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临床怎么合理用?
2020-12-21赵凤
赵凤
近年来,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范围越发广泛,伴随着的抗生素滥用情况时有发生,受到耐药性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但不理想,甚至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现阶段,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在治疗期间,由于一些医护人员未能尽职尽责,导致医疗用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仅会对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必须对合理用药进行严格管理,进而提升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时至今日,临床药学已经不是医学研究中的新鲜“词汇”,但是临床药学的研究却仍有较大部分内容尚未开发。针对临床用药,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医院应对患者治疗期间用药进行药学指导与监督,力求最大程度的为患者提供用药护理。近年来,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范围越发广泛,伴随着的抗生素滥用情况时有发生,受到耐药性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但不理想,甚至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的一般方法
通过目前国内针对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的一般方法,对两组在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研究,研究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工作内容如下:对照组:(1)重点加强抗生素用药制度,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提高医护人员抗生素用药水平,切实在医院落实国家抗生素管理制度。使用抗生素需结合具体病情以及医院实际情况,进而在保证用药合理性的情况下开方。如出现药量较大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要及时上报医师,经批准后才可用药。(2)培养用药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一方面临床药师要有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有能够为患者答疑解惑,纠正患者对抗生素使用错误的认知。在对照过程中,医院要定期为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知识教学活动。例如:使用规范,用药安全,不良反应等。使各科室医务人员都熟练掌握用药要求和配置方法,了解特殊抗生素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自行处理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配伍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抗生素管理。临床医生参与患者治疗和用药管理的全过程,及时监督抗生素的日常应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及时记录和分析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给患者,由患者的责任医生通过血培养、药敏试验等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观察用药后的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及时复查,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药物干预管理。临床药师要定期进行查房,主要内容包括五点:一是了解患者抗生素用药情况;二是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三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计划;四是深入了解患者病情进行日常的护理检查,并严格按照临床要学使用抗生素;五及时做好记录,根除相关问题。
当下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的现状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及预防术前感染中,抗生素类应用范围较广,特别是基层层医疗单位,抗生素使用概率逐步提高,现阶段,我国抗生素使用范围广,原因包括许多,首先,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根据经验予药物,农村地区,在患者出现感冒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后,通常未采取任何检查对策,辅助抗生素进行相应的治疗,该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致使耐药性增加。除此之外,抗生素类药物适用症逐渐增多,在控制抗生素方面伴有一定不足,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在临床治疗期间,不合理用药症状明显,尤其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同时,人们更加关注毒品与人的关系,也与吸毒的方法、剂量、对象等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治疗传染病方面,效果显著。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种类的增加促进了耐药性的改善,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有些抗生素还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
郑宗兵研究发现,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及不合理用药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抗生素费用;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由此結果可以看出,在使用抗生素时,实施合理的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魏琳人研究发现,合理应用药物干预,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药物干预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其他疾病发生率。
张冬庆研究发现,通过药师药学干预指导和干预抗生素使用,可以提高临床监督水平,从而使抗生素更好的发挥药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给予药学干预措施,可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