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种山银花花期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2020-12-21石前庾韦花蒙平张向军潘颖南樊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有效成分采收期含量测定

石前 庾韦花 蒙平 张向军 潘颖南 樊永生

摘要 [目的]對4个广西本地山银花药材的质量及从河南引种的1个金银花品种(对照)进行品质评价,研究不同品种山银花不同采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为广西山银花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收4个品种山银花白蕾期、银花期、金花期的花器官进行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木犀草苷、绿原酸、氨基酸总量等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对比4个品种山银花不同花期的有效成分含量,其中木犀草苷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红-RD,分别达0.023%和13.000%,但低于对照品种;木犀草苷含量最低的是HX-RD,仅为0.001%;氨基酸总量最低的是MH-RD,为8.240%;绿原酸含量最高的是HN-RD,达6.587%;最低的是MH-RD,仅为2.400%;不同品种之间的有效成分含量呈现显著差异。从不同采收期来看,白蕾期的氨基酸含量均最高,木犀草苷含量不同采收期差异不显著,绿原酸不同采收期含量差异水平不一。[结论]作为广西乡土品种,红-RD和HN-RD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有很好的培育价值;对照品种H-RD(河南引进)是优良的金银花品种,适合在广西栽培;山银花最佳采收期为白蕾期,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关键词 山银花;花期;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 R2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2-0170-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44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in the Flowering Stage

SHI Qian,YU Wei-hua,MENG Ping et al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Guangxi 53000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 and the content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onicera japonica b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four Guangxi Lonicera japonica and one Lonicera japonica (CK) introduced from Henan,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Guangxi Lonicera japonica resources. [Method]The flower organs of four varieties were collected and treated in the different growing stage,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galuteolin, chlorogenic acid and total amino acid.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four varieties of Lonicera japonica at different flowering stages, red-RD had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galuteolin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amino acid, but lower than the CK. The lowest contents of galuteolin was HX-RD of 0.001%, the lowest contents of amino acid was MH-RD of 8.240%,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 was HN-RD which up to 6.587%, the lowest was MH-RD which just at 2.400%.The contents of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 the content of amino acids in the white bud stage was the highest, the content of luteoli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different harvesting stages, and the level of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wa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harvesting stages. [Conclusion]As native varieties in Guangxi, red-RD and HN-RD have high content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good breeding value. The H-RD (introduced from henan province)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Guangxi. White bud period was the best harvest period for Lonicera japonica which ha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 best quality.

Key words Lonicera japonica Thunb.;Flowering stage;Harvest time;Active components;Content determination

基金项目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20YM64);广西忻城金银花试验站项目(桂TS201428);广西农业科学院优势学科团队项目(2015YT56)。

作者简介 石前(1982—),女,湖南衡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药用植物利用研究。*通信作者,副研究员,硕士,从事特色中药材组织培养及品种选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2-10

金银花(Flos lonicerae),又名忍冬花、银花、对花、双花,为忍冬科忍冬属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半常绿多年生藤本灌木,其干燥花蕾是我国大宗常用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下痢、肺热咳嗽等[1-2]。有关金银花化学成分以及药效药理研究已探明,金银花含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萜类、多酚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并且金银花有效成分会受到品种、产地、部位及加工方式的影响[3-8]。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金银花有效成分测定方面,研究表明,金银花的抑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是其有机酸类和黄酮类[9-11]。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以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作為判断金银花品种品质优劣的指标[1]。

我国主要金银花种质资源有忍冬属植物98种、5亚种、18变种,可供药用的达49种,作为中药金银花流通及使用的品种非常复杂[2-3]。自2005年版和2010年版《药典》中将金银花和山银花作为2个品种[1-2]分别收载后,金银花的主产区变为山东、河南和河北巨鹿,这一变动使得以栽培山银花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在保护好地方品种的同时,如何筛选和培育本土优质山银花品种对包括广西在内的西南地区势在必行。该试验通过对广西本地栽培的不同品种山银花和区外引进的金银花不同花期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为筛选出广西本地优质栽培品种以及山银花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广西区内外收集并种植于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种质资源圃内的5个山银花品种,包括H-RD、HN-RD、HX-RD、红-RD和MH-RD。试验材料来源见表1。

1.2 试验方法

对HN-RD、HX-RD、红-RD和MH-RD这4个山银花品种及H-RD(对照)在不同花期(白蕾期、银花期、金花期)分别进行花器官采摘、杀青烘干处理,样品送广西测试中心进行木犀草苷、绿原酸、氨基酸总量的测定。氨基酸总量采用茚三酮比色法进行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照《药典》2005年版一部所收载山银花的质量标准项下的含量测定方法。

1.3 数据分析

采用DP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山银花含量测定

从表2可以看出,木犀草苷含量最高的是H-RD(对照),最高达0.034%,其次是红-RD(10~12号),最低的是HX-RD(7~9号),仅为0.001%;绿原酸含量最高的是HN-RD(4~6号),最高达6.587%,其次是H-RD(对照),最低的是MH-RD(13~15号),仅为2.400%;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H-RD(对照),最高达13.747%,最低的是MH-RD,仅为8.240%。从不同采收期来看,木犀草苷、绿原酸、氨基酸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白蕾期。

2.2 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山银花绿原酸含量差异性比较

从多重比较结果(表2)可以看出,HN-RD(4~6号)、HX-RD(7~9号)、红-RD(10~12号)、MH-RD(13~15号)这4个山银花品种之间的绿原酸含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HN-RD的绿原酸含量最高,MH-RD的绿原酸含量最低。

从不同采收期来看,同一品种不同采收期绿原酸差异水平不一,其中,HN-RD的3个不同采收期的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HX-RD金花期与银花期含量差异显著,银花期与白蕾期含量差异显著;红-RD金花期与银花期含量差异显著;MH-RD与H-RD(对照)不同采收期的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山银花品种中,HN-RD白蕾期的绿原酸含量最高;随着山银花开放,绿原酸含量逐渐降低;HX-RD为银花期绿原酸含量最高;红-RD则是金花期绿原酸含量最高;MH-RD的3个时期绿原酸含量不变。

2.3 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山银花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性比较

从多重比较结果(表2)可以看出,4个山银花品种之间的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水平表现不一,木犀草苷含量较高的红-RD(10~12号)和H-RD(对照1~3号),两者差异不显著,HN-RD(4~6号)和MH-RD(13~15号)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之间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从不同采收期来看,4个品种的不同采收期木犀草苷含量差异均不大,基本都呈现不显著差异;4个山银花品种中,HN-RD、红-RD、MH-RD 3个品种均是金花期的木犀草苷含量最高;HX-RD品种为银花期木犀草苷含量最高。木犀草苷含量随着山银花开放,含量逐渐升高,在金花期和银花期达到最高。

2.4 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山银花氨基酸总量差异性比较

从多重比较结果(表2)可以看出,氨基酸总量较高的是H-RD(对照)和红-RD(10~12号),4个品种的氨基酸总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红-RD和MH-RD(13~15号)之间的氨基酸总量也呈现显著差异,其余品种之间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明显。

从不同采收期来看,4个品种不同采收期氨基酸总量差异不大,只有红-RD不同花期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其余品种不同花期氨基酸总量差异均不显著。从总体上来看,4个品种均是白蕾期的氨基酸总量最高,银花期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对HN-RD、HX-RD、红-RD和MH-RD这4个山银花品种及H-RD(对照)不同花期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木犀草苷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红-RD,但低于对照品种,木犀草苷含量最低的是HX-RD,氨基酸总量最低的是MH-RD;绿原酸含量最高的是HN-RD,最低的是MH-RD;HX-RD的3种有效成分均较低。4个品种之间的有效成分含量达显著差异水平。总的来说,作为广西乡土山银花品种,红-RD和HN-RD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有很好的培育价值,对照品种H-RD(河南引进)是优良的金银花品种,适合在广西栽培。

从4个山银花品种不同采收期来看,氨基酸总量在白蕾期均最高,随着山银花开放,氨基酸总量逐渐降低,银花期最低,到金花期又呈现上升趋势;木犀草苷含量则随着山银花开放,含量逐渐升高,在金花期和银花期达到最高;而绿原酸含量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差异水平不一。综合以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对比结果,山银花最佳采收期选择白蕾期为宜,其有效成分氨基酸总量均最高,木犀草苷含量不同采收期差异不显著,绿原酸含量不同采收期含量差异水平不一。

中药材栽培过程中既要努力达到产量最高,又要努力实现有效成分的最优。由于山银花以花为药用部位,花期集中,造成了采摘不及时、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山银花的适宜采收期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刘志阳[12]和张燕等[13]分别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产區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进行了研究,均认为金银花最佳的采收期为“二白”至“大白”期,这与该研究结果一致。山银花优质高产研究需多因素、多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制定稳定可控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152.

[3] 徐炳声.中药金银花原植物的研究[J].药学学报,1979,14(1):25-36.

[4] 彭素琴,刘郁林.不同品种金银花不同花期绿原酸含量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96,7298.

[5] 解世全,王帅,孟宪生,等.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5):80-83.

[6] 刘高峰,孙考祥,黄丽君,等.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J].中医药学报,2001,29(3):51.

[7] 王柯,王艳艳,赵东保,等.HPLC法测定金银花不同部位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39-43.

[8] 霍文杰,李卫民,高英.干燥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5):737-741.

[9] 王力川.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功效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36-2037.

[10] 夏远,李弟灶,裴振昭,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4):26-32.

[11] 关炳峰,谭军,周志娣.金银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与其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0):127-129.

[12] 刘志阳.金银花采收期的试验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1):24-25.

[13] 张燕,王文全,郭兰萍,等.不同采收期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研究[J].中草药,2013,44(18):2611-2614.

猜你喜欢

有效成分采收期含量测定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