自修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